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第五次陈江会 > 两岸会谈评论

经济观察:后ECFA时代台商积极“北上西进”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24日09:19
  新华网石家庄8月24日电(记者 朱峰 林甦 王炳美)台企富士康向河南、河北等大陆腹地进行的战略转移和产业升级,目前正成为两岸媒体聚焦热点。富士康这个巨型企业的“北上西进”,恰与不少中小台商的转移同步、同向。所不同的是,这些台商选择转移的契机是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订之后。

  23日下午,河北邯郸市下辖的磁县政府在当日举行的首届两岸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与多家台资企业建立正式经贸合作关系。共签下5个总额约13.3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项目。

  这样的投资仅仅是个开始。与东南部地区相比,内陆与台商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河北一省的台资企业数量还不敌江苏省苏州的昆山一地。但诸多台商,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西进北上”战略已经在多种因素的激发下日益清晰。

  这种战略考量之后不可否认有土地成本、劳动力价格等因素的支撑,但更重要的是在ECFA签署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背景下,“登陆”投资有了制度性的保障。依托于此,广袤的内地市场显得更为诱人。

  大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台商投资呈现出由南到北、由沿海到内陆的脉络。与台湾最近的福建成为台商登陆的第一站,然后聚集在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东南沿海区域。1997年以后,江苏昆山以其优越的招商政策和环境吸引台商大批入驻,再加上上海的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渐成台商新宠。最近5年来,环渤海、中西部地区等大陆腹地被台商看好,甚至新疆、重庆等偏远地区也得到关注。 台湾中华两岸企业发展协进会理事长张晁祥表示:“从根本上来说,是ECFA获得两岸认同后,从制度上保证了台商得到实惠,使得台商到内陆投资充满信心。”

  此次论坛召开地磁县,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汇之地,离郑州、济南、太原、石家庄四省省会均在200公里以内。目前,这一地区的高速公路互相贯通衔接,形成冶金、煤炭等共同的经济体系。上述四省有13个地市曾共同倡议建立中原经济区,这是一个近亿人口的大市场。

  众多的人口和城镇化的过程是“大市场”的必要条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在此次论坛上表示,2009年,大陆城镇化率为46.6%。未来几年,大陆的城市人口将以每年0.8%至1.0%的速度增长,未来10年将有1亿农民进入城市。

  他认为,内地市场的最大内需潜力也在于不断进行的城镇化。不断增长的新市民的消费需求,显然会带来巨大商机。

  目前大陆台商企业中,近七成是以外销为导向的生产制造型企业,金融危机使欧美市场严重受创,造成海外订单大量下滑。一个有保障而巨大的内地市场,显然是台商们所乐见的。 “ECFA签订后,将是两岸大交流的一个新开端。大陆有潜力巨大的市场,台湾有较为先进的科技和管理制度,互助互补将为两岸产生双赢局面。”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建甫说。

  他认为,内陆地区人口众多,这既是台资的商机,同时台资的引进又可以为当地解决人员就业等诸多难题,这也正是签订ECFA的目的之一。

  内地的官员们在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就业的指导方针下,主观上也极力想吸收台资。据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介绍,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与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合作,进行官员培训工作。河北磁县还专门选送一批地方经贸干部到清华大学培训,甚至对招商谈判的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培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台商认为,内陆人情温馨,群众勤劳朴素,这也是吸引他们前来的重要人文因素。

  尽管台商西进、北上的趋势已经显现,但现在称转型完成还言之尚早。参加首届两岸中小企业发展论坛的台商沈柏全坦言,其实现在很多台资企业对内陆地区并不是非常了解,只是先行试水探路,真正大规模的实质性合作恐怕还要假以时日。

  随着大陆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一些高污染高耗能台资企业如何在北上西进过程中顺利转型仍是问号。而一些台商对内陆地区行政工作效率以及大市场环境也并非完全放心。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