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第16届广州亚运会 > 广州亚运会消息

黄健翔:中国体育屁股决定脑袋 唯金牌论2年破产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1月29日11:00


积极发展群众体育,是世界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
积极发展群众体育,是世界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

  黄健翔:我反对畸形的“金牌生产线”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邓媛 发自北京

  “一方面套着计划经济的救生圈,一方面到市场经济大海里去捞钱,太便宜了。换了我,我也舍不得放手啊。”

  “一个民族的健康幸福指数,不是奖牌榜的排序能反映的。”

  “举国体制搞不好主流项目”

  《国际先驱导报》:本届亚运会你最关注哪项比赛?

  黄健翔:我不关注亚运会。正如我在微博里写的:没有哪一个单项的比赛让我有看一眼的冲动。我对亚运会发表的言论,主要是围绕杨明老师提出的观点——“淡化金牌”。

  Q:我们看到你力挺杨明,同时反驳了有关“他想炒作”的类似言论。

  A:我知道他是有压力的。但他是因为有责任心而有压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有压力的。杨明老师当年第一个揭露中国足球的假、黑、贪腐问题,现在事实证明了,如果当年就按照他所说的那样去追查,中国足球何以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Q:这次对“唯金牌论”的反思讨论很激烈,是不是说明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A:其实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拿到了51枚金牌,当年面子够了以后大家也意识到金牌多不代表体育强国,只不过没有人出来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就好像没有人出来说皇帝没穿衣服,杨明老师就好像皇帝新装里的那个孩子。

  Q:我知道你更看重“主流项目”的成绩,这也是你认为中国不是体育强国的原因之一吗?

  A:我所说的“主流项目”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体育爱好者的首选。这些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是全面综合多样复杂的,团队项目尤其复杂。但是,魅力也在于此。因此,它们就是主流体育项目。谁记得西班牙奥运会得几块金牌?可是,谁不知道西班牙足球队是欧洲杯、世界杯双料冠军?谁不记得1999年中国女足世界杯亚军的辉煌?亚军也得到政治局常委全体接见。这就是主流!

  但现在,女足连亚运会奖牌都拿不到。北京奥运会那么大的主场优势,三大球和手球、曲棍球、棒球等团队球类项目,全军覆灭,甚至不如亚特兰大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已经充分说明了现行体育机制搞不好主流项目和团队项目。

  “屁股决定脑袋”

  Q:所以,关键是中国体育发展的机制出了问题。

  A:是的。我反对的是这个畸形的“金牌生产线”,只有拿了金牌的人才是它的受益者。其他人,也都是这个体系的炮灰,甚至更惨。比如,沦为搓澡工的邹春兰(前全国女子举重冠军)。

  Q:一个健康的体育机制应该是怎样的?

  A:健康、理性的机制应该是以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为依托,以职业体育为拔高的。没有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依托,整个体育体系就会崩溃。主流项目的人才成长规律,不是靠国家砸钱圈养一群人苦练就能堆出天才和一个整齐的团队的,需要的是参与这些运动的青少年人群基数。但现在的孩子们,不爱运动,家长也不支持,学校里也没这个风气和环境。体育课就是散步,体育老师被领导告知:不出事就行……

  Q:你博客中提到“各体育局变成‘金牌局’”,事实上体育局的压力也很大。

  A:是啊,地方分局压力很大。一开亚运会、全运会,各地方都有指标。要求排名、金牌数要有进步。问题是总有人会落到后面去。那么都要进步怎么办?于是不择手段,大家压力都很大,也都明白中国体育现状的问题。

  Q:你的意思是,体育系统内部也有很多明白人?

  A:当然,他们最明白了。只不过有些人暂时是体育系统的受益者,他可以掌握大量的资金、大量的资源、大量的特权。所以往往只顾及个人、小团体眼前的局部利益。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就是大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获益者是自己,站在自己位置上说话而已。

  Q:你和体育总局的官员有没有交流过,他们有没有改革的意愿?

  A:有的。有一些体系内的人其实也很痛苦,也痛恨这个体系。包括退了役的运动员,和我交流时,分析问题比我写的还要透彻。

  Q:你认为改革的难点在哪儿?

