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5日电 香港《大公报》日前刊出评论说,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一旦强国富民,只能让世界更加安全和谐,地球村公民亦将面临更多的惊喜。 实事求是谋发展,志存高远于更大的事业追求,中国才有可能在腾飞之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十二五”规划的强邦富民之策,将为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文章摘编如下: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向全世界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未来五年,中国将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发展纲要和以人为本、以实为导的治国方略,进一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继续扩大改革开放战果,在确保国民获取更多实惠的同时,将中国建成人均GDP大幅提升的强邦富国。此间观察家认为,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一旦强国富民,只能让世界更加安全和谐,地球村公民亦将面临更多的惊喜。依据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已经有口皆碑。
一步一步上台阶 有目共睹的是,中国每一个五年计划或规划的制定与颁布实施,目的都是为了“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而“过上好生活”又是代代国民的最大宏愿。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五年规划出台不久,即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凝聚力与感召力,在各行各业中催生出一个又一个新生活建设的新高潮。
值得关注的是,在即将过去的“十一五”期间,中国已经并且仍在出现“历史性变化”,而今突出表现为“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提高”等四大方面,这些历史性变化,也可冠之为“五大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其中有一条灵魂主线贯穿始终──这就是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亦即本次全会公报所说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时代变了,语汇自然也会不同。
实事求是谋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全会除了对“十一五”取得的成绩做了充分肯定,对于即将开启的“十二五”也有着殷切的企盼和明确提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公报语)。这可谓是一个总括,其中的“关键时期”和“攻坚时期”提法,意蕴之深,不得不察,指向上也包含了所有的国民。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只要你向往小康社会,渴望“过上更好新生活”,就要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为了小康社会的早日到来,从责任上多一些自觉,从时间上多一分紧迫,从素质上多一点羞耻,从行为上多一些主动。而对于各级政府官员和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来说,这一关键时期内所要解决的问题,则在于如何“攻坚”。
笔者以为,“攻坚”之坚,并非泛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是大有内涵可寻,答案亦藏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十六字方针之中。剖析这十六字方针,可谓层层递进,环环相衔:
“解放思想”的提法老而弥新,是因为在中国由大到强的发展过程中,每迈出一步,都会遭遇新老观念的碰撞,包括新时期不断冒出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中央对此始终保持着足够的政治清醒。胡锦涛不久前提出的“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其新所指就是其中之一。
“实事求是”也是一个老却弥新的提法,对于新时期的“一把手”们来说,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譬如,如何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老老实实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在“新事物、新思维、新做法、新成果”等一大堆过去不曾见过的“新”面前,避免下车伊始和官僚作风;如何在新老观念发生碰撞时不偏不倚,以保障每一项决策都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精髓。当然,若想实事求是地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如实面对“与时俱进”,主动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
“与时俱进”既是时代语汇,也是时代多元的代称,一个国家方方面面的变化,都可以在与时俱进中找到脚注,其中还包括不断升华与演变着的物质与精神,以及集体与个人、大家与小家之间的诸多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中央此时再次强调“与时俱进”,深意中还应该包括对于未来新生活的更大预期。
勇于追求大目标 北京观察家指出,“开拓创新”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若想让中国人的未来新生活,能够处处体 现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最先进文化,在切身利益方面也能够年年做到“芝麻开花节节高”,就不能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更不能以糊弄他人和自己的愚蠢方式走所谓的快捷方式,而应该把目光投向更加远大的事业追求。除了拥有广博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还应该主动“冲出思想樊篱”,解放思想,从开拓创新中获取绵绵不竭的动力源泉。
总之,一切都离不开实事求是,只有 实事求是谋发展,志存高远于更大的事业追求,中国才有可能在腾飞之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十二五”规划的强邦富民之策,将为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甄城)
(责任编辑:周径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