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的青岛港,一如往昔的繁忙。这个国家特大型港口,穿梭往来的工人中,有1/3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总人数已达8000多人。他们的工种扩大到机械司机、理货员和船舶水手等20多个,身份则从过去的农民轮换工转为合同制工人,由企业的补充用工发展成为港口新兴的主力军。
“在青岛港,我找到了家”
从农民工到现代化大港管理者的传奇
每天天刚蒙蒙亮,青岛港集团西联公司党委书记、副经理徐万年的身影就出现在码头上。早晨6点钟到岗,晚上11点开完交班会后还要到港区转转,老徐一天能围着港区走个三四遍。他说,每天走在宽敞的港口码头,看着一堆堆码得有棱有角的铁矿石、矿粉,心里美滋滋的,什么烦恼都没了。
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到现代化大港的管理者、全国劳模,来青岛港视察工作的温家宝总理对他说:“和副县级的农民工同吃晚饭,我很高兴!”徐万年的人生经历听来颇富传奇色彩。
1990年,25岁的徐万年来到青岛港干装卸工。
“刚进港时,我曾经为自己的农民工身份和初中学历感到很自卑。但港口从领导到职工,对我们农民工像亲兄弟一样,一视同仁,关心爱护。” 徐万年说,在青岛港自己找到了家。
来青岛打工的第一年春节,徐万年和大部分码头工人都留在青岛港内过。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来到码头看望大家,他握住工人们的手,大声地说:“在这里,农民工就是主人!咱城市工人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我们都是好兄弟!谁要看不起农民工,谁就是看不起俺爹娘!谁就是看不起我!”
徐万年说,那一刻,他知道了什么叫“尊严”。这份尊重换来的,就是徐万年用忠诚和苦干回报港口。在港口当装卸工搬水泥时,徐万年不要命地搬,别人搬一袋,他就搬两袋,别人搬一趟,他非多搬一趟。
20年来,就是凭着这股子“不要命、不怕难、不怕事”的“三不”精神,徐万年带领同事们创出了“万年速装”等品牌,先后刷新了纸浆接卸世界纪录等300多项生产纪录。
正式工有的,农民工一样也不少
用机制保障农民工权益,靠培训帮助农民工成才
在青岛港,徐万年并非个例。在这里,一大批农民工练就了自己的岗位“绝活儿”,以农民工名字命名的“品牌”多达350多项,“丰武平车”、“广田清车”、“玉礼灌包”、“元涛快修”、“郭凯节油工作法”……
“品牌”的背后,体现的是青岛港对农民工的尊重和一视同仁。“全集团正式工和农民工一个工资单子领工资,一个食堂吃饭。正式工有的,农民工一项也不少。”常德传告诉记者,青岛港出台了18条优惠政策,农民工和城市工同工同酬。2009年全体员工工资收入同比增加4%,农民工收入却同比增加13%。除了基本的五项社会保险,青岛港还为农民工设立全勤激励奖、积累贡献奖、住房补贴等。
“在这里,我们与城市职工一样享受班中餐、交通补贴,一样涨工资,拿大奖,还能评职称呢。”大港公司装卸二队副队长皮进军高兴地说。今年7月15日,皮进军成为全国首位获得职称的装卸工人。按照规定,全港2500名农民工装卸工人中评聘了193名装卸工艺员、助理装卸工艺师、装卸工艺师,今后,每人每月将获得100元—300元不等的技能津贴。
针对农民工文化、技能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青岛港投入巨资强化农民工培训教育,同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考工晋级,提升发展空间。职业培训是每个农民工进入海港的第一课。西港公司机械四队门机司机、车长张立林只有22岁,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连续两年的“比武冠军”和“读书明星”,张立林告诉记者,进港后,公司、队、班三级培训关关相接,业务技术、安全培训面面俱到。每个基层队都有员工学习室,设有互联网,农民工培训教育实现了集成式、网络化。技术工人考工晋级、技术大比武、全员脱产大培训每年都要举行。
如今,只会搬搬抬抬的农民工成为3000多名具备高技能的“金蓝领”,表现出色的农民工被选拔任用到各级领导岗位,3075人被录用为合同制工人。
“港口给我一份情,我还港口十分爱”
由短期务工向当家作主转变
青岛港对农民工的关爱、培养,赢得了广大农民工“港口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港口给我一份情,我还港口十分爱”的自觉回应。
“我是开门机的,队领导让我这样一个农民工司机担任了价值近700万元的设备车长,本身就是对我们的尊重和重视,我只能用百倍的努力来回报海港,成为一名真正的产业工人,为海港做出更大的贡献。”进港5年来,张立林苦练操作技能,创造了“立林平垛法”,使得矿粉卸船一次到位,不需要二次平垛,既节电又省时,一台门机一个班节电80度,提高效率10%。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广大农民工在青岛港把本职工作当地种,把港口当成自己的家。农民工理货员陈昭阳提出的为理货队配备数码相机、向船方争取代为验残的建议极大提高了集装箱验残效率和泊位利用率。“山东省首届百名农民工之星”赵树双珍惜港口每一分钱,通过老式吊车“油改电”等技改项目节约维修费、材料费达80多万元。农民工班长徐立凯短短4年带领全班人员练就了颠钩“一钩准”、码垛“一刀切”等绝活。全部由农民工组成的大港公司装卸五队已连续创造了10亿瓶啤酒装船无破损的佳绩,“亿瓶精装”品牌名扬四海。
“在这干有前途”的青岛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此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李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