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用无疆大爱抚慰病人伤痛探寻解放军第四医院妇产科主任何敏成长的轨迹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1月20日07:52

本报记者陈丽平本报通讯员何长贞郭云飞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解放军第四医院妇产科主任何敏在身患乳腺癌,即将住院手术的情况下,向组织和同事隐瞒病情,毅然奔赴灾区一线,先后抢救3名难产孕妇,诊治1200多名伤员,用生命书写了一名军医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忠诚,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是什么力量促使她在关键时刻做出忘我的选择?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寻。

  深入高原藏区巡诊

  何敏所在的第四医院,有着“奉献青藏高原,服务各族群众”的优良传统,曾被兰州军区党委授予“高原爱民模范医疗队”荣誉称号,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集体”。第四医院每年都组织医护人员赴高原藏区巡诊,何敏都积极报名参加。

  2007年冬天,何敏随医疗队赴海拔4000多米的牧区巡诊。牧民宫保找到医疗队说,他妻子难产,情况危急。何敏和两名队员立即驱车往宫保家赶。此时,大雪突降,结冰的路面非常滑,医疗队的车发生侧滑,陷进了路边的水沟里,何敏的左腿被器材箱刮伤,鲜血直流。何敏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在同伴的搀扶下,艰难地走了3个多小时才来到宫保家。

  当时,产妇的羊水已被污染,婴儿面色苍白,呼吸微弱。何敏忍着伤痛快速为婴儿清理呼吸道、给氧,几分钟后,婴儿发出了啼哭声。抱起孩子的宫保边鞠躬边感激地说:“是您给了这孩子第二次生命”。

  舍小家为大家

  入伍16年来,何敏面对的病人群体,大多是来自青海各地的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是在当地医治无望才到大医院求助的危急患者。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何敏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救治现场,帮助成百上千的孕妇度过难关,实现母子平安。

  2007年4月,何敏刚刚结束半个多月的巡诊返回西宁,丈夫和儿子在家高兴地盼她归来。可车队刚进医院门口,就有一个焦急的中年男子跑过来求助。原来他的妻子刘佳临产发生大出血,生命垂危。何敏顾不上一路巡诊的疲劳,小跑着来到手术室。经过两个小时的紧急抢救,刘佳的命终于保住了。等何敏回到家里时已是午夜,等不及她回来的丈夫和儿子,已蜷在沙发上睡着了。

  2010年除夕傍晚时分,一位怀着双胞胎的25岁孕妇在婆婆搀扶下来到医院。此时孕妇羊水已破,腹痛难忍。何敏赶紧让人将她推进手术室。检查发现,孕妇的两个胎儿一个头位朝下,一个臀位朝下,顺产难度大。

  “快,准备上台接生!”何敏指挥护士一边监测胎心音,一边铺设接生台,并快速地接生了第一位婴儿。此时险情突现,随着第一个胎儿脱离母体,第二个胎儿胎位开始向横位旋转。倘若转成横位,就难以顺产,还可能窒息而死。说时迟,那时快,临床经验丰富的何敏立即用手稳住产妇子宫,开始有规律地按压产妇腹部,20多分钟后,第二个孩子也终于平安出生。

  母婴平安,满头大汗的何敏露出了笑容。然而笑容还没褪去,值班护士过来喊她:“何主任,又一位早产孕妇的婴儿出现间歇性窒息,急需抢救。”何敏赶紧又冲向病房,等到处理完最后一位患者,除夕夜已经悄悄过去,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春节生孩子,对家庭来说是喜事,对何敏和战友们来说却是奉献。多年来,何敏几乎没有过上一个完整的春节,她在万家团圆的灯火中守望着一个个新生命的降临。

  用爱心回报群众

  何敏出生在一个满族工人之家,她的父母先后在甘肃迭部、青海西宁工作过。从小在民族地区成长的经历,使她深感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成为人民军医后,她回报着各族人民的养育之恩,尽情播洒高原女性的光芒。

