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铅超标给中国环境治理“蒙羞”
■时报时评■本报评论员 周子勋
近年来,尽管公众的抗议声浪越来越高,但中国仍在继续发生儿童血铅超标的事件。据媒体披露,2010年年底,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3名儿童检出血铅超标,引起当地政府关注,怀宁县组织当地儿童赴医疗机构进行血铅检测。安徽省政府8日通报称,截至2011年1月5日,共有307名儿童到安徽省立儿童医院进行血铅检查,其中当地政府组织285名,群众自发组织22名,检测结果有228名儿童血铅含量超标。
值得关注的是,肩负监督监测环境污染的县环保局,同时又肩负着招商引资的压力。为了完成招商任务,环保局引来未达到环评设计要求的污染企业,并不顾省市环保部门的停产令,暗中纵容污染企业继续生产。据初步认定,博瑞电源有限公司未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超时违规试生产,是造成此次血铅超标事件的主要原因。目前该公司已被强制断电停产,而怀宁县政府也对县环保局局长赵一平进行停职处理。
这是自2009年9月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敦促通过新的方法处理重金属污染,呼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铅等材料的污染”后,发生的又一起轰动全社会的污染事件。
事实上,这并非是一起孤立的事件。2009年陕西凤翔、湖南武冈和福建上杭拉响了血铅超标的警钟后,血铅事件没有减少反而屡屡爆出。继其后的有河南济源、湖南嘉禾县、广东清远、四川隆昌、湖南郴州、江苏大丰、山东宁阳……不难看出,无辜的儿童血铅中毒,其通病就是身边都有个若隐若现的污染工厂,比如陕西凤翔中毒村附近有宝鸡东岭集团凤翔锌冶炼公司长年排放废水、废气体;再如湖南武冈的中毒儿童其附近工厂环保设备沦为摆设。
这些事件既显示了国内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显示了中国环保工作的复杂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表示,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容易引发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之一。
目前看来,正如在能源问题上一样,中国在环境问题上已没有退路。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大范围的水系污染、生态破坏与退化、由环境引发的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这不仅损害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使得人们当前的生存面临环境危机。如果不能及时清理过去几十年里环保的巨大欠账,类似的事件将会以更大的频率出现,造成愈加严重的影响。
在这种局面下,就使得环境问题在中国的公共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有了提升的必要——中国需要把环境问题政治化和公众化。所谓政治化意味着,“讲政治”也应该要“讲环境”;公众化意味着,在环境保护中如何去更多体现公众的意志,而不只是政府或利益集团的意志。
总而言之,要解决中国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小修小补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一定要从决策和战略入手,然后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法规和政策,并辅之以严厉而透明的公众监督。中国正式提出搞环境保护已经30多年了,却依然没有走出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未来要想真正扭转中国在环境污染上的被动局面,必须从执政和民生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