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自体输血提倡数十年知晓率仍低 医院临床推广难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2010年06月14日16:01
市民在无偿献血。 (资料照片)

  择期手术,你会选择自体输血吗?

  有种血型比熊猫血还稀少,全省登记在册的才3人,万一要用血,怎么办

  有种方法叫自体输血,最安全有效,但提倡了10多年知晓率却非常低

  □通讯员 胡秋月 蒋烨琛 本报记者 黄淼君/文 通讯员 胡秋月/摄

  得知全省登记在册的跟自己血型相同的人只有3个,徐红健显然很惊讶。一个问题接踵而至,万一自己某一天需要用血,怎么办?

  今天是第七个世界献血者日。昨天,全省无偿献血志愿者齐聚省人民大会堂,开展无偿献血普法宣传活动。接下来三年,他们还将走入我省各个社区和乡镇开展宣传。

  自体输血,一个12年前就被提倡但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的方法,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现状]

  全省登记在册的A2B才3人

  徐红健是浙江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他的血型是A2B型,这个比大家所熟知的熊猫血还稀少的血型,目前在省血液中心登记在册的才3人,其中一名还是两岁多的幼儿。

  3个人之所以会互相认识,还得从去年2月份说起。当时才10个月大的一名婴儿因患先天性心脏病急需手术用血,一查血型是A2B型。杭州紧急开展寻血行动,仅有的两名相同血型者徐老师和临安的一位市民,各在第一时间捐献了400毫升的血。

  婴儿救治成功,但也给徐老师留下了思考。

  万一自己遭遇情况需要用血,两岁大的幼儿无法献血,万一另一个人也刚好生病无法献血,那么自己的用血问题该怎么解决?

  “我现在还年轻,用血的情况还不是非常担忧,不过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确实就比较麻烦了。”徐红健说,他后来才知道还有一种叫自体输血的方法,可以防备这种意外情况。

  “熊猫”们较早使用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就是在患者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者在手术过程中失血回收的血液,一般适合择期手术的病人。早在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之前,国家就提倡大家使用自体输血的用血方式。

  较早使用自体输血的,是当时非常稀有的熊猫血人群。

  昨天参加活动的陈琳说起了姐姐的事例。

  陈琳的姐姐是熊猫血。8年前姐姐生孩子,就采取了这样的方法。

  陈琳回忆,因为老家是一个小县城,当时的网络并没有现在发达,像姐姐这样的熊猫血要找到相同血型的人非常难,所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采取了自体输血的方法。

  不过这样的方法,随着网络的发达,以及无偿献血者中熊猫血志愿者的增加,慢慢地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调查]

  20位受调查者无人知道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提起这个概念,许多人都很陌生。昨天,记者就此随机询问了20名路人和无偿献血者,却发现没有一个人听说过。

  “没听说过,以前了解到的知识,大都是关于献血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影响的。”浙江省交通学院的叶璐是学校里无偿献血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当记者询问她是否听说过这个概念时,她连连摇头。

  “这种情况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目前不会考虑,不过如果有需要,我们会选择这种方法的。”叶璐觉得,等到年纪大了,会考虑给自己储血,以缓解用血紧张。

  虽然大家对自体输血的概念并不了解,但是几乎所有的人,在被问到什么样的血最安全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当然是自己的血了!”

  医院临床为何难以推广

  “自体输血,我们医院至今还没有开展过,不过目前在考虑可能性。”省内某著名三甲医院的血库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再三要求隐去姓名,才道出了医院的顾虑。

  虽然自体输血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提出来,但是因为自体输血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和人们认识的误区影响,目前在医院大范围推广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果采取自体输血,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决定采血次数,一般每周不超过一次,最好是术前一周,一般只采4到5个单位(每个单位200毫升)的血,如果手术用血量大,还需要采取一种“蛙跳式”的血液采集方法,所需时间更长,这些都会增加床位的紧张。

  而另外一种方法,在手术中回收失血,由于回收所需耗材费用价值1000元以上,而直接输入异体血,输入400毫升一般只需要支付400多元的输血费用,也限制了一些人的选择。

  “其实,在符合手术类型和身体健康状况的情况下,采取自体输血的方法,不但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反而可以刺激红细胞的再生,使病人术后造血速度加快。”该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自体输血在国外已经开展了20多年,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比如澳大利亚60%的择期手术患者,都会要求自体输血。

  [解释]

  异体输血相当于器官移植

  “自体输血不仅可以帮助稀有血型者渡过难关,而且对于普通血型的人来说,也是最安全的办法。”省血液中心副主任金贵生说,器官移植有风险,这些常识大家都知道,但是输血其实也和器官移植一样,也存在身体排斥反应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因为异体输血行为的普遍性,已经被大家忽略了。

  血液其实也和器官一样,是一种细胞,对于人体来说,输入外来的血液,也会发生变态、过敏等排斥行为。而且还存在一个经血传播疾病的概率。目前,可以通过经血传播的疾病,主要是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虽然通过实施无偿献血制度,建立固定志愿献血者队伍,严格血液检测等途径,已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输血风险。但就目前医学技术而言,输血还是有风险的。”金贵生说,和依靠他人无偿捐献的用血相比,用自己提前储备的血,是最安全的途径。

  自体输血不但可以避免感染经血传播的疾病,而且不需要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的实验,可以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引发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

  “虽然1998年就提倡自体输血的方式,但是一直到现在,使用的人还非常少。”金贵生遗憾地说。

  择期手术可以考虑自体输血

  “有无偿捐献的血液,我为什么要去提前备血呢?”当患者走进医院后,大多数都觉得自己只要付钱了,就应当享受到输血,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血液并不是源源不断的,需要有人献才会有。

  近年来,我省的临床用血量越来越大,2007年全省临床用血量为156.4吨,2009年已经飞速增加到182吨。所有这些临床用血,全部依靠志愿者的无偿献血。

  需要关注的是,最佳的献血年龄是15周岁至55周岁,如果按照平均年龄80岁来算,一个人一生当中,只有40年是适宜献血的。而这40年正处于年轻力壮、很少用到输血的年龄,其余的40年都需要依靠别人的献血。

  无偿献血易受到季节、流行性疾病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变动性比较大。

  每一个无偿献血者,单次最高的献血量是400毫升,大多数无偿献血者,单次献血都在一个单位即200毫升的血。而作为自体输血,如果准备充分,最高可以储备800至1000毫升。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大多数的手术,只需要400毫升的血液,但是如果是重症病人,特别是车祸的伤员,出现内脏破裂等情况的,就起码需要耗费2000毫升的血。目前了解到用血最多的一名患者,用了70多袋血。”省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

  如果在动普通手术之前,能够自体备血,按照每个手术需要400毫升的血液来算,至少可以让两名志愿者献出的血,用到更有需要的人身上。

  “如果你的手术不是很着急,而且身体状况也很好,可以考虑自体输血。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考虑自体输血,不但可以缓解用血紧张的局面,还是一种尊重血液资源的表现。”金贵生呼吁。  

(责任编辑:news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