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2011年清明节 > 2011年清明节最新消息

广州生态安葬正在被接受 第二个树葬园已在规划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4月06日08:32

  22年来,在广州市白云山北麓的“思园”,是广州唯一集中进行骨灰还林的山林,至今已有2万多份骨灰在这里还林。在当前墓地资源越来越少,新的墓园几乎得不到审批的情况下,节约土地的树葬、海葬、花坛葬、草坪葬等绿色殡葬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昨日,记者在“思园”看到,前来祭拜的人们络绎不绝。虽然没有墓碑,但他们仍能很快找到先人长眠之地。有的市民说,自己以后也会仿效先人的做法,魂归山林。

  据介绍,因近年来树葬受到民众的欢迎,白云山思园里的林地也已经接近饱和。广州市民政部门透露,目前在规划建设“广州第二个思园”,以满足需求,但具体选址未定。

  母子树下相伴

  早晨9点多,市区崔先生一家三口乘地铁来到思园。入园后右拐,爬过一个小坡,便寻到了山间一前一后的两棵树。

  这两棵树枝繁叶茂,拨开荆棘和杂草,崔先生一家人分别在两棵树下摆上了菊花、水果等简单的祭品,此后还点上了香烛。这两棵树下分别安葬了崔先生的爸爸和奶奶,当年他们都是自己要求去世后进行树葬的,说简单就好,不想给后人添太多负担。

  “爸爸和奶奶以后就长伴在此了,他们生活过来的日子都不容易,喧闹了一生,在这山间还算宁静,平时也不会有人进来打扰,”崔先生说。

  在“思园”,还葬有不少知名人士。遵照著名漫画家廖冰兄“骨灰散尽,让我魂游四方”的遗愿,2007年,就在思园半山小亭旁,伴着红白玫瑰花瓣,廖冰兄及夫人罗凤珍的骨灰洒落于此。

  生态葬是大势所趋

  墓地越来越小,价格却越来越高。有关部门说,人地矛盾突出、城市用地紧张和提倡文明环保的时代,选择生态安葬方式是大势所趋。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各公墓都推出了新型绿色生态葬法,如纪念碑葬、花坛葬、草坪葬和新型植树葬等,比起普通入土方式收费都十分低廉。早在1988年和1990年,广州就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海葬和骨灰还林(俗称树葬),推广多年至今已经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至今,累计有1万多具骨灰撒向了大海。在白云山思园,至今有2万多份骨灰入土。

  “管理部门和墓园都在尽力推广生态葬法,但这些都仍不被大多数民众所熟知。”殡葬管理处某负责人认为改革的困难仍在民众上,“但不少民众还是乐意接受的,因为墓地越来越小却越来越贵,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为城市建设腾出更多的土地节约土地成了各地的殡葬改革的的方向。

  “采取公益性墓地就能很好地解决用地紧张的问题,又满足了‘入土为安’的观念。”该负责人介绍说,公益性墓地的每具骨灰占地0.1平方米都不到,非常节约土地。

  南方日报记者 李强 赵琦玉

  实习生 陈震霖 统筹 徐林

(责任编辑:UN02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