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各地新一轮物价上涨 > 10物价上涨消息

专家称抗通胀货币政策难见效 明年形势不容乐观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0年12月13日06:17

  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至第二天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包括CPI在内的11月份各项经济数据。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今年1到11月份CPI同比上涨3.2%。

  如果说在此之前还存在目前通胀是正常范围的声音,那么11月份CPI上涨5.1%则宣布了这种说法的破产。而“1至11月CPI上涨仅3.2%”,除了作为物价总体情况的历史记录之外,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季节因素在今年的通胀中作用不大)。

  看看今年1到11月的CPI走势图吧。整个11个月,CPI呈义无反顾的向上趋势。从一月份开始,物价便先声夺人,从1.5猛增到2.7,经过中间几个月的缓慢上升,9到11月又呈45度角向上攀升。在造成通胀的因素没有得到消除的背景下,CPI这种带有巨大惯性的向上趋势会否继续?

  再看PPI即工业品出厂价格的走势图。PPI的走势与同期CPI走势很不一致。它在今年前11个月的走势图呈反S型,有涨有跌。引人关注的是,从9月份到11月份构成了反S型的后半部,是连续上升走势,而且图形较为陡峭。这是否意味着前期食品和资源类价格的上涨,已经化为成本因素向制造业传导?PPI这种被动的、无可奈何的上涨,预示着今年最后一个月,乃至明年上半年,由食品类和资源类产品的疯狂涨价形成的巨大势能,将以成本推动的方式带动价格全面上涨,也就是说,在上一轮没涨的,接下来可能会一个一个地涨上去。明年上半年的通胀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抗通胀、调结构,两者一长一短,一急一慢。抗通胀是短期任务,调结构是长期任务;抗通胀是急发病,调结构是慢性病。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如果抗通胀效果不好,调结构就难见成效。所以,治理通胀是当务之急。

  既然是当务之急,那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要一说通胀就拿眼睛扫央行,其实,鉴于目前流动性泛滥的程度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货币政策已经独木难支。最好的办法应当是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相配合,来治理眼前的严重通胀。

  为何说货币政策独木难支了呢?原因很多,至少有这么两点:

  首先,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力道比较难以拿捏,紧缩到什么程度是一个问题。因为货币政策由宽松到稳健的目的是使中国经济软着陆,而不是硬着陆,它应当使紧缩下的货币条件不致泡沫迅速破裂。若泡沫迅速破裂,就会产生银行信贷和地方信用平台的连锁反应,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这就使得货币政策不敢大力紧缩,比如不敢连续加息。

  其次,央票发行已经遇冷,加息和升值需要小心翼翼。政策工具实施空间在缩小。

  再次,这次通胀的根源无疑是反危机期间钞票印多了,天量的货币信贷总会结出通胀的果实,再次证实那句话:通胀是货币现象。但是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况且,回收流动性主要对增量货币起作用。那么,在此次通胀期间兴风作浪的私人资本怎么办?它不需要从银行贷款,用自有资金就可以把农产品炒上去。而这些民间游资为什么这么做呢?两个原因,一是银行负利率;二是这些资金从煤矿和沿海加工业撤出来后,投资无门,成了市场上的孤魂野鬼。若加息消除负利率,这点小利吸引不了游资。主要问题还是投资无门的问题。

  也就是说,周小川行长的“池子”很难装下这么多流动性,需要导流至其他地方。需要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加入进来,本着“有钱大家赚”的基本态度,把市场上多余的资金引导到结构调整上来。产业政策应当真正把赚钱的行业的玻璃天花板打破,让民间游资进入到这些行业,比如战略性新兴行业,比如目前被央企垄断的行业。而财政政策可以继续通过补贴和税收手段,让战略性新兴行业更加有吸引力,吸引民间游资进入实业。

  当然,行政手段最好不要太多地出现在反通胀的行列里。因为它可能会扭曲市场信号,加大资源配置成本。稍不注意,就会把通胀打成通缩。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