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汶川5.12地震三周年 > 汶川三周年消息

挥之不去的伤痛:物质重建容易 精神重建漫长

2011年05月12日04:0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挥之不去的伤痛

  ■采访手记■本报记者 林春霞 段树军 唐平

  三年前的今天是个悲痛的日子。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顷刻间,美丽的家园被撕裂、摧毁,变为废墟。地震导致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受伤。许多原本美满的家庭转眼支离破碎,有父母失去了孩子或兄弟姐妹,有孩子失去了双亲或爷爷奶奶。地震重灾区——北川县老县城、汶川县映秀镇、青川县东河口村、马家梁村损失最为惨重,几乎是毁灭性的。

  逝者已逝,最痛心的莫过于幸存者,灾难留给幸存者的伤痛需要怎样的慰藉?他们是怎样重建家园,怎样重新面对生活的?带着上述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前夕,前往四川省汶川、北川、青川三县进行了探访。

  地震重灾区北川老县城一个城都废了,尽管三年已经过去,当记者走进北川县地震废墟时心里还是那么沉重、悲凉。废墟上虽有一些工人在修缮纪念馆和马路,还有稀稀啦啦几辆车开进废墟参观,但三年时光并没有改变废墟上东倒西歪建筑物的苍凉,透过废墟上的钢筋、水泥、瓦片与砖头,不难想像当年地震现场满目疮痍的惨状。

  三年后的今天,地震废墟成为那场灾难的历史见证,美丽家园已得以重建,灾民也都陆续安居乐业,许多失去配偶的家庭开始再婚再育,但那一场灾难带给他们的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采访中记者隐约感觉到,不少幸存者心底仍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伤痛,那种痛扎在心里,很深很深,并非三年时间就能愈合。

  记者所到之处,每接触一位采访对象,每谈及一个话题,每问一句话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问题无意中揭开他们的伤疤,刺激他们的伤痛。可是,不管怎么努力,结果都一样触及他们的痛处——被采访对象只要回忆当年的情景就会触景生情,眼泪夺眶而出,特别是那些失去亲人的被采访对象。从北川救灾英雄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到北川县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王永兴,再到普通百姓青川县红光乡马家梁村民王登会以及孤儿刘新洋,他们在记者面前都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

  此次灾区之行,可以说是记者十几年采访生涯中心情较为沉重的一次,人类生命在面临自然灾害劫难,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之时,显得那么的脆弱,幸存者面对生离死别又是如此无奈。

  物质家园重建似乎较为容易,而精神家园重建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灾难带给幸存者的心灵创伤难以一时愈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会逐渐淡忘,但愿他们能早日走出悲伤的阴影。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来自海内外的一支支救援队、一批批救援物资、一笔笔援助款陆续到达灾区。特别是随着灾后重建工作启动,一些援建者对灾区的建设更是以百倍热情、全身心地投入,从灾区的基础设施、灾民住房,到产业扶贫以及精神家园重建等,援助者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感人事迹在灾区四处可觅。援建青川县的浙江温州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鲍卫翔,在青川援建期间,曾因劳累过度差点连命都丢掉,还有援建汶川县的广东援建者刘木才至今还留在汶川。如今,大多援建者虽已离开援建地,而他们的心依然牵挂着那片土地,他们的事迹也将永远铭记在灾区人民心中。

  让我们共同铭记那个日子!铭记那些令人感动的人与事!

(责任编辑:UN00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