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最新消息

探月工程总指挥:嫦娥三号着落点可叫“广寒宫”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2010年09月21日11:01
  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探月工程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前天在由省科协、江苏科技报等单位主办的“中国航天和遥感技术的发展”讲座上介绍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进展,他透露说,不久的将来准备登陆月球的“嫦娥三号”将带上一面五星红旗,他甚至建议,可以将“嫦娥三号”着落的地点叫作“广寒宫”。

  中国探月工程才刚刚起步

  在解放军理工大学的礼堂里,栾恩杰院士介绍了我国的月亮工程,他说,我们对月亮的接触大致分三部分,“探、登、住”,探就是了解它,登就是到那儿去,住就是去生活。探就是看,登就是登门拜访,到丈母娘家去拜访,住就是结婚不走了。

  目前我国进行的是第一步,也就是探月,就是我们先去看、了解。在探的里面,我们又分了三小步:绕,就先环绕月球,这个已经做完了;第二是落月,这个正在做,不久的将来也会实现。第三就是回,我们要从月球上拿一些东西返回来。“我们现在才完成整个系统工程里面的第一大步中的第一小步,距离把人送上月球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栾院士介绍说。

  虽然 中国探月工程才刚刚起步,但中国人向月球走出的第一步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嫦娥一号”不仅完成了绕月,拍到了我国首张全月图,而且还追加了一些工程的项目,最终降落在月球上。“可惜那次我们没有带国旗去,等二期工程的时候,我们将送去嫦娥三号,准备带面国旗去,嫦娥三号降落的地点,要我说可以起一个名字"广寒宫"。”据介绍,今年年内我国将发射“嫦娥二号”。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二号”主要是先期试验验证部分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工程风险、深化月球科学探测,所装载的探测设备比嫦娥一号更为先进,相机的分辨率将会更高。而“嫦娥三号”则会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实现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月球内部结构、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等探测活动。

  中国在世界范围算“二锅头”

  经过50年的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栾院士看来,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探月工程只能算是“二锅头”。要细致划分的话,应该是美俄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印度、中国、法国等一些国家。“我们就是二锅头,二锅头是第二道酒的头一次获得的酒,二锅头很烈性的,是在第二锅里面的头儿。”

  他补充道,因为在这一拨里面有欧洲、日本,可能还有一些别的国家正在筹备,所以不能单用某一项来做比较,不能单比火箭或单比飞船,必须比较它对月球探测的综合实力、综合技术水平,比如我国有载人航天,现在除了美国、俄罗斯以外,其他国家都没有这个能力。综合比较来说,“二锅头”的比喻是很形象的。

  那么有人不禁会问,中国与美俄的差距有多大呢?栾院士用数字给出了答案,“目前我国运载能力可以达到9吨,就是说可以把9吨左右的轨道器送到三四百公里的高度去。俄罗斯和美国可以达到20吨,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也许过不了几年,中国就能达到美俄今天的水平,“目前我们正在做大运载火箭的工程,大概5年后可以达到20吨的水平。”栾院士透露说。

  可靠性差,中国不做航天飞机

  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现在用的是火箭,而美国用的是载人航天飞机。于是有人便疑惑,航天飞机的服役年限是20年,几乎可以是无限次地使用,而中国的火箭都是一次性的,为什么中国不发展航天飞机呢,毕竟成本要小很多。对于这个问题,栾院士认为,航天飞机报废率太高,现在连美俄都不搞了,中国自然不会去搞。

  据栾院士介绍,美国共做了5个航天飞机,但现在已经坏了2个,报废率达到40%。航天飞机虽然被称为飞机,但它是没有发动机的,因为地球引力,它回来的速度达到8公里/秒左右,动能非常大,必须要把动能消耗掉才能安全着陆。但是我们知道,越靠近地面,大气的密度越高,磨擦的热量就越大。为了保护飞机里面的航天员,一般都是在飞机外层装防热网,随烧随丢,热量就传不到舱内。但是那个防热网很贵,一小片就可以在南京买几套房子,为了省钱,有些可能坏的防热网没有换,结果接连摔了两架航天飞机。

  “后来美国就反思这个问题,5个坏了2个,40%是坏的,可靠性极差,所以很多人就反对了。”栾院士说,现在国际的潮流是不再搞重复使用的,美俄都不搞了,我觉得中国也没必要搞。记者仲永

  南京大学两院士获小行星命名

  晨报讯 (通讯员齐琦 记者王晶卉)9月20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给南大发来两封贺电,祝贺国际编号为185538号和185640号小行星分别被命名为“方成星”和“孙义燧星”。

  据了解,方成院士是中国著名天文学家,他在担任南京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以来,成绩斐然。他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座太阳塔望远镜,并在半经验式太阳大气模型、非热粒子光谱分析及耀斑动力学模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教育部的自然科学奖励。同时,方成院士作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为提高中国天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做出了显著贡献。经报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12月14日发现的、国际编号第185538号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方成星”。

  孙义燧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长期从事天体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在这两个领域都做出了显著贡献。尤其是在动力系统研究方面,他首先提出并得到严格证明的孙-程定理,被称为“类KAM定理”,这一重大成果被应用于流体力学和彗星成因的理论研究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孙义燧院士担任南京大学教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人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2008年3月1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85640号小行星,已荣获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孙义燧星”。 (来源: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
(责任编辑:rongzhou)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