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 > 2011年北京两会报道 > 2011年北京两会最新消息

逾八成急救来电把急救车当出租 拟“打包”收费

来源:京华时报
2011年01月21日03:28
  救护车每公里2.5元、肌肉注射每次0.5元、多数药品费用更是精确到角和分……在生命抢救中,医患双方都受到找零的困扰。昨天,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表示,卫生部门正在考虑对急救服务的收费方式进行调整,一方面提高出车费,另一方面诊疗抢救行为实行“打包”收费,即抢救脑血伤病人收费标准统一,防止出现以前的多项费用累加等繁琐的收费方式。

  现状

  逾八成急救来电把急救车当出租

  邓小虹表示,急救收费方式和医疗机构一样,是按项目收费。但按目前急救系统的出车情况,绝大部分的急救都是转移病人,如把出院病人拉回家或接住院的病人回家,“现在不少人都把急救车当出租车用,便宜又专业”。

  本市两大急救系统北京120急救中心和999急救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每日1500次左右的出车任务中,仅有两成左右需要现场进行急救处理,如心脑血管病突发、外伤、车祸事故等,其他则为腹泻、转运、住院等非紧急情况,无需进行紧急施救。

  “出租车只是把客人送到目的地,就可以继续拉别的客人了,但急救车返程的费用却无人承担。”邓小虹表示,在同等距离内,救护车的出车费用应高于出租车。

  应对

  出车费和服务费分别“打包”调整

  邓小虹表示,百姓急救服务意识日益增强,由于急救车出车费用较低,且随车均配有医生和护士,导致不少患者在非紧急的情况下,拨打急救电话,这对本市有限的急救医疗资源来说无疑是种浪费。

  同时,一旦患者在救护车上接受了辅助治疗,就需在抵达医院后即时缴费,但因目前车费和部分急救服务的项目是有零头的,在患者抵达医院准备抢救时,往往会因为没有零钱等问题,引发一些医疗纠纷。

  目前非紧急情况出车的情况较多,随车的医护人员无用武之地,其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此次急救服务收费标准调整过程中,除出车费用外,急救服务价格也将进行调整,且部分项目的价格还需找零。

  卫生部门考虑,在现有的急救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将收费方式进行调整,即把搭乘急救车的患者,按救护出车费用和医疗抢救费用分开计算。同时,实行按项目“打包制”收费。

  方案

  测算工作已完成方案获批即公布

  对于费用调整后的收取方式,邓小虹表示,救护车的出车费用应高于出租车;同时,在医疗抢救费用方面拟分成两档:一类是转运,无抢救服务;一类是进行医疗处理的价格,如为低血糖患者注射葡萄糖、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肺停跳者开展的人工复苏等。

  邓小虹表示,目前测算工作已完成,但价格调整方案还需物价部门审批。一旦方案获批,将把每项的价格向社会公布,便于市民监督。

  医生回忆

  如果忘带零钱就得跑小卖部

  120急救中心李医生表示,相比注皮下、肌肉注射等5角的收费零头,更让医生们头疼的是,许多急救过程中用到的药品大多有几角几分等很碎的零头。

  他回忆,在一次执行急救任务时,患者突发心绞痛,按照先处理、后收费的原则,其在路上对患者进行了输液治疗并喂服了硝酸甘油,抵达医院结账后发现,加上一些辅助性治疗,共计78.34。

  “回去要详细报账,不找零的话说不清楚,一旦身上忘了带零钱,就会为找零弄得焦头烂额”,李医生说,因为家属忙着联系急诊抢救,而自己要着急执行其他任务,如果一再催促家属,势必会给对方“添堵”。“只能是先让家属凑一凑,没有的话,我们就跑小卖部或者自己先垫上”。

  关键词:车

  急救车收费情况或按出车半径算

  目前,本市急救车的出车费用分为4种,包括国产救护车、进口救护车、心肺复苏救护车和高档救护车。其中,最低为国产救护车,每公里收费2元;费用最高的是高档救护车,每公里5元,随车人员的出诊费分别为10元和40元。

  120急救中心表示,目前,其已对出车公里数及收费情况进行测算,在出车费用方面,拟根据呼叫者的所处位置和不同车辆的功能类型,为方便统一计算,或将按二环内、三环内、四环内进行统一收取,费用则包括往返车程的费用。

  关键词:治疗急症抢救项目将按病种收费

  卫生部门表示,调整后的急救收费体系中,将对每种需要进行救护治疗的患者按病种或者突发情况进行分类,而非现在按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等累计收取费用,这将在避免因找零引发的医患冲突的同时,进一步缩短急救时间。

  但这是否意味着急救服务价格的上涨?对此,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价格收费标准是发改委和物价部门统一制定的,打包收费是为了收费价格一目了然、减少找零环节、化繁为简,“多项零散的价格打包统一后,或许还会低于目前按项目收费的总数”。

  关键词:急救员

  本市有望试点配备救护人员

  120急救中心表示,收费标准调整后,对于无需开展抢救措施的患者,将招募并配备一定比例的救护员随车出行,在资质方面其需具备急救技能。

  目前,虽然人社部门已提出关于救护员的概念,但卫生部门尚未对其要求和配备比例等进行明确规范。对此,120急救中心或将试点进行探索。本报记者李秋萌

  作者:李秋萌
(责任编辑:UN02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