  A:难点在于,谁掌握着话语权、谁掌握着权力和资源、谁是受益者。现行机制下,一方面套着计划经济的救生圈,一方面到市场经济大海里去捞钱,太便宜了。换了我,我也舍不得放手啊。

  但我们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啊。现在的中国孩子的不健康指数已经太吓人了。我们不说跟欧美比,跟日本、新加坡儿童比一比,有点良心的人都明白。而进行改革的话,也不是说体育工作者就没有饭吃了。

  “多给学校体育投些钱”

  Q:在你看来,改革应该怎样进行?

  A:举国体制可以运用于有优势项目的小体系,比如乒羽、射击、举重、体操、跳水等。但是,全盘举国无用无益,且效果不佳。应该把基础项目、主流项目放开,把经费用于学校体育的恢复和健全,让体育回归教育,让子孙更健康,更多青少年接触体育运动。然后在普及基础之上,发现、提高。

  Q:这会是一个系统工程。

  A:不光是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对学校体育的缺失是难辞其咎的。我始终没有只批评体育系统。现在竞技体育投的钱太多了,如果把一部分钱投到学校体育里,是会有帮助、有好处的。重视金牌可以,但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金牌是会有误导的,好像我们的体育是少数的、由国家投资的特种兵,是埋头苦练、为国争光的特殊领域,与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开展体育就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孩子们成长得更全面、更快乐。

  Q:你经常出国,国外群众体育开展的经验有哪些可以为中国借鉴?

  A:不用谈国外,看看香港就知道。那么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但是人均体育设施和校园体育开展情况非常不错。香港比我们房子贵多了,但人家的体育设施建设不会拿什么市政规划来搪塞。国外可以多看看日本的学校体育怎么开展。日本学校里有20多支不同年龄段的足球队。所以我们足球输日本仅仅只是开始,以后还得输。当然,我不是仅仅指足球。

  “唯金牌论”两年后将彻底破产

  Q:你对这次大讨论的结果乐观吗?毕竟,亚运会之后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

  A:我很乐观,虽然(金牌观念)这一过程的转变需要时间,但中国现行的体育机制肯定是要改革的。前苏联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前苏联曾在奥运会排名很靠前,甚至压倒美国。但是金牌数目不等于人民的幸福和健康指数。我认为,这次大讨论会成为体育机制改革的转折点。

  Q:彻底转变还需要多长时间?

  A:我认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会出现更大的动荡。到时,人们会彻底对举国体制失去信心,会觉得举国体制没有必要,举国体制带来的金牌繁荣将彻底失去价值。我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他们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不会看不明白这一点。

  对于当前的局面来说,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从体育运动中获得健康和快乐的基本权力,比竞技体育多拿几块耗资巨大的金牌,重要得多。一个民族的健康幸福指数,不是奖牌榜的排序能反映的。

  所以,我对结局非常乐观,改革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不过我相信这个时间是加速的、是越来越快的。

  积极发展群众体育,是世界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

  世界各国“金牌情结”调查

  金牌人人爱,但如何培训运动员及怎样看待金牌的价值,包括竞技体育在一国体育事业中的位置,各国却是千差万别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童师群、刘林、李学梅 特约撰稿陶短房、詹德斌发自莫斯科、东京、巴黎、渥太华、上海 无论银行工作再繁忙,每周二、六、日的晚上,30岁的利季娅总要开车送儿子斯拉瓦去距家15公里的俄罗斯少年体校学习花样滑冰。

  “我一定要成为像普鲁申科(俄罗斯冰上王子)那样的奥运冠军……”斯拉瓦提着冰鞋,很自信地说。

  利季娅笑了:“他每个月单学费就要300美元,还要换冰鞋、订做比赛服装,我一半的工资就没了。不过,教练说他有天赋,他也很刻苦,希望他真的能成功。”

  爱金牌,但取之有道

  俄罗斯人大概是全球最有“金牌梦想”的民族。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的一次街头问卷中,超过90%的俄罗斯民众对奥运会“金牌榜”选择了“关心”。

  今年温哥华冬奥会上折戟后,上至总统下到普通百姓,群情激愤,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挞伐责任人、逼其下野的全民运动,让不少外国人也为之震动。

