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高失业率成为美国社会沉重负担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5月23日11:33
  一位玩具公司的高管,在经济危机中失去了职位,同时失去了丰厚的薪水。让他更为担忧的是,因为没钱支付房屋贷款,不知何时他和他的一家就会被扫地出门。无奈之下,他顾不得脸面,在前胸后背挂上了求职的广告牌,整天在闹市街头转悠,希望奇迹出现,有人能够雇佣他。

  当地媒体报道了这一现象,他也以“三明治”求职人的称谓出了名。但是这并没有帮助他找到工作。直到半年之后,他才在一家玩具厂找到一份质量检测的工作,但是薪水已经大打折扣。他伤心地说,能够找到工作已经上上大吉,所得薪水只够日常开销,房屋贷款是填不上的了。朝不保夕的压力一直缠着他,搞得精神崩溃。

  心情焦虑,担忧家庭的未来,引发众多社会问题。一项调查报告表明,自经济衰退期开始以来,全美出现的摇晃婴儿综合症病例激增。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儿童医院儿科学者雷切尔·伯杰带领其他3个儿科中心的研究人员对6年多来4家儿科医疗中心收治的摇婴症患者展开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自2007年12月以来,摇婴症病例大幅上升。

  调查结果显示,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4家儿科医疗中心收治的摇婴症病例月均6例,而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月均收治病例激增至9.2例。

  而若以年度计算,2008年这4家儿科医疗中心收治摇婴症患者达121人,而2005全年只有66人。

  摇晃婴儿综合症简称摇婴症,指婴儿受到持续猛烈摇晃导致的脑部损害,在美国又称“虐待型婴儿脑损伤”。

  由于婴儿脑部发育仍未稳固,当受到强烈摇晃时,婴儿脑部组织易出现血管撕裂,脑神经纤维受损等情况。摇婴症后遗症包括头痛、头晕、失忆、智障等,严重者脑部血管爆裂引起脑出血,引发瘫痪甚至死亡。

  美国“摇婴症国家中心”的一项统计显示,去年全美新增摇婴症患者1200人至1400人,死亡率约25%,而在幸存者中,有永久性后遗症的病例超过80%。

  调查报告指出,“数据表明,在经济衰退开始后,虐待型婴儿脑损伤激增。尽管无法言明虐待型婴儿脑损伤与经济衰退的直接联系,但事实告诉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经济形势对婴儿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企业减员增效:导致大批员工失业

  经济衰退发生,企业必定裁员,这几乎成了美国企业的一大铁律,过去20年来,无论经济景气还是不景气,美国一些行业的裁员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模式。比如,美国汽车工业就是一个现实的案例,不管汽车行情如何,裁员成了一种固定的企业行为。美国企业的裁员行为不但在国内盛行,而且还出口到了其他国家,比如,美国就曾经告诫瑞士要让企业“自主裁员”,日本企业的终身制更是美国多年来攻击的目标,就连欧洲国家也不时传出要“学习美国的榜样”,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制”,亚洲一些国家也把美国企业的裁员奉为圭臬,一些专家学者言必称“减员增效”,并视之为“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管理理念”。

  但是,如果对这一“先进管理理念”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这其中众多的荒谬之处。荷兰两名经济学家在历经20年的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拥有高度自我调节企业关系能力的经济实体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就是说,企业应该正式禁止在“增效”的名义下对员工任意裁减。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两名教授在对这一模式进行仔细研究后,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减员”未必“增效”。他们指出,企业裁员只会带来如下直接的或间接的代价:解职费,应付的带薪度假费,应付的病假费用,新职介绍费,更高的失业保险税,景气后的新雇员招募费,企业员工的士气低落,潜在的劳务诉讼,对企业的破坏,心怀不满的现员工或前员工在工作场所可能制造的暴力事件,企业资料的流失,管理层的公信力下降,劳动生产率的下跌等等。

  事实证明,企业裁员对企业本身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它一是破坏了企业的形象和正常运作,二是对整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三是既打击员工,也打击管理层,最后则是使整个企业“沉没”。

  在美国,只有一家航空公司——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在“9·11事件”发生后唯一没有裁员的航空公司,也是美国40年来唯一不靠裁员来增效的航空公司。今天,该公司成了美国最大的国内航空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远远超过其他公司。该公司一位人力资源部门高官留下了一句名言:“如果人力是你最宝贵的资产,你为什么要丢弃呢?”但是,在美国具有这样开明理念的公司太少了。

  妇女劳动大军:性别收入差异何时休?

