这是一个让人感伤的话题:我们正在丧失信任。不信任的情绪正在整个社会弥漫,似乎到处都回荡着诗人北岛的声音:“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们不信任奶粉,因为三聚氰胺的幽灵一次又一次借尸还魂;我们不信任疫苗,因为它在生产环节被暴露出掺杂使假的劣迹,在流通环节被指斥试图隐瞒的腐败阴影;我们不信任捐赠机构,在旱灾中宁肯千里迢迢送水,在震灾中更愿捐献物资……
什么是信任?当代社会系统理论的创始人、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曾经给出一个精辟有力的定义:信任,是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是如此需要信任,离开了信任,可以说任何人都寸步难行。不信任公交车、出租车,很多人将困于家中无法上班。不信任餐馆、盒饭,很多人将饥肠辘辘。完全的不信任,将导致社会完全的崩溃。相反,一个人信任另一个人,对方便获得了信用。信任和信用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它们的存在使大规模的交易得以低成本地完成。
可以说,我们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信任之上,但我们的社会却正在丧失信任。这是为什么?在奸商的对面,必定站立着充满狐疑与警惕的消费者。在习惯了推诿掩饰的某些地方政府和某些部门面前,也肯定少不了“我不相信”甚至面露讥讽表情的民众。很明显,一方的不诚信在先,另一方的不信任在后。交易品、公共品的提供者普遍失信,最终导致了相对弱势和被动的消费者、民众普遍的不信任。
但是,这些并不是问题的要害所在。信任能够推动着整个社会隆隆前行,在更深层次上是因为社会还存在一个维护信任的机制。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个体和组织之所以诚信,与它们的道德自觉有一定关系,更实质的是它们无法脱离信任维护机制对失信行为的追究。而公众之所以能够放心地去信任其他人、公司或政府部门,关键不在于他们相信对方的道德水准,而是相信一个健康的高效的信任维护机制能够约束对方不敢轻易失信作恶。
然而,大量的失信事件发生后,并没有得到社会所期望的纠正,那么维护信任的机制就将面临失信。在当前中国社会,信任之所以缺失,从根本上说是信任维护机制出现了问题,甚至丧失了民众对它的信任。如果这种状况继续恶化下去,结果只能是民众信心的丧失。
因而,信任必须得以重建,如上所述,其根本与核心乃是信任维护机制的重建。
必须指明的是,所谓信任维护机制并不是一种超脱于公众之上的权力或机构,它是一种基于法治的问题解决路径。有了这样一个解决路径的存在,无论是市场物品交易双方,或是公共物品提供与受用的双方,都能够在平等的地位上相互监督和制约,社会普遍信任的重建才有可能尽快实现。
诗人北岛在他的同一首诗里还写道:“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认真读来,他的不信任带有强烈的建设性。事实上,不信任是一种保护机制,也是重建信任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信任的话题就是重建信任的话题,这与感伤无关。(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