  不过,俄罗斯人崇拜金牌源于他们对体育与生俱来的热爱。这里不会因为对于金牌的追逐而使得运动项目过度“奥运化”,而是发展着自己的职业体育和特色体育。每年刚下第一场雪,红场上就开始搭建大型滑冰场,成为这个冬季体育强国复兴的活广告。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挥舞球棍的小孩,没有冰场就穿着旱冰鞋玩。

  人们把对金牌的渴望建立在兴趣爱好上。在俄罗斯,孩子们上体校就跟逛商场一样稀松平常。记者几乎所有的俄罗斯朋友幼时都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排球、网球、田径……虽然没有一人最后投身职业体育,但那段经历对他们而言既辛苦又愉快。

  调查显示,与俄罗斯“金牌观”形成最大反差的是北美国家,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北美民众会留意“金牌榜”。事实上,无论是奥运会、冬奥会或者泛美运动会,美国和加拿大对参赛代表团的成绩排名,都使用“奖牌榜”而非“金牌榜”。哪怕一个国家获得10枚铜牌,其排名也会在只有9枚金牌的国家之前。

  这与北美自身的体育文化不无关系。北美人认为,大赛里能否夺冠,七分靠实力,还有三分靠运气。在个别优势项目中重点经营,集中不多的人力、物力拿下几面金牌,是很容易的,如肯尼亚的中长跑、韩国的跆拳道等。但取得较多的奖牌数,需要在各项目中都具备实力雄厚的选手,这才是综合体育实力的体现。

  当然,不看重“金牌榜”不意味着不看重金牌。温哥华冬奥会开始的几天里,加拿大代表团斩银夺铜,就是一金不得,许多体育评论员和观众同样扼腕叹息,渴望1金入账。而平日里,获得过奥运金牌的选手会受到人们更热烈的欢迎,其商业广告价值也远高于银牌、铜牌得主。在崇尚个人奋斗的北美,如果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代表团的综合水平,仅是衡量一个运动员实力,那么仍然是金牌第一的。

  业余训练完成“夺金梦”

  不过在法国,评价运动员的标准与北美略有差别。

  法国的体育普及程度很高,观看比赛者中不乏“高手”,更能从中看出门道,享受过程。在法国《队报》今年8月公布的“最受欢迎的40名运动员”中,年近半百的奥运会“七朝元老”、女子自行车选手隆戈高居第三。隆戈曾在奥运会上获得过一枚金牌,但近几年来成绩虽仍处世界前列,却已很少拿到奖牌。她之所以能够力压众多冠军、名列三甲,一方面说明了法国人对自行车运动的关注,同时也表明大家对她勇于挑战精神的肯定。

  而另一方面,对即便辉煌一时的世界冠军,法国民众也会给予特别的宠爱。雅典奥运会上,年仅17岁的游泳选手马诺多夺得女子400米自由泳金牌,一夜成名。但在随后的日子里,她不断受到感情问题和更换教练的困扰,导致成绩一落前丈。然而,即使状态低迷,她依然代言广告、接受访问,其风光程度绝非一般运动员可比。

  只要付出过努力,法国人就愿意给予赞许。在法国冠军队伍里,不少都是业余选手,他们有自己的职业,是出于对体育的热爱才进行训练。北京奥运会男子古典式摔跤冠军斯·盖诺和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阿·贝尔纳就是其中典型。盖诺是一名地铁公司的员工,而贝尔纳则是法国宪兵队的成员。

  法国运动员训练不耽误工作,而俄罗斯的运动员则是不耽误学业。即便俄罗斯职业运动员,也通常都会在普通学校接受正常的中高等教育,只是利用业余时间训练。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摘得花样游泳金牌的达维多娃,一直就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上学,她从未中断过学业,直到顺利毕业。

  发展群众体育更给力

  业余选手领衔“金牌榜”的特点在美国最为明显。虽然不看重“金牌榜”,美国却是不争的“奥运金牌大户”,这和北美体育世界里更看重体育普及息息相关。

  美国人均拥有体育设施面积高达16平方米,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1.03平方米。美国社区体育中心的大多数体育设施是免费开放的,如足球场、网球场、田径塑胶跑道等,部分设施(如室内泳池、室内冰场)因需要维护而收费开放,但费用低廉。

