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退休警察自创“楼式墓地” 自称墓地中CBD(图)

来源:云南网
2011年04月27日11:01

 

老张和他的“楼式墓地”模型 翟剑 摄

  昨天,市民张先生带着他的发明集约型墓地来到本报,希望能够推广他的想法。记者了解后发现,所谓集约型墓地,其实就是把墓地建成“地下楼房”,一家人可以全部“住”进一个坑里、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张先生认为,这种一家人合葬在一个厝室的方案,不仅方便民间家族式的祭祀,而且通过防水、防湿和防盗设施,能够使用100~150年,张先生形象地称这种“楼式墓地”为墓地中的CBD。

  退休民警

  利用地下空间 节约殡葬用地

  “人活着都能住在楼房里,死了不是也可以住楼里吗?”张先生名叫张冀晋,是一名退休老公安。他说,墓地虽然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可是墓地间距太小,远远一看就像大通铺一样,感觉非常拥挤。老张想,地下空间非常大,如果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并且把一家几代人全部合葬一处,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殡葬用地,节约土地绿化山林,而且还可以让祭祀能有更多的文化传承。再加上这种“楼式墓地”占用土地只比普通公墓略大,但是单个墓地价格却不会比普通公墓高太多,如果算上里面的安息人数,比普通墓地划算多了。

  由于这种“楼市墓地”具有楼层高、容积率高、公摊小、户型合理、功能齐全等特点,因此张先生把他设计的“楼式墓地”称为墓地中的CBD。

  市民热议

  的确经济环保 但是问题不少

  对于这种一家人合葬一处的方式,市民反应不一。但是,大家都认为,这的确是一种很经济、很环保的殡葬设计理念,而且相比一人一块墓地,这样的“楼式墓地”售价肯定会更加便宜。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市民,有的市民对于这样的墓地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张爷爷表示,如果以后能够和自己的子孙们合葬一处,应该也是一件幸福和让人安心的事情。

  但是,对于生前就住楼房,身后还要住楼房,不少市民也表示反对。市民张女士觉得,墓地还是要有一定的仪式感,这种“楼式墓地”对死者不够尊重。而且这种楼房式公墓还有不少的局限,带来了很多伦理上的问题,“一家人是什么概念,兄弟姐妹是不是也要一起住进来?婚姻中两个家庭都是这样的合葬墓,死后究竟跟谁?会不会因此产生冲突、亲家变冤家?”

  专家观点

  省外已有先例 昆明实施困难

  记者联系了昆明一位业内人士,他说他们在考察时已经发现,外地一些地方已经有建设完整的“地宫”,类似老张的这种CBD公墓,也确实有一家六七人至十多个人合葬一处,这种特色公墓的售价也比一般公墓相对较高,但是更加划算,也符合一些人要求合葬的传统。

  他还介绍,由于昆明地质原因,地下水含量丰富,这为建设地下墓地带来了困难。如果要建,就必须严格做好防水和防湿的工作,否则很容易发生墓地受潮或者进水的事故,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普通住宅50年或者更短时间保持不透水就行了,地下墓地关键的技术难点是要求百年以上不透水;另外,必要的时候还要能搬迁,这就更不容易了。”

  姜旻 实习生 周双双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