  从事妇产工作16年来,她几乎每天都迎着新生儿的啼哭声开始一天的忙碌。每接生一个婴儿,何敏总是看了又看,亲了又亲,视如珍宝一般。但一提起自己的儿子赵涛旭,何敏就难过得掉眼泪。

  1999年,快要临产了,何敏仍每天坚持到病房去查房,有的患者看见她步履艰难,劝她别来了,让别人代查一下就行了。她总是笑着说:“病人的事是大事,这可不能代替。”

  2009年10月初,何敏的儿子小涛旭患上了重感冒,高烧昏迷不醒。正在给病人做手术的何敏,原想下了手术台就带孩子去看病。可谁知刚做完这台手术,又来了一位急诊孕妇,也要马上手术。一边是生病的骨肉,一边是急需救治的患者。身为医生,何敏比谁都清楚小孩高烧的危险,可面对病人痛苦的神情,她又走进了手术室。

  那段日子,丈夫经常出差,她的病人也多,小涛旭经常咳嗽发烧,拖了整整一个多月。有一天,小涛旭一个劲儿地喊胸口痛,她才抽空领着去做了个详细检查,孩子由于感冒时间太久已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那一刻,她紧紧搂住儿子,想着对儿子的歉疚,泪水吧嗒吧嗒地往下流。

  提起丈夫赵起峰多年来的支持,何敏总有说不尽的感激。赵起峰在海关工作,一年到头也很忙,但对妻子的工作可谓全力支持,甚至成了她的夜班司机。

  有一天傍晚,刚吃过晚饭,值班护士打来电话:有急诊!何敏穿衣服,起峰发动车子。何敏上手术,起峰就在车里等。手术下来快夜里十点了,夫妻俩回到家里刚睡着,科里又来了急病号,何敏又起来,起峰又去送;这台手术下来,已经凌晨两点了,谁知回到家还没喘口气,医院再来电话:一名连夜赶来的撒拉族孕妇难产,急需手术。车子再次发动,看着丈夫布满血丝的眼睛,何敏满脸愧疚:“这一夜光折腾你了,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住医院值班室了。”

  有一年除夕,听说何敏不用值班,丈夫兴致勃勃地张罗了一桌子饭菜,可左等右等不见何敏人影。儿子小涛旭爬上窗台,眼巴巴望着楼下的马路,盼望妈妈归来。瞧瞧发凉的饭菜,再瞧瞧可爱的儿子,赵起峰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他心里清楚,妻子何敏是群众靠得住的医生。

  树立圣洁的丰碑

  医生是一个拷问良心的职业,看病难、看病贵更是近年来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多年来,何敏用雪山般的圣洁,在广大病患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一位来自青海循化县的撒拉族农村妇女因严重贫血等症状住进了医院。又是输血,又是营养,住了一个多月后,这位妇女心里打鼓了:这种住法,估计少说也得万八千吧。谁知出院时结账才2980元,病人困惑,以为弄错了。护士长告诉她:何主任为你制订了最经济的治疗方案,能不做的检查都不做,能不花的钱都没花。病人听后心头一热,激动地说,我碰上“活菩萨”了。

  1997年春节刚过,何敏随医疗队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巡诊,发现70多岁的卓嘎老人患有严重风湿病,双腿关节已经变形,痛苦不堪。何敏给她做完检查后,一次性为老人留足了用于半年的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的药物。

  此后,一有医疗队赴高原巡诊,何敏就委托队友带上治疗风湿病的特效药,想方设法交给老人。卓嘎逢人便说,何敏就是她的女儿,直到临终前还一直念叨她的名字。

  何敏因乳腺癌住院期间,最盼望的就是早一刻站起来,重返白衣天使的岗位。现在,何敏已结束前期治疗,回到了她朝思暮想的青藏高原,回到第四医院,投身到为高原各族群众服务的工作之中。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