  相对于在社区体育方面的慷慨,美、加两国对奥运参赛选手的投入反倒不多,美国除了篮球、网球等项目是职业选手,田径、游泳等金牌运动员都是业余出身,他们能否赚到大钱,更多要看商业广告收入,而国家的投入和奖励都很有限;北京奥运会赛场上,加拿大击剑老将栾菊杰就是靠自费环球打预选赛,才获得最后参赛资格的。温哥华冬奥会上,一些选手更要靠社区募捐筹集参赛费用。

  也有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并不低。今年,日本政府涉及体育的相关预算就达227亿日元,其中用于提高日本运动员参与国际赛事竞争力的经费就占到163亿。但日本人也更看重群众体育。在文部科学省拟定的体育立国战略中,核心目标就是确立新的体育文化,构建让所有人都能参与体育、享受体育运动乐趣的社会。

  最受日本政府重视的莫过于把提高儿童体质作为振兴体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日本保育园里,2岁的宝宝路还走不稳时就开始参加运动会了。日本小学、中学、大学都有自己的运动俱乐部,不少优秀的运动员就是从学校直接走上赛场的。文部省《学校学习指导纲要》在总则中规定,学校对于体育健康的指导必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增强学生体力和保持身心健康方面,不仅体育教师要负责,各科目教师要结合自己的课程通盘考虑。同时家庭和地区社会要加强合作,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育健康锻炼,为学生终身的健康、安全打好基础。

  至今还在反思温哥华折戟教训的俄罗斯,也把推广全民健身列为《俄罗斯2005-2015年体育发展纲要》的重中之重。总统梅德韦杰夫进一步表态,“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普及全民体育、增强体质的问题”,唯有以此为后盾,才能涌现出更多的奥运冠军。

  特殊国家赋予金牌特殊含义

  俄罗斯人怀有真诚的为国争光的心愿。冰王子普鲁申科为替祖国再战一届奥运会,在28岁的“高龄”带伤复出,他割舍了众多商业比赛,甚至卖掉了国家奖励给他的汽车,放弃了自己圣彼得堡市议员的资格,自掏腰包请教练训练。而前苏联举重队的传奇教练里格尔特也曾拒绝出国任教、赚取高薪的机会,而是下海从商,开建筑公司挣够钱,然后开设了免费招生的举重学校,为奥运会培养后备力量。

  俄总理普京一直坚信,体育是展示国家形象的最好载体,所以他才会亲自出征危地马拉,为索契争取到了冬奥会的主办资格。

  但这一切都无法与韩国对金牌赋予的特殊含义相提并论。

  广州亚运会期间,记者手机上不断收到来自韩国媒体发来的金牌快报,字里行间充满着喜悦与荣耀。

  对韩国运动员而言,大赛金牌不仅是巨额奖金的凭证,是接踵而至的广告催化剂,更是受到总统祝贺与表彰的立功证明。

  韩国的男运动员获得亚运会、奥运会之类大赛的金牌尤其具有意义。因为有了金牌,就意味着可以免去将近两年的义务兵役。在与朝鲜军事对立的韩国,如果没有身体上的客观原因,任何成年男子都不能逃避艰苦和危险的兵役。所以,免去兵役的奖赏可能比任何荣誉都更具有实质性意义。

  实际上,韩国人认为,金牌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国力的象征,更是民族的骄傲。韩国人将代表国家出征的运动员称为“太极战士”,承载着整个国家的寄托。因为韩国的国旗叫“太极旗”,所以韩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展开的拼搏就是在为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而战。

  最重要的是,对于处于朝鲜半岛38度线南端的韩国来说,任何一场国际赛事也都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在朝韩关系缓和时期,两国曾利用在国际赛事中共执一面朝鲜半岛旗帜入场展现一个Korea形象。而在冷战时期,或者在南北关系陷入僵局的时期,韩国在竞技场上的优势则意味着在国际舞台上打压朝鲜,争夺代表朝鲜半岛的身份认同。

  在此次广州亚运会上,韩国就一直抗议主办方将韩国标为R.O.Korea(Republic of Korea)。韩国一直利用体育舞台将自己标为“KOR”,试图让国际社会接受“KOR”是代表韩国的印象,进而为统一后的韩国做好身份定位。首尔二十国集团峰会前夕,韩国总统李明博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个人认为,南韩就是Korea,North Korea(北韩)就是朝鲜。”

