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勿忘孩子的理财教育课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08月05日04:58
  在国外,理财教育被视作“道德教育”或“人性教育”。在我们身边,父母却怯于和孩子谈钱,生怕他们染上铜臭。

  中学生攀比高消费,大学生负债狂刷卡……如今,孩子不知节俭,缺乏理财意识,成为不少父母的心结,该不该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也引起热议。

  随意花钱成习惯

  哲哲今年11岁,上小学六年级。每天下午放学后,哲哲都习惯性地从小商店买来香肠、薯片、糖葫芦等各种零食,从学校一路吃到家门口。除了零食,贴画、双面胶、通讯录、带香味的笔以及各式新奇的小玩意,都是哲哲书包里的“常客”,并且更新频繁。

  哲哲每周有15元零花钱,因为来得容易,花得也随意,入不敷出时,便会动歪脑筋。学校每月收取200元午餐费,今年3月,哲哲因病有几天没上学,学校给退回60元钱。哲哲拿着钱径自请同学们吃了饭。妈妈很久才从老师那儿知道这件事,一番说教后,最终以哲哲写保证书了事。

  哲哲的妈妈很无奈:“不给孩子零用钱,怕他养成不愿交际,遇事不敢自己做决定,抠门、小气的性格,更怕他为了面子或玩耍,想歪招骗钱。给他零用钱吧,又实在管不住他乱花。”

  无独有偶。沈先生是位私营业主,他从苦日子过来,生怕儿子强强受委屈。强强从小手里不缺零花钱,去年刚上初中就拿着爸爸的信用卡开始“嘻唰唰”,从手机、名牌服装到餐饮消费,不到半年,不仅刷了数千元钱,还额外透支不少。头疼不已的沈先生只好收回信用卡,但对如何教育儿子却至今没能理出头绪。

  一项近期进行的消费调查显示,有95%的教师认为目前少年儿童存在高消费、乱花钱现象,有些学生的手机很贵,甚至经常用手机上网,费用惊人。学校统一校服后,一些学生展开名鞋竞赛,上千元的运动鞋屡见不鲜。

  点滴灌输理财经

  刘女士的女儿婧婧刚6岁,别看她年龄少,已是银行的老客户了。4岁开始,婧婧每年都在妈妈的陪同下把压岁钱存进银行。虽然只是坐在窗口前,把妈妈数好的钱递进去,把存款回单接出来,婧婧对金钱已有了朴素的认识:“这是供我上学用的,不能乱花。”

  刘女士是位中学老师,对女儿的教育颇花了番心思。婧婧不到3岁,妈妈就教她学习数字,辨识5元、10元等不同的币值。4岁时,妈妈专门给了婧婧1元钱,安排她独自去小区的商店买扑克。家人焦灼等待半小时后,婧婧终于拿着扑克蹦跳着回了家。这是她生平第一次自己拿钱购物。当年,汶川地震,在妈妈的鼓励下,她给灾区小朋友捐赠了20元钱。5岁时,婧婧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跳蚤市场,每位小朋友带来自己不甚需要且完好无损的玩具和书籍,占据市场一隅,或物物等价交换,或谈好价格现金交易。今年,婧婧终于通过劳动挣得了第一桶金,她一下午捡到7个空饮料瓶和2张废纸片,虽然只卖得0.5元钱,却首尝赚钱滋味。

  潜移默化中,婧婧形成初浅的理财观:进入超市,她只在合理范围内选定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拿钱付账,碰上整数,还会事先把该找多少钱算出来;玩玩具她懂得适当保护,碗里的米饭她会吃得一粒不剩,因为“这些是父母辛苦挣来的,不能浪费”。

  能否从小教理财

  “妥善处置金钱需要能力,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秉持这一理念,42岁的银行经理王先生将理财教育渗透到了女儿乐乐生活的方方面面。扫地给1元,刷碗给2元,做一道题给1元,做对一道题给5元,考试成绩好再额外奖200元,甚而让乐乐买彩票,学炒股。

  “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对劳动、学习的兴趣和满足感,让她最终从父母这儿挣够上大学的钱。”在给钱的同时,王先生也不忘对女儿的消费做出严格限定:可以买自行车、复读机等大宗物品,不能买零零碎碎、易分散注意力的小玩意,喝饮料、吃肯德基要尽量控制。如今,将入初三的乐乐早已有不少存款,但花起钱来却颇为节俭。“从小让孩子管理金钱,可以培养她的大局观和对世界的清晰理解。”王先生说。

  对于王先生的做法,在报社工作的张先生却不以为然。张先生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每天上下学都有人接送,还从未自己花钱买过东西。“孩子有什么需求,家长一般都会满足,根本没必要让她自己拿钱。因为孩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有限,过早接触金钱,凡事用经济杠杆考量,一旦把握不好,会让孩子变得功利,做事目的性太强。”

  明白“钱是咋回事”

  “生活即教育。”面对该不该从小教孩子理财的争论,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裴秀芳表示:“既然金钱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父母就不应回避,应该尽早让孩子明白"钱是怎么回事",懂得劳动与金钱的关系。因为理财教育并非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教孩子学会正确规划未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帮助其养成人生所需要的智慧和正确价值观、道德观。”

  裴秀芳说,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或性格,寓教于乐、由浅入深、分层次逐步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如美国对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 “自己的钱”的意识,13岁开始打工赚钱,学习如何运用基金与股票等投资工具理财。

  父母该如何当好孩子理财的引路人呢?裴秀芳建议,首先,变“给钱”为“赚钱”,要让孩子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每一笔零花钱,不能随要随给,让其在劳动中体味挣钱的不易,理解父母的艰辛,明白任何东西都需要付出劳动才能得来,没有理所当然的索取,从而懂得感恩,学会付出。

  其次,指导孩子合理消费,养成记账和储蓄的习惯。美国富豪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富翁,但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且使用要求严格:7岁—8岁每周30美分;11岁—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事先作出预算并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账目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减少。这种从日常零花钱开始的理财教育,对这个家族获得成功产生了莫大影响。

  在明白消费、合理消费的同时,要让孩子知晓分享财富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可以让孩子和贫困地区的儿童结对子,在捐赠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既体验理财又学会做人。

  再次,见微知著,引导孩子未雨绸缪,有效规划未来。“现在的孩子已很难品尝到盼望已久才得到一件东西或实现一个目标的喜悦了。”当孩子想购买某些大宗物品时,家长不要一下给予满足,应帮助孩子根据每月的零用钱规划出时间表。当目标实现时,孩子既能体会到理财带来的快乐,也会倍加珍惜拥有的一切。

  本报记者 邬帅莉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