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缺钱放弃治疗让患者等死的情况有望改善
本报讯 (记者卢文洁)从8月1日起,β重型地贫门诊治疗纳入广州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项目范围。此消息一出,患儿家长喜上眉梢:以后不仅不需要去争抢住院床位,还能在门诊治疗中按住院支付比例报销,每月起码能省下约千元费用。据悉,全市约有重型β地贫患者200人将能从此政策中受惠。
重型地贫儿
靠终身输血维持生命
今年6岁的小锐是阳江人,他出生后被确诊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这些孩子本身没有造血功能,以后都需要靠输血来维持生命。从此,小锐和父母定期要跑医院,而且随着年龄增大,小锐需要的输血量越来越多。到小锐5岁时,每两个礼拜就要到医院输400毫升血。
孩子治疗费现在是每月3000元左右,参加医保可以报销部分,但大部分还是自费。为了小锐的病,父母负债累累,但仍咬紧牙关坚持。
广东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地,每9个人中就有1人为地贫基因携带者,保守估计每年新出生的重型β地贫约有200人~300人。省地贫防治协会会长、南方医院儿科主任李春富接受采访时表示,全市重型β地贫患者约有200人。
β重型地贫儿一般在出生3~6个月发病。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重型β地贫患儿需要终身定期输血来维持生命,与此同时,因输血造成这些孩子体内含铁量高,时间长了会损伤器脏,因此每月还必须进行排铁治疗。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血液科副主任赖东坡表示,如果他们不输血,不可能活过10岁;如果只输血而不排铁,不会活过20岁。
纳入“门特”
治疗不再进退两难
李春富说,治疗β重型地贫需要每月一次,持续终身,“每次输血和排铁两项费用加起来大约要花四五千元,一年治疗总费用5万元左右。”赖东坡称,按规范治疗到50岁时总的费用将达200万~300万元,这对很多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不少家庭治到一半就被迫放弃。
南方医院儿科副主任冯晓勤说,在重型β地贫没有纳入“门特”之前,广州医保范围内的重型β地贫患儿在治疗时有两种选择:一是住院,自付比例为35%;二是门诊治疗,自付比例为65%。
对很多患者来说,这是两难的选择。如果要住院,一般要入院两天,床位紧张不说,时间和总费用比门诊治疗要花得多,家人来回医院也不方便,但是报销比例大;如果在门诊治疗,虽然比入院要省了不少事,但报销比例小,也并不划算。
“门特对重型β地贫患者的意义,就在于门诊治疗可以享受住院报销的优惠。”冯晓勤表示,新的政策执行后,患者在门诊治疗的自付比例和以往住院治疗一样,为35%,而且每年只需要支付一次起付线的费用。
举例来说,如果一名患者以前门诊治疗每月要花4000元,以前自付65%即2600元,现在自付比例降为35%的话,自己只要花1400元,省下1200元。
广东不少地区
没将该病纳入“门特”
冯晓勤认为,将重型β地贫纳入门特是广州市医保制度的进步,她呼吁广州地区的患儿还没参加医保的话要尽量创造机会加入。她还指出,广东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不一,广州之外的重型β地贫患儿就不一定能享受门特的优惠。据了解,除广州之外,深圳、中山、珠海和东莞等地的医保政策比较好。如在深圳,重型β地贫患儿加入医保后第一年可以报销2万元,第二年可报四五万元,第三年可报七八万元。但是,在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医保报销的比例很小。
冯晓勤说,由于产前诊断水平和市民防范意识的提升,广州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重型β地贫患儿数量在不断减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患者数量却比较多,然而这些地区的医保水平却不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少广东边远地区的地贫患儿到我们医院治疗,每次花几千元,回到当地只能报销几百元。”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new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