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多省冬季旱情严重 > 冬季旱情消息

农业大县让水流进田间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年02月22日03:35

  让水流进田间地头

  山东莒县近5年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超过10亿元,大部分麦田得到灌溉

  李攻

  虽然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莒县县长刘守亮却有一颗“定心丸”。根据他对莒县水利设施建设情况的了解,保证今年夏粮丰收,不存在很大困难。

  早在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莒县的各大中小型水库和引水灌溉工程集中10天开闸放水,使得全县大部分的麦田得到了灌溉。

  莒县副县长林洪鹏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现在气温还很低,如果稳定在3℃以上,就可以展开大规模的春灌。

  莒县旱年不缺水的背后是近5年以来对农田水利建设超过10亿元的投入。资金来源包括中央、省市与县各级政府。

  但并非所有地方能像莒县那样幸运。财力薄弱,又没有中央项目支持的地方至今只能靠天吃饭,在这场大旱中损失巨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未来十年国家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不会少于4万亿元。但地方配套资金不足仍是一个难题。

  加固水库提高储水能力

  “手里有水,心里不慌。”虽然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莒县地表水水量反而比往年有所增长。

  莒县政协副主席、水利局副局长项学喜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到现在的5个多月时间里,该县降水量仅4.5毫米,比历年同期的134毫米偏少了97%以上。但是,当前该县地表水总量为2.5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出了4.5%。

  林洪鹏告诉记者,去年莒县的195座各类水库有163座得到了除险加固。这使得该县的储水能力大大增加。

  莒县安庄镇北柳水库的加固也是去年完成的。安庄镇党委刘书记告诉记者,经过加固,储水能力几乎翻了一倍。现在水库中还有60万立方米的水,对付下游7个村的春灌没有问题。

  这个水库的加固资金来源是这样的:省里财政拨付135万元,日照市财政拨付90万元,县里配套启动资金10多万元。镇里则主要是负责道路修整、青苗赔偿等。村里虽然也拿一点,但是很少。

  莒县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是硬着头皮完成的。因为这是山东省的“死命令”:完不成,对日照市的考核一票否决,日照市对莒县的考核也是一票否决。

  但是,山东这么做显然是“亏”了。林洪鹏告诉记者,山东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起步早,现在中央才开始大规模布置这项工作。而且,除险加固的费用全部来自中央,小型水库的加固中央每座拨付资金450万元,地方上一分钱不用掏。莒县有11座水库列入了规划,这可以取得近5000万元的中央财政拨款。

  由于这项工程,有11座水库水被放干,莒县现在有10多万亩的农作物得不到浇灌。不过相对于全县约70万亩农作物,仅占小部分。

  农业大县办水利悖论

  在林洪鹏看来,近年来莒县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呈现逐步充裕的趋势。他大致给记者算了笔账:一年中,作为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有补助资金1800万元左右,库区移民扶助资金1500万元,河道治理资金两三千万元。再加上其他资金,在过去的3年中,上述资金的总额接近2亿元。

  但并不是所有的县都可以获得这笔资金。莒县的优势是它是首批确定的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之一。

  按照财政部和水利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市)扶持政策,重点县(市)平均每年可获得上级扶持资金11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00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元,并且连续扶持3年。

  事实上,这笔资金不止1100万元。林洪鹏介绍说,加上奖励资金、追加资金等,大致规模是1500万元到1800万元。

  即使如此,地方上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仍然感到吃不消。

  林洪鹏告诉记者,农业大县一般都是财政穷县,都是“吃饭财政”。在农业税改之后,莒县的财政收入水平一下降至谷底,最少时一亿多,这几年财政收入增长迅猛,但也只有4亿多元,很难负担起水利建设的配套资金。

  去年,莒县财政收入为4.53亿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莒县水利资金投入来源分为三个层面:其一,大型水利建设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其二,中小型水利工程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负担,比例为7︰1︰2;其三,个别微型水利工程由农民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自发集资。

  林洪鹏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为扩大内需的需要,莒县此前搞了灌溉节水工程,中央财政一年出资800万元,省市都未出,需要莒县配套800万元。工程搞好后,农民都很高兴,但县财政吃不消。

  还有一个例子。青峰岭灌区建设,共分5期,每期投资规模都接近3000万元。莒县经过努力,争取到了这一项目。但之后发现是接手了一块烫手的山芋,因为除了中央资金近900万元之外,省里和市里都没有资金投入,县里只能自筹资金。

  “连续搞了两年,县里实在是吃不消了。于是我们去年申请‘暂缓’一年,稍作喘息之后,今年我们又申请了第三期工程。”项学喜告诉记者。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虽然如此,林洪鹏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前景仍然充满了信心。他说,未来十年将迎来农田水利建设的春天。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说:“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这么算起来,未来十年国家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不会少于4万亿元。

  “一号文件”还明确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按照目前全国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算,10%就是700亿元左右,这将是水利投入的一大来源。

  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下决心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得水能够顺利到达田间地头。

  林洪鹏说,国家一直重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现在又开始对水库投巨资进行病险加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应该加强水库灌溉设施配套建设。

  他说,现在的情况是河中有水,库中有水,但到达田间地头就很困难,成本也比较高。

  但要实现配套设施的完善,投资远远比水库除险加固高得多。关于具体的投资规模,林洪鹏表示自己不好估算。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旱灾及对策研究室主任吴玉成认为,现有大型灌区骨干工程损坏率近40%,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左右。

  引水到地头,莒县的小店镇已经做出了探索,并且这种模式具有可复制性。

  去年,国家财政出资1372万元为小店镇建设了万亩高效自压节水灌溉工程。该项目把6座小型水库通过埋设地下管道连接起来,利用东高西低的自然压差实现无动力供水。

  林洪鹏告诉记者,这一工程在农田中的出水口多达1420个,农民打开水龙头,让服务人员安上水表,就可以对农田进行灌溉。

  现在初步确定的每立方米水价0.6元,浇灌一亩地只要30立方米水即可。这相当于平常浇灌费用的一半甚至更少。

  这项目工程初步估算可以使用20年以上,并且可以被复制。因为山区丘陵地区水库,都有地势起伏。山东省也在积极推广这一模式。

(责任编辑:李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