  说起“同工同酬”问题,离不开美国妇女,因为她们现在是美国劳动大军的主力。截至2009年10月的统计,美国劳动力第一次出现50%是妇女的统计结果,三分之二的有孩子的美国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母亲。去年秋天,美国有关部门一份题为《一个女性的国家能改变一切》的报告中指出,美国的用人单位并没有与这一劳动力变化的现象“与时俱进”,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虽然美国的“同工同酬法”已经施行了50年,但是性别收入的差距同样持续了50年。

  今天强调“同工同酬”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大衰退”期间,美国的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失业。男性失业就意味着女性收入重要性的增强,而美国平民社会现在的现实是:要靠母亲的收入才能维持基本的收支平衡。但是,持续的性别收入的差异又使成千上百万已经陷入失业困境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通过最新的、对每个州的调查发现,母亲已经成了家庭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养家的顶梁柱。但是,她们却是相对收入差异的最大受害者,不论她们的教育、工作或居住地,她们的收入始终要比男性雇员相差一大截,少则数百美元,多则上千美元。

  无论是全职的还是兼职的工作,如果美国男性可以挣1美元的话,女性就是铁打的77美分,毫无道理可言。更没有道理的是,同样一个美元,非裔美国女性只能拿到61美分,拉裔女性更是只有52美分。如果以一生来计算的话,那么,因为性别歧视,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女性将少收入43.1万美元。

  教育固然可以提高本身的收入,但学位并不能帮助女性达到同工同酬。高中以下学历的女性一生中与男性收入的差距为30万美元,而对拥有学士以上学位的女性来说,一生收入的差距更是达到72.3万美元。

  在管理、金融、销售和专业部门工作的女性和男性的收入差距更大,比如,在康涅狄格州管理或金融部门工作的女性,一辈子要少拿96.9万美元;在佛吉尼亚州,从事销售的女性要少拿77.4万美元,从事专业部门工作的女性则要少拿99.9万美元;办公室女性收入差距最小的是加利福尼亚州,大约是13.4万美元,内华达州是21.6万美元,田纳西州是35.8万美元。

  美国目前的就业情况就是这样,众多美国家庭受到经济衰退的打击,男性纷纷下岗,家庭的顶梁柱就是女性了,奥巴马当年在参议院任议员时就曾主张“公平收入”,现在奥巴马成了美国总统,人们在问,究竟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体现美国女性的“人权”呢?

  男性失业者:第二次机会在哪里?

  在经济危机中风雨飘摇的低收入、低技能的工人,也是重新就业的一个难题。在美国的失业人口中,低收入、低技能的失业工人占15.6%,而且都是男性。这些男性工人面临的挑战是严重的,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将超越经济衰退,还将影响到他们的子女和家庭。

  一般来说,美国的反贫困计划关注的是妇女和儿童,对众多低收入的男性工人关注甚少。他们中许多人是父亲,他们能对家庭和儿童作出积极的贡献,而且还能分担家庭中低收入女性的经济负担。遗憾的是,许多美国人对这些贫困男性工人始终抱有成见,特别是如果这些男性是有色人种且又没有稳定工作的话,更不要说那些曾经有过犯罪记录的男性了。他们不但远离社会,还远离就业和家庭。

  据调查,在美国,非裔美国人或拉裔美国人同社会隔绝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们中许多人都进过监狱,目前尚有170万人之多。他们即使出狱后,也很难重新融入家庭。他们的犯罪记录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重新找工作的一大障碍。特别是他们中还有不少年轻人,让他们参与“第二次机会”的项目,可以帮助他们既受到正常的教育,又得到工作培训,最后使他们融入这个社会,走上正道。美国国会曾经通过针对这些人的“第二次机会法案”,以帮助有犯罪前科的人重新融入社会,但是目前还看不到任何进展。 (方舟) (来源:文汇报)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