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2011年清明节 > 2011年清明节最新评论

时评:名人故里开发,不可自我糟蹋

来源:天山网
2011年04月01日13:47

  著名作家冯骥才忧心忡忡地指出,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是那些最驰名、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名著名墓,乃至各类文化遗产等,都在被热热闹闹地重新“打扮”。至于名人故居,大多是找来一些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一摆。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只拿名人的名当回事。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独特的精神跑到哪里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2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下,不少地方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开发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竞相想名人要GDP。名人故里商战中的这种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使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愈演愈烈的争夺名人故里、名人旅游产业开发热潮,从一个方面折射出当今中国人的精神状况和社会状况。那种烦嚣的争夺乱象、失去廉耻观的名人制造热、在GDP政绩掩盖下的权贵利益集团利益分肥、对历史文化原生环境的空前绝后的大铲除,实则都是当代中国“社会溃败”最有声有色的缩影。俯仰当今中华大地,在开发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的幌子下,到处都是一种“妖为鬼蜮必成灾”的乱象。

  冯骥才在2010年6月15日央视《新闻1+1》采访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一个历史,一个城市,或者一块土地,产生的一个历史的名人,最重要的是土地的精神的一种体现,它的价值主要还是精神的精神,如果政府要是参与的话,还是要引导一种精神的转动,让它能够转下去,而不是和经济直接挂钩。”

  《读者》上曾有一篇题为《伦敦老舍故居挂牌记》的文章。该文记录了2003年11月25日,伦敦为老舍故居挂牌的整个过程,还介绍了伦敦保护名人故居的经验。在伦敦街头的墙上,常常能看见许多蓝牌,有这些蓝牌的房子就代表是名人的故居。凡是挂了蓝牌的房子一律不得拆除,是受保护的文物,叫做遗产。另外,为了管理那些被挂牌的房子和主持以后的挂牌仪式,英国还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文物遗产委员会,下设蓝牌委员会。到现在为止,全英国共挂了700多块蓝牌,而且这些蓝牌子俨然已成了全英国人的骄傲。从这些名人故居的管理情况来看,这些被挂蓝牌的房子绝大多数并没有被开辟为博物馆或者纪念馆,现在该怎么住还怎么住,与被纪念者无关,只是加以妥善保护,不准拆除,不得改变外形,还要定期修缮。

  名人故里经济甚嚣尘上,现实版的闹剧看完一幕又上演一幕,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对于那写沉默不语的历史名人,他们更像一个令人打扮的小姑娘,被肆意诠释,也像是长生不老的唐僧肉,谁都可以咬上一口。但是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来说,真相究竟在哪里,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历史态度,而今天我们上演的又会成为明天什么样的历史记录呢?

(责任编辑:UN91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