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拉登之死遗留下的法律悬疑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5月10日08:34
  5日和6日,华盛顿的一些学校接连收到35封“恐怖信件”,部分学校因此被迫关闭,并加强安全检查。这或许表明,拉登虽死,但恐怖主义并未随之死去……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邹强

  拉登之死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美国民众欢呼一大梦魇的终结,“基地”残余声称要对美国展开“血腥报复”,一些伊斯兰国家则抗议美国的单方猎杀行动侵犯了巴基斯坦的主权。而事件隐含的法律悬疑,还将留给世界长久的思考。

  56%美民众支持公布拉登尸照

  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罕见地在临近午夜时分发表电视讲话,用镇定而又略带自豪的语气向美国民众和全世界宣布:“9·11”的罪魁祸首、“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美军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境内击毙。

  根据白宫透露的讯息,刺杀本·拉登的行动犹如一部好莱坞大片:24名“海豹突击队”成员凌晨突降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藏身据点,美方以零伤亡的战绩击毙了拉登,随之将其海葬。

  美国民众对这一天翘首期盼了近10年。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对本·拉登发布全球通缉令,时任总统小布什更宣称对拉登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拉登死了,人们却无法从现场照片获得证实。5月4日,白宫发言人卡尼称奥巴马总统决定不公布拉登的尸体照片,因为这可能危及美国国家安全。卡尼同时表示,根据美方所做的DNA检测,“绝对肯定”死者就是拉登。

  白宫此举引起诸多非议。有分析指出,DNA检测只能达到99%的准确性,何以“绝对肯定”死者就是拉登?如何排除那1%的不同结果?再者,对比检测的母本又从何而来?谁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路透社公布了3张被认为是真实的现场照片,缘何拉登的照片不能公布?

  根据民调显示,56%的美国民众支持公布拉登的尸体照片,反对的人占39%。政府和国会中也有人主张公布照片。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称美方之所以采取突袭而不是“无人机”轰炸,就是为了确保击毙拉登,白宫选择不公布照片是一个错误。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共和党籍主席罗杰斯称,为避免在世界其他各地引发问题,白宫可以公布证实拉登已死的足够证据。中央情报局局长帕内塔表示,公布照片有助于向世界表明,美国有能力找到并击毙拉登。

  5月5日,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皮莱呼吁美国公布包括照片在内的击毙拉登的有关内幕。她说:“反恐行动也必须符合国际法的规定,比如在反恐行动中不准进行严刑逼供和超越司法职权的杀人行为。”皮莱强调,所有的人都有权利知道拉登之死究竟是一种什么状况。

  尽管不会有人相信拉登依然活着,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奥巴马政府或许仍需要在是否公布照片问题上继续纠结。

  司法部长称击毙拉登属“自卫”

  令人炫目和疑惑的还有突袭行动本身。初期消息称行动中发生“激烈交火”,拉登试图用“妇女盾牌”抵抗。但白宫最终透露的细节表明,突袭过程中美军只遭遇了一人一枪的反击,拉登身上“没有武装”,他是“因为反抗而被击毙”。

  白宫已经宣布,不再公布更多关于突袭行动的细节,人们或许只能在想象中拼凑零碎的片段。

  “我并不怀疑拉登之死的事实,但整个事件透露的某些细节的确让人疑惑。”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南亚项目主任舒贾·纳瓦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纳瓦兹称,比较明显的问题是拉登藏身的豪宅怎么看也不值100万美元,不知这一数据从何而来。

  更大的争议是突袭行动是否合法。有分析指出,突袭行动是由中央情报局策划的暗杀行动,这种“灰色”的秘密行动过去曾受到广泛诟病,现在则让相关法律面临尴尬。

  1976年福特总统签署总统行政命令,“禁止任何美国政府雇员或美国政府利益的代言人从事或密谋从事暗杀行动”。此后的卡特和里根总统也签署了类似的行政命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禁止暗杀令”。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开启了全球反恐战争,“基地”头目本·拉登成为头号标靶,“禁止暗杀令”在反恐战争面前逐渐失去约束力。

  5月4日,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击毙本·拉登是美国的自卫行为,如同二战期间针对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一样“合法”。

  巴方警告将招致“灾难性”后果

  美国特种部队深入巴基斯坦境内刺杀拉登,引起巴方强烈不满。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基亚尼5日表示,如果再发生侵犯巴基斯坦主权的类似行动,巴方将重估与美国的军事和情报合作。巴国务秘书巴希尔更警告,美国或其他国家若再对巴有类似行动将招致“灾难性”后果。

  人们既为美巴关系未来发展捏一把汗,也担心此次行动是否会成为美国今后的反恐范例。纳瓦兹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和巴基斯坦在反恐等事务上相互需要,双方关系不会走向持续恶化。”这正如有分析所指,美巴关系虽是一个不幸的婚姻,但双方都无法轻言离婚。

  果然,在沉寂了数日之后,有美国防部高官出来为巴基斯坦的角色“正名”。国防部副部长弗卢努瓦5日表示,美方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巴基斯坦和“基地”有串通行为。但她同时表示,巴方需要在是否知道拉登藏身据点问题上作出更多解释,以及在反恐行动上给予令人信服的承诺。

  美国和平研究所南亚项目顾问优素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拉登之死既是对“基地”组织的沉重打击,也是美巴合作反恐的一大成果。不过,美巴关系因此获益还是受损,的确值得观察。

  未来世界反恐仍任重道远

  “此次能够击毙拉登,得益于美国过去十年的情报积累和反恐实践。”纳瓦兹对本报记者说。

  但显而易见地,拉登之死的政治成就光环更多戴在了奥巴马的头顶。据《华盛顿邮报》和皮尤中心的民调显示,奥巴马的支持率因为拉登之死一夜之间骤升了9%,从4月份的47%升至56%。国会共和党方面也增强了对奥巴马政府在反恐领域的信心。

  分析指出,拉登之死再度点燃了美国民众的爱国热情,也提升了奥巴马连任的希望。

  不过,反恐却不会因此而结束。“本·拉登虽然死了,但"基地"的意识没有被消灭,美国仍将会和恐怖主义斗争下去。”纳瓦兹说。

  总之,反恐未有穷期,美国仍需反思和努力。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