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和物理系的部分师生召开追思座谈会,以缅怀于7月30日去世的中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中新社发
富田 摄
中新社北京8月2日电 题:清华师生深切缅怀“学长”钱伟长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曾经工作过的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和曾经学习过的物理系今天下午共同举办座谈会,共同追忆他们曾经的学长、导师、领导。谈及先生爱国家、爱学生、爱同事等种种往昔,十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
钱伟长1931年至1937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1946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该校教授、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
钱伟长曾有一句名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化学系的孟祥发和钱伟长工作时还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他对先生这一名言深有感触。在他的记忆中,1970年到1975年期间清华大学搞高能电池的课题就是在钱先生的倡议下建立的。当时出现的能源危机让钱伟长意识到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要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是高能电池。在当年科研经费极其紧张的时候,钱伟长带领科研人员到校内外寻找废弃材料。他白天和小组成员一起工作,甚至粘电池壳这样的事情都亲力亲为,晚上在家看资料,第二天再把新翻译的资料给所有小组成员。凭借精打细算和严谨细致的作风,中国的高能电池研究就这样一点点起步。
今年79岁的谢志成是钱伟长的学生和助手,他对先生智慧、勤劳、提携后辈感慨良深。他回忆起即使在“文革”挨斗时,钱伟长也坚持晚上工作从不懈怠。“文革”结束后没有任何人指派,钱先生又开始出来讲课、讲学,“他鼓励年轻人提问题,讨论、争论都无所谓。他搞高能电池时其实并不懂,自己翻阅了几百万字的资料,一边做一边看。”
章光华是钱伟长任班主任时第一届力学班的学生。他讲起在清华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文革”时钱伟长被下放到特种钢厂当炉前工,55岁的钱伟长拿着近20公斤重的搅拌棍难度可想而知。他运用力学知识做了一个小杠杆,被车间当作“小发明”推广到全厂。这让章光华深切感受到科学研究“不是为了出论文而出论文,而是为了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这样的科研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钱伟长提携后备不遗余力,却不鼓励盲目出国。中科院空间所的罗福山还记得1995年和钱伟长共同出席一个活动的小插曲。一个清华物理系的学生找到钱伟长,请他为其写出国留学推荐信,被钱先生拒绝了。钱伟长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当年我们那一代人学成之后都想回国报效,而现在你们出去了都不回来了,所以我不能给你签,希望你能留在国内报效祖国。”
化学系教授张迺璐今天专门赶来。她的爱人廖松生教授当年和钱伟长共同负责高能电池项目。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廖松生被打倒,又逢父亲去世千里奔丧连路费也筹措不起。刚刚“解放”的钱伟长也并不富裕,却主动借给廖松生在当时不算少的100元人民币,让张迺璐至今感念。她说:“今天来既是为自己表达一种感激,也是为已经去世的爱人对钱先生表达一种哀思。”
81岁的物理系教授虞昊讲起钱伟长曾给他讲过的一个故事:在“二战”期间德国人的飞弹瞄准伦敦的时候,在美国工作的两个年轻人根据德国飞弹数据算出了射程位置,造出了一个假城,使真正的伦敦古城免遭毁灭。丘吉尔为此专门写信给美国政府“感谢两个美国年轻人保护了伦敦城”。“其实不是美国人,而是两个中国人——钱伟长和目前仍在清华任教的林家翘。”
钱伟长自1994年担任上海大学教授至生命的终结。虞昊说钱的任命得到了邓小平的首肯,钱伟长生前曾说他要在上海大学把教学改革搞到底。拆除围墙、打通专业,今天的上海大学已经今非昔比,钱伟长功不可没。
钱伟长以5分成绩进入物理系为许多人津津乐道,也引起了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教授的反思:现在的导师身处同样的位置,能发现同样的“千里马”吗?他说在指导学生选专业是根据国家的需要还是就业的前景上,教师肩负的责任还很多。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