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宁夏跨省追捕王鹏案 > 跨省追捕评论

白岩松:王鹏拥有举报权力 却承担不起英雄之名

来源:央视网
2010年12月03日02:13

  主持人:

  所以说自诉变成公诉,如果按照警方的说法,就是为了公民讨一个说法。

  白岩松:

  真正让人担心的,或者让人去联想的就在于这儿,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稍微动点脑子都知道的一个明显的错误,为什么会犯?为什么还会又犯?因为之前在其它的省也出现过这个情况。最重要的一点,作为媒体我们应该关心的是,下回还犯吗?但愿下回不犯了。

  主持人:

  这一次警方认错了,王鹏也放了,相关的责任人现在也免职了。但是这件事情里面很多的疑团现在还没有解释,而我们需要一个解释。

  解说:

  昨天在宁夏吴忠市,几个远道而来的记者都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布会。

  蒋昕捷 《中国青年报》记者:

  上午还很自信的准备介绍案情,想证明他们的执法行为是没有过错的。但是到晚上的时候,政委包括局长都被免职了,定论是这是个错案。当我们拿到这个答复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风云突变。

  解说:

  如今,王鹏被放,两位相关公职人员被免,事情是否就此结束了呢?

  字幕提示:

  2010年12月2日上午9:30--10:15

  人民网舆情会商室

  主题:公权力应尊重网民的监督权

  主持人:

  于教授,跨省抓捕是网民深恶痛绝的一个现象。

  于教授:

  王鹏举报马晶晶的案件,我认为更多的是一个公民行使了自己的权利,这种权利恰恰有利于,如果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者做出非常严格的调查落实,非常有利于干群关系。

  解说:

  这场近乎闹剧般的捉与放,相关的讨论还没有结束。今天记者们仍然留在吴忠,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调查也还没有结束,那就是王鹏当初的举报究竟是否属实,三年前的那一场公务员招录究竟有无作弊行为。

  孔璞 《新京报》记者:

  因为大家对于官员的子女可能存在的这种享受特权,还是比较敏感的,公众对它的容忍度是相对比较低的。

  解说:

  调查没有结束,讨论没有结束,相关的思考也还没有结束,因为这场看似快速的回应也令人疑惑。

  蒋昕捷:

  我觉得这件事情的解决,我们看到自纠也不是说司法系统一种自我约束或者反省。因为从昨天他们最初态度来看,他们还是认为他们的执法行为是正确的,当时会议室放了一本宪法,关于诽谤罪,他们都把这个法条用笔勾出来,看样子是给记者普法的,来解读他们行为的合法性。我就担心还是某种,说不定是权力,还是舆论的压力,导致现在我们看到这个结果。

  解说:

  今天,一位十几年前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可以说是王鹏和马晶晶同门师兄的媒体评论员“十年砍柴”,也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最后说到:我在兰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同学间因为琐事当然有矛盾,但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所以十年聚会,大家能相逢一笑,回忆往事充满着温馨。不管王鹏能否获得自由,这件事一发生,王鹏和马晶晶等同学毕业十年后,还能聚在一起相逢一笑泯恩仇么?

  主持人:

  这位作者是从同学情谊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你怎么看?

  白岩松:

  其实我跟他拥有某种感慨。今天在做这个节目之前,其实我内心很难受,我跟同事也在说。我说这个事情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哪些东西是错的,我们希望推进它改变,因为这跟社会整个秩序是有关的。但是在另一方面又很难过,因为作为一个真的享受过四年大学同学情谊的,而且一直留恋那四年情谊的我来说,我真的不能容忍一个宿舍四年的两个人、同学,王鹏和马晶晶,最后演变成这样。不要说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将来恐怕不再对簿公堂就已经不错了。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大学,因为利益就可以让情谊发生如此大的这种扭曲?

  当然我也注意到了,有很多人在这件事上,由于王鹏他面对的是高官的孩子,因此似乎大家所有的这种打击都面对的是高官,这没有问题,一事是一事,我觉得我们要坚决去捍卫这种公共的知情权。是不是存在作弊的情况,是不是存在这种公权力涉及司法的运行等等很多情况。可是另一方面,我也觉得没必要给王鹏戴上很多英雄的高帽,也许他也担不起,也许并不是我们写出来就好像那么正确,他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坚决举报,去戳破阳光的东西。但是我要强调的是,他的确拥有这个权利,只不过我们不必把他英雄化就好了,而且还要保护他的这种权利。

  主持人:

  你刚才说的,我怎么觉得有点矛盾。比如说,你说同学之间的情谊是很深的,而且应该珍重。但是如果同学之间发现,比如说在你没有参加公务员考试之前,你就已经知道你要去那个公务员的位置,这个时候我作为你的好同学、好兄弟,我应该怎么做?

  白岩松:

  所以,这需要还所有围观者以事实。我们其实都是围观者,身在其中你只能看到媒体的报道,比如说在媒体的报道当中,也许说梁子最初的结下是王鹏当初临毕业前要考研究生,结果有人举报他的档案作弊,最后推荐研究生这个事就吹了。他怀疑是马晶晶干的,但是不知道究竟是不是马晶晶干的,然后引发了这个事情,当然,这只是媒体的报道。

  我们可以不去顾及这些事情,但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要维护公民有举报的权利。我刚才一再强调说,我情感上很难受,我不愿意看到同学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不知道观众有几个愿意接受这种局面的,恐怕都不愿意。但是回到一个理性的范畴,你又要捍卫他的这种权利。

  另外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在电视上接受采访的时候马晶晶说了这样一句话,“那匿名信我一看笔迹就知道是他的”。相当多的层面下,匿名信不应该让被举报人看到,这又是一个小小的漏洞,其实这个漏洞也挺可怕的。他(王鹏)是拥有这样的一个权利,反过来我想说的是,马晶晶也拥有他作为公民的一种权利,如果王鹏举报的是事实,如果的确像媒体报道的那样,王鹏的妈妈也用这种完全是骂人的语言写给了马晶晶的母亲一封信,里头都是骂人的语言,还有许多事实不符的一些东西,他应该提起自诉还维护一个公民的权利。

  我觉得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说,应该乐于看到这个事情回到一个公平的立场上,而不是出于情绪,你是高官的孩子,你就是罪犯,你是打击高官的人,你就是英雄,没这么简单。我觉得,不妨马晶晶也有权利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尊严,澄清更多的事实,我觉得公众也需要这些事实。

  主持人:

  但是举报就是公民对于,比如说像马晶晶代表的一种体系的监督,假如他这个举报本身有一些问题,这个时候……

  白岩松:

  我刚才说的就在这一点,就是说第一是他的权利,他要捍卫,另外不能让你的举报信可以让被举报的人直接看到,这里就存在打击报复的各种可能了。甚至让大家会去联想,整个这个过程能够错误的出发,是不是也存在着某种权力介入之后打击报复的某种行为,这是很可怕的。

  但是另一方面,举报应该有举报的正常。比如说,很多不正确的事情,说他根本就是倒数第一等等,兰州大学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他不会毕业的,但是马晶晶还是毕业了。另外,这时候就需要马晶晶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让我们所有的人也看到,他举报的是不是事实,他该怎么约束自己举报的行为,不管怎么有个人的利益在里头,但是举报还是应该被保障的。但是同样不能越界,还是要用事实去说话。我觉得,这个时候这个社会是一个理性的社会,也是我们需要答案的一种正确的方式,而不是一通谴责,其实最后一切照旧。所以,下一次还会错误的出发。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