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陕西宁强小学开国学 女儿对父亲说出体贴话(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10年12月11日03:33

  小学开国学娃变体贴了

  宁强一小学分学段学习《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 校园像书院,男生宿舍区叫“顺和居”,女生宿舍区叫“兰蕙居”

  本报汉中讯(记者 何杰)“爸,你走累了吧?”女儿李颜头一回这样贴心,这让父亲李仕德念叨了两个礼拜,他说:“看来,国学教育对孩子们还真有影响。”

  为学者,必有初“书院”传出朗诵国学声

  宁强胡家坝镇中心小学是汉中山区里的一个乡镇小学,走进校门,就是孔子雕像,校园、教室、宿舍全是仿古式建筑,每个院落都有“国文名”:五六年级教学区叫“思园”,阅览室图书室区域叫“雅园”,男生宿舍区叫“顺和居”,女生宿舍区叫“兰蕙居”……

  后院墙壁上,不仅书写着《三字经》,还将《弟子规》图文并茂地画上墙,供低年级学生看图理解。

  昨日下午,课间休息时,二年级的数名孩子在《弟子规》图文前走走停停,“我们还没开始背《弟子规》呢,但是我会背《三字经》。”说着,二年级的吴新文就张口背诵起来:“人之初,性本善……”他说,虽然还不会念《弟子规》,但这里的图画好玩,他也喜欢看。

  下午3时许,正值周末放学,利用放学前几分钟,六年级3班开始大声地朗读《论语》,这已是该校的习惯。该班学生彭力说,《论语》老师已经详细讲过,他能知道大体含义。

  亲师友,习礼仪国学补充留守儿童缺失德育

  “2005年修校园时,我们就抱着建设成古代书院的理念。”胡家坝镇中心小学校长雷志敏说,学校不仅在外观上建成书院的样子,从今年9月开始,在全校13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中,试行开设《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课程,以实现“国学教育日常化”。

  雷志敏说,遵循“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教学原则,分学段进行国学学习。一二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能熟读成诵;三四年级学生诵读《增广贤文》、《声律启蒙》,能熟读成诵,能初步了解内容;五六年级学生诵读《道德经》、《论语》,读、背结合,有一定阅读感悟,理解。

  没标准教材,没精通国学的专职教师,只能由语文教师授课,自行打印讲义。“国学教育不占用学习时间,只在早读时间、语文课前3分钟、晚自习前10分钟朗读。”所学的国学不考试,让给孩子们轻松学习。“全校600多名学生,留守儿童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二,住校的就有360多人。”雷志敏说,留守儿童多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农村,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缺失状态。雷志敏认为,开展少年国学教育,是对孩子人文素养的早期熏陶和有效培养,对其道德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亲爱我,孝何难女儿终对父亲说了贴心话

  李仕德的家距胡家坝镇中心小学很远,不通车,步行需要将近两小时。女儿李颜上一年级后就住校了,每到周五,李仕德来学校接她回家。昨日下午,李仕德感慨地回忆说,两周前,女儿看到他后,就问:“爸,你走累了吧?”“我当时就感觉孩子懂事了,国学教育对他们还真有影响。”

  觉察到孩子变化的还有老师,“孩子的生活习惯在慢慢改变,高年级学生比较明显。”该校德育主任李彦军说,尤其是在卫生习惯、文明用语方面。他认为国学带给孩子们的变化虽然缓慢,但毕竟在慢慢地变好。

  宁强县教育局教育科科长许涛说,从小接受的知识,一点一滴积累在脑海,渐渐成为潜移默化的“常识”,并成为其人格的基调。国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

  与此同时,许涛还认为,国学是国人一代代传承的精华,在教孩子同时,对老师也是个重温经典的过程,对师德的塑造、工作态度的转变都有好处。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