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日本发生9.0级强震 > 日本地震评论

日本核泄漏影响仍在持续,我们怎么办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4月22日12:53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至今已一月有余,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水平也在呈下降趋势,但总体而言,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影响仍在持续。

  按照日方给出的日程表,基本控制放射性物质释放还需6—9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漫长的期间内,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过程会是怎样?是否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应该如何防护?在中国科协4月20日举行的第三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专家就公众关心的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核辐射不同于非电离辐射,在自然界中处处存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微波炉或手机,都会受到微量的非电离辐射,但它不同于核辐射,“核辐射必须有一个"核"字,从原子核的裂变和放射性衰变过程中产生的辐射才叫做核辐射”。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周平坤解释说。

  “其实人类一直生活在"核辐射"的环境里。”周平坤说,比如宇宙空间每时每刻都在向地球释放伽马射线,地球上的土壤也在随时向环境中释放核素物质,甚至我们人体本身也是一个辐射源,随时释放着很微量的核素物质。此外,我们在医院接受X光检查或是坐飞机时,也都在接受着微量的核辐射。

  周平坤特别提到,上世纪美国、法国以及随后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所做的试验显示,地球上的生命是离不开核辐射的。“我们制造一个利用铅板屏蔽掉所有核辐射的环境,把线虫放进去养,它们的食物也都去掉了放射核素,结果发现其寿命短于正常环境下对照组的寿命。”此外,吉林大学在自然环境核辐射水平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广东阳江地区所做的试验也表明,这个地区人群对核辐射的免疫水平和免疫功能比其他地区的人群都要高。卫生部在那里做的居民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那里的癌症发病率并不比其他地方高。

  周平坤表示,核辐射是否有危害,关键在于接受的量。人类能够接受的本底是3毫西弗,超过这个量时,才会破坏人体遗传物质、损坏人体组织,产生致癌效应。

  核辐射污染浓度逐渐降低,对我国环境影响并不大

  截至目前,福岛核泄漏主要是反应堆和水池向大气环境释放放射性物质所引起的低空释放,与切尔诺贝利机组爆炸后将放射性物质包括碎片冲到1000米高空,实现空中放射性迁移扩散的过程并不相同。

  福岛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的过程“是大气扩散、沉积加放射性释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核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会大大降低”。中核集团科技委研究院教授陈竹舟解释说,“在大气的迁移和扩散过程中,放射性物质会不断衰变,逐渐减少,有的放射性物质还会落到地面或是在降水作用的冲刷下沉积到地面,如铯-137和铯-134等较重的物质,一般在近距离就会沉降到地面。轻一些的放射性物质如碘-131的衰变期只有8天,第8天少了1/2,再过8天就剩下1/4,时间长了就会逐渐消亡。”

  福岛核电站事故刚刚发生时,对福岛核电站周边环境造成的较大影响人们至今记忆犹新。在厂区1公里附近地区污染物浓度曾超过本底0.05—0.1微希弗/时几万倍,东京也达40倍,不过这些地区现在总体上已经降到平均水平。

  但对我国的污染情况,现在有关部门已经从开始使用的“对我国环境没有影响或者对环境不造成影响”一词改为“对境内公众健康不产生危害”。对此,陈竹舟认为,这个提法是比较科学的。他解释说,虽然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显示环境中的碘-131、铯-137和铯-134的浓度有所增加,但根据2010年出版的《中国辐射水平》给出的标准,现在我国测到空气中碘-131的浓度水平只相当于天然性辐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就目前而言,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我国的影响并不大。如果日本不再向海中排放污水,全球的核污染情况也将会有所缓解。

  科学防辐射并不难,不必谈核辐射色变

  周平坤一再强调,目前我国在蔬菜中测到的辐射量,即使将所有样本收集到一起,也比做一次X光片检查受到的辐射量少,对人体不会产生影响。此外,辐射物只是表面污染并没有进入到蔬菜组织中,清水洗一洗就可以去掉。

  对于公众关心的海产品是否受到污染问题,周平坤解释说,监测数据显示,随着距离的迁移,海水对辐射物的稀释量非常大。根据研究,核泄漏物质的输运扩散在海洋里主要通过海洋表层随海流的慢速输运通道以及海洋内部的极慢速输运通道。由于海洋内部通道输运速度极慢,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具有明显远程输运效果,因此几乎可忽略不计。核泄漏物质进入海洋,会随海洋表层通道向东北缓慢输运,远离中国海域。整体而言,核泄漏物质在海表面的输运速度比大气中慢得多,且限制在一个较窄的窄带范围内。从海洋表层通道看,核泄漏物质几乎没有可能对我国产生直接影响。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与国际合作部原主任傅满昌研究员特别提醒说:“公众对福岛核泄漏产生的核辐射问题,一定要重视,但不能紧张,目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这一问题,现有的技术水平也完全能够检测到环境中放射性水平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大可不必谈辐射色变。”

  (记者 赵雪)

  作者:赵雪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UN99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