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苏玲 实习记者 丁开艳) 昨日,宏观经济数据“中报”出炉。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1%,其中二季度增速为10.3%,较一季度11.9%的增幅有所放缓。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为2.9%,比上月降低了0.2个百分点,与此前业界预期的3.3%有较大差距。同样,6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6.4%,相比于5月份的7.1%增幅有所回落。当前经济呈现出增长放缓和通胀消退的特点。
数据显示,包括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等在内的多项经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消费和投资均呈现下滑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连续三个月下滑,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创出2008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值。加之此前已经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及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指标均呈下行态势。分析人士指出,经济显现出趋冷信号。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第一、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回落主要受基数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对于部分机构所称的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盛来运反驳道,“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有利于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有利于加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力度”。
不过,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虽然经济不存在“二次探底”担忧,但1.6个百分点的回落速度说明经济下滑幅度非常大,经济下行趋势已经明显地显现出来。
这一点在PPI方面也有所体现,此前一路走高的PPI始现环比下降。“PPI下降反映了房地产政策、货币政策等市场短期因素的影响,这跟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到了钢材的订货量有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刘霞辉认为,钢材、有色金属等工业产品的价格下降影响到下游产业,这是PPI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它的下滑也会带动GDP的回落。
经济放缓的同时,通胀预期也随之减弱。数据显示,上半年CPI增长2.6%,6月份CPI则重新回到3%的警戒线以下。盛来运表示,2.6%的通胀尚属温和,未来通胀压力不大。法国巴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也认为,从2.6%的数据来看,通胀不是最需担心的问题,未来不确定性虽会继续影响CPI走势,但通胀压力并不明显。但他同时提醒,虽然通胀压力减弱,但夏粮减产、阴雨天气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等因素可能使CPI涨幅出现反复。
经济下行背景下,“二次刺激”呼声渐长,对此,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二次刺激”没有必要,未来宏观政策需维持稳定,向松微调。“预计下半年政策将按照既定节奏实施,由于上半年信贷、投资等控制得较好,下半年信贷、投资环境将相对宽松,这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认为,目前的经济回落属于预期内的正常调整,但未来的政策基调应开始强调平衡好“多重两难”:即宏观调控、房地产、人民币汇率、收入分配、经济转型以及资源价格改革等方面。“这也意味着政策定位将从应对危机时期的全面刺激转向稳定增长,但政策基调不会显著调整。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将继续加快。但目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力度也不会减弱,以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和部分紧缩政策的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