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三峡大坝175米蓄水 > 三峡蓄水消息

“三峡库区第一村”没入水中 村民百感交集(图)

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2010年10月26日08:38
54岁的周恭玉正在挖红薯,库区这片土地,养育了他们世世代代。记者 熊波 摄
54岁的周恭玉正在挖红薯,库区这片土地,养育了他们世世代代。记者 熊波 摄

  儿子与三峡建设

  同步孕育

  1993年,村民尤大凤的幸福时分。这时,26岁的她肚里正怀着二儿子伟伟。她和丈夫当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一起聊着:“听说家门口马上就要建大坝了。”“儿子这一辈人肯定会得到很多好处。”——这一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李鹏总理任主任。当年三峡建委第二次会议上,审查批准了三峡水利枢纽设计报告,三峡工程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

  这一年,也是三峡工程建设孕育成型时。此前,争论39年的三峡工程,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根据表决通过的《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20个县区、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从1993年起至2005年,累计有110万移民告别故土。

  年底,尤大凤顺利分娩下儿子。家里人纷纷打趣,让她给儿子起名叫“三峡”。大家相信,“三峡”这两个字,能带给孩子充满希望的未来。同年,国务院发布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规定国家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水平。并为三峡库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告别家园

  换来长江套上“笼头”

  1997年,王家生至今难以忘记的年头。对着记者,他对着江心波澜指点着:“那就是我原来的家,现在被水淹到30多米下面喽!”虽然眼前只有波涛与浪花,但王家生仍兴奋地回忆着,那里是他的老房子、那里是他的5亩地、那里又是他家的橘子树。可是,随着移民要求的下发,王家生依依不舍地和家园告别了。他告诉记者:“当时确实舍不得哦,但国家搞那大个工程,我们也要配合。”王家生们的告别没有白费。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

  为了制服这奔腾恣肆的大江,三峡建设方足足准备了5年。1997年9月,三峡水库淹没区一线水位移民基本完成。10月6日,人工开挖的3.5公里长、可供大型船队航行的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正式通航。10月14日,国务院通过了三峡截流前验收报告。大江截流,开始倒计时。

  11月8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这奔涌的天堑,终于被人类征服。

  嫁人时

  正值三峡初长成

  “邻家有女初长成,嫁与谁家做新妇。”2006年,对杜鹃花来说是长大的时候。这一年,她终于决定不继续在外奔波,选择回到家与男友喜结连理。杜鹃花说:“我觉得自己终于长大了!”

  与杜鹃花一同成长的,是三峡水库。2006年,三峡水库实现156米蓄水,初步发挥出防洪、发电、通航功效。三峡,从童年迈入青春期。

  这一年,三峡的成长无处不在。2月10日,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到1000亿度。3月9日,三峡大坝进入最后施工建设阶段。161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量,仅差最后7.8万立方米就将完成。5月11日,三峡右岸电站12台发电机组进入机电安装阶段。10月27日,三峡成功实现156米蓄水。三峡工程终于“长大了”。

  18岁的高中生

  与三峡同龄

  18岁的韩伟,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他骄傲地告诉记者,他是和三峡同龄的人。1993年,韩伟在银杏沱村出生。而在不远处,一座大坝正酝酿着破土而出。随着三峡大坝身躯一天天雄壮起来,韩伟随着家人一起搬离了家园。他记得,父母从小对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三峡是为你们建的,要好好学习,以后到那里工作。”但韩伟因为发挥失常,考高中时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眼看今年生日要到了,韩伟决定送自己一份特殊的18岁礼物——吸取失败的教训,让高三不留遗憾。

  与韩伟相似,三峡工程也将迎来成人礼。随着135米、156米蓄水目标相继达到,175米蓄水目标也不再遥不可及。2008年、2009年两次冲击未果,却恰似青春萌动期正常的小挫折。

  今年9月10日开始,三峡再次开始向175米冲击。吸取了前两次“摔倒”的经验,三峡此次蓄水扬长避短,终于成功到达胜利的边缘。10月26日,三峡即将迎来自己的175米成人礼。而在此次冲刺过程中,那份成熟的操作规程与方法,正是三峡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记者 匡志达

(责任编辑:news7)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