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烨
在国际市场上的种种连锁反应中,中国也参与进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7%,虽然已持续14个月保持在50%以上,制造业仍保持增长势头,但复苏的速度可能已开始放缓。这也恰恰成为海外市场担心的因素。
再看汇丰中国发布的制造业PMI指数,已回落至6个月以来的低点55.4%。 “4月份,中国制造业产出连续13个月保持增长,增速虽然明显,但已回落至去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提高了产量的受访厂商普遍将增长归因于新业务的增加。”汇丰中国认为。数据显示, 4月份出口销售继续上升,但增速已从3月份的接近历史最高纪录放缓至2009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整体新订单量的增速远高于新出口业务的增速,这说明国内需求是4月份销售增长的主要动力。
4月份数据还显示,中国制造业厂商明显提高了产品出厂价格,提价幅度为3个月以来最大。产出价格涨势加剧,主要是对原材料广泛涨价的反应。还有受访厂商表示,需求上升加强了厂商的定价力。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的投入品的平均价格在4月份急剧上升。铜、棉花、油和钢铁的价格环比皆出现上涨。目前,投入品价格已连续10个月保持上涨。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师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评论中国制造业PMI调查结果时表示: “4月采购经理指数表明制造业活动的扩张正小幅放缓。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政府的紧缩政策正开始给过热的经济降温,从而有助于抑制未来几个季度的通胀风险。”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如果把PMI比做宏观经济的一支温度计,那么此温度计最新显示出的经济温度,则正由趋热转变为过热;若把PMI当成宏观经济运行的一支压力计,那么4月的数据则反映出当前我国通胀压力正大幅增加。
记者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将于11日公布4月主要经济数据。一些专家认为,二季度我国经济景气度依然较高,由于猪肉等食品价格止跌回升,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涨幅可能升至 2.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