  韩国希望借助在国际竞技场上获得金牌,升起韩国太极旗,奏响韩国国歌,展示韩国国名,提升韩国的国际地位,提高韩国的品牌形象,进而消除或者掩盖人们对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的印象,实现由“韩国折扣(Korea discount)”到“韩国溢价(Korea Premium)”的转变。

  泛雅典体育场,背靠背的老少头像象征着体育精神的传承。

  让我们重温古希腊体育精神

  他们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把一个小孩子从公众生活隔离开来,用各种技术和仪器去锻造他,最后制造出一架能获取金牌的“运动机器”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梁业倩发自雅典 新华社记者杨明撰文《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在国内引起了热议。笔者和奥运会诞生地的希腊朋友谈起奥运会以及对金牌的态度,发现他们对体育的理解和中国民众有很大的不同。

  古希腊没有职业运动员

  希腊人一听到奥运会时,脑海中立刻浮现的是古奥林匹克大会的情景。

  古希腊人重视体魄健美,充满游戏精神,热爱竞争,同时又十分讲求规则和公平。他们认为,现代所谓体育者,只可能在希腊诞生,而且这种体育精神也是希腊的突出标志。在古希腊,没有职业运动员,他们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把一个小孩子从公众生活隔离开来,用各种技术和仪器去锻造他,最后制造出一架能获取金牌的“运动机器”。

  在古希腊竞技场上奔跑的运动员们,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自己的身体和忍耐力的极限。他们靠人类那无法平息的、对胜利女神的占有欲和激情不断拓展着身体的极限。

  尽管古希腊奥运冠军得到的奖赏只是橄榄枝做的桂冠,但奥运冠军意味着无限的风光和荣耀。希腊的诗人会将奥运冠军的故事传唱,冠军的家乡会引以为荣。据传说,有的城邦在得知自己的城邦产生奥运冠军后,立即游行狂欢,甚至将城墙推倒。因为有了奥运冠军的荣耀,所有的人对这里都会景仰,敌人自然也不在话下。

  那时,运动员都是赤膊上阵。无论你是贵族还是平民,运动员不分高低贵贱,赛场上展示的都是健美的体魄,而非华丽的外表。

  追求第一不是“竞争”

  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在受体育意识哺育的希腊文明中,对第一的追求就是竞争。“竞技”一词虽然和“竞争”相近,但两者无任何关系。事实上,前者才是古希腊体育精神的体现。意为平等的比赛,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免于争斗和冲突。

  这也是为什么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会实行神圣的奥运休战。

  古奥运比赛绝不仅局限于每4年一次,它可以随时在古希腊每个角落举行。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年代,古奥运从小亚细亚沿岸一直到今天的直布罗陀,从黑海和南欧沿岸一直到北非海岸。

  在雅典市中心泛雅典体育场,即举办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大理石体育场,尽头处至今仍保留有两个古代双面雕塑,石柱上面有老少两个头像背靠背,青年面向五环、老者面向入口,寓意青年参加比赛,老者看着后来人。

  体育是为了提高素质

  时光就这样匆匆流走。经历了命运的无数次打击后,希腊文明一次又一次倒在地上。体育文明“ATHLETISM”这个单词被遗忘了很多个世纪。

  法语中这个词出现于1825年,但也只是尘封于词典中,从未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英语中所使用的一直是“sport”(运动)一词,它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词汇并逐渐驱逐并替代了“ATHLETISM”,尽管它们意思截然不同。

  《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作者塞莫斯·古里奥尼斯说,今天,在整个西方世界,人们以“sport”一词统称能带来娱乐、轻松、欢快的身体活动。但体育不是娱乐。没有人会在观看赛跑比赛时笑出来。不管是赛跑、跳远、投标枪、掷铁饼、举重、摔跤还是游泳,当一人胜出,其他人失利时,也没有人会生气。

  他表示,体育在人类心灵中产生的作用和娱乐大不相同,其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它是一种教育,意味着弘扬美德、提高素质、改善社会。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人群中的一半仇视另一半,很多时候还会导致流血冲突。而在真正的体育比赛中,所有的观众和运动员都是一体的。在真正的体育比赛举行期间和前后,不会有谩骂、威胁和讽刺。仅凭这一点,任何人都能从容地领悟到,他正在观看的东西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黄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