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各地新一轮物价上涨 > 10物价上涨评论

难以服众的公共品涨价就是掠夺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10年08月07日05:57
  前不久,国内最有钱的几家单位,也就是银行,不约而同地、静悄悄地做了一个小动作——— 服务项目涨价。别小看区区几元钱的上涨,一旦乘以百万计千万计的客户,就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还是前不久,国内许多城市的水价普遍上涨,当然绝大部分也戴着“听证会”的合法帽子;

  还是不远,国内许多著名景区,比如平遥古城、湖北黄鹤楼、山东三孔景区,门票价格都芝麻开花节节高……

  涨价好像是传染病,地不分南北、业不分大小,不约而同、步调一致,遍地发烧、到处咳嗽;又好像是一场流行风,踩着听证的节拍,穿着CPI的外套,扭着可持续发展的舞步,时尚潇洒,在大江南北呼啸而过。不过,这些涨价往往都举着一面冠冕堂皇的大旗:成本增长不得不涨。

  涨价其实也是有道德属性的,尤其是前面所述的公共品涨价,让人从道德上感到有些不优雅,总觉得他们的做法有悖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文化心理。国有银行服务、景区门票、自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社会公共品的属性,因为它们的地位和身份带有鲜明的公共色彩和国家背景,因此,它们的收费应当具有“君子”气质,具体做法就是把涨价的理由像春秋战国时的雄辩家们一样,令人信服地告诉公众,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把真相公之于众,而不应把公共品出售混同于私人品中的卖大蒜绿豆:理由一句话,涨价没商量。

  在一轮轮的公共品涨价中,就“成本增长”这个理由而言,民众消费者永远也说不清看不明成本究竟有哪些、如何增长、增长到底几何……现代社会公共领域讲求“以理服人”,摒弃“横征暴敛”,中国文化讲求“名正言顺”,反对“不清不白”,以人才选拔为例,你说王维文天祥有状元之才,国家必须重用,那好,把他们的文章公之于众,让天下人都来审视、甄别,用真相事实说服天下士子;倘若只是说好便重用提拔,却始终不敢、不愿将证据公开,难免不让人猜想你心里有鬼,那和“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的阎锡山有何区别?

  公共品涨价上,银行说成本增加不涨不行,自来水公司说成本增加入不敷出,景区说成本大涨年年亏损,可是却都拿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尤其这种成本核算的证据不能是自说自话,而应是权威机构独立调查所得结果,否则即使你说出来了,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信用实际上还是一地鸡毛。所以,那些公共品提供者不要委屈:为什么每一轮公共品涨价,必然引来民众和舆论一边倒的质疑?的确,每一次公共品涨价后,社会上各种戏谑的、冷嘲热讽的、怒不可遏的民众表达如雨后春笋般疯长,像拆迁的挖掘机般狂刨公共品提供者的公信力墙脚,但一点也不冤,因为你涨价的道理根本无法让大众信服,消费者有权利喊一声:凭什么?

  当下中国进入一个现代规则通行的时代,它的规则是要以逻辑来推理、要以道理来说服、要以证据来证明、要以真相来取信,而中国曾走过的一段非常长的历史时期,恰恰是一个不靠逻辑靠强权、不讲道理讲武力的社会。逻辑、道理、证据、真相,这些正是维系法治、民主、市场经济、公民社会的理性基础,没有这些,谈何公平谈何正义?

  欣闻国务院法制办刚刚公布了《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征求意见稿)》,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公共品价格成本真相不明”的关键问题,就是希冀以经得起推敲、考验和监督的成本事实,满足民众对公共品价格方面的知情权,让民众相信公共品的定价以及浮动,不是某一个垄断利益集体的阴谋和自肥,而是真正基于公共利益基础上的正常行为。在公众不明不白中实现公共品涨价,和在公众明明白白中涨价有天壤之别,它们的差别犹如强行摊派和自愿捐献、掠夺和奉送。

  所有人都知道,仅靠制定一部目标指向正义的法律就能实现某种善治实为天方夜谭,要真正让法律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某个领域,需要公共品提供者必须转变思维和信念,要按照现代社会的规则去实现公共品、提供者和民众之间的和谐对接。城市缺水是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城市自来水系统运行成本越来越高,可以想见,因此适当涨价也无可厚非,但是,政府机构、自来水公司、专业调查机构必须要走一套现代程序,要把所谓的成本增加调查得严丝合缝、环环相扣,要经得起公众的推敲、舆论的审视,唯有如此,所谓的涨价才能得到普遍的认同,最终的政策才能以最小成本推行下去。自来水如此,银行、石油、天然气、景区、公共交通工具……莫不如此。

  有一种人收钱,没有道理可言,或者道理很荒诞,他只有一个思维:我这东西,天下独一,你不可或缺,不买不行,任凭我漫天要价,你也得乖乖奉上。这种行为和掠夺没什么区别。公共品涨价的道理倘若不能让大众信服,反而激起一片质疑和反对,那是不是也算一种掠夺?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