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区 > 最新文章

成人教育让儿童不再天真 社会潮流助推早熟(图)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5月31日11:19
邱炯/插画
邱炯/插画

 

黄艺博10岁时的照片,那时还没有明显的“官相”。
黄艺博10岁时的照片,那时还没有明显的“官相”。

 

选美舞台上,美国儿童的穿着打扮越来越向成人看齐。
选美舞台上,美国儿童的穿着打扮越来越向成人看齐。

  童年还在,在大人的回忆里,在70后、80后怀旧的歌声中。

  童年已经没了,因为当今社会,已经不允许一个人有太长的童年。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成人化的儿童新闻无孔不入地冲击着公众的眼球。在这种近乎癫狂的热闹之余,我们熟悉的那个童年却日渐模糊起来。当年轻一代们提前进入怀旧期的时候,今天的孩子又都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在他们的童年里,池塘边的榕树上,还会有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吗?

  寻找童年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说,“儿童是我们发送给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时代的活生生的信息。”那么,未来中国的那个时代正在接收着今天什么样的“信息”呢?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对13岁的武汉少年黄艺博和12岁的北京女孩林妙可来说,2011年的初夏显然过得不会太轻松。

  突然而至的舆论风暴,让五道杠少年黄艺博一举成名的同时亦饱受非议,而有关“丰胸风波”则让三年前即在北京奥运会上名扬世界的林妙可家人怒不可遏。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成人化的儿童新闻已然无孔不入地冲击着公众的眼球。在这种近乎癫狂的热闹之余,我们熟悉的那个童年却日渐模糊起来。当70后、80后们提前进入怀旧期的时候,今天的孩子又都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在他们的童年里,池塘边的榕树上,还会有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吗?

  童年不能承受之重

  五道杠、官味十足、慰问题词等领导做派一样都不少,这是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黄艺博出现在网络中的形象。其博客的开篇《开博前言》中就这样表明心迹:“为万世开太平”(相关报道见第10版)。在网络时代,如此远大的志向,同时又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的粉丝,小黄艺博想不红都难。

  林妙可的故事看上去则更加“儿童不宜”。因网友在其参加活动照片中发现她胸部比正常同龄女孩要大,由此引发了“丰胸”的质疑。5月11日,林妙可母亲在微博上代其如是反击:“伤害不满12岁的我,你们能是胜利者吗?你们沾沾自喜之时,想想你这样大时有这样的坏人恶语攻击你吗?”

  一个是“官样小大人”,一个是“奥运小童星”,当大人们在疾呼着出名要趁早的时候,过早成名的他们却注定要承受非凡的压力和代价。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说,“儿童是我们发送给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时代的活生生的信息。”若真如此,那么,未来中国的那个时代正在接收着今天什么样的“信息”呢?

  成都一名7岁女孩为了能当班级舞蹈的领舞,央求妈妈去“走后门”,原因是她知道妈妈和班主任是同学;一位网友正在念小学的侄子特别喜欢亲戚开车去接他,因为那个亲戚有个好车,让他觉得“有面子”;听说爸爸因交通违章被开了罚单,需要重新去学交规,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说出的话令父母震惊:“你们送点礼给警察不就不用学习了”……这些散落在媒体和网络上的讲述,或许会让成年的我们瞠目结舌,但也不排除有家长会拍着孩子的脑袋称赞其“聪明过人”。

  四年前的一部纪录片就曾为我们生动地记录了这样的场景:武汉一所小学三年一班选班长,表面上是三个孩子之间为选举相互倾轧勾心斗角,背后则是家长们机关算尽歪招频出。最后一个家长利用单位关系让孩子请全体同学免费坐轻轨“增进感情”,临到投票前夕又“适时”拿出糖衣炮弹——中秋礼物送给全体同学,结果以25票当选。这部名为《请投我一票》的纪录片,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很多国人。《华盛顿邮报》对其的评价是:关于一群孩子的,令人如坐针毡的政治戏剧。四年之后,看过该片的网友表示,“原来五道杠不是个例。”而媒体人洪晃则在微博上惊呼:“这么下去,真的会到最危险的时刻!”

  “最危险的时刻”或许还没到,但童年所承受的负荷过多却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负荷既包括学业的压力,做不完的功课,报不完的补习班,也有在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淫之下,孩子们过于成人化的思维和处事方式。

  2011年全国两会上,孩子“想当贪官”的话题再次引起政协委员们的热议。全国政协常委张文康在谈到学术造假、公务员腐败等均体现出思想道德建设的短板时举例说,有的小孩长大想当贪官,因为“贪官挣钱多”,张文康认为,“这是现实的也是可怕的。”

  有的小孩要当贪官,还有的小孩想杀贪官。《国际先驱导报》去年曾经报道过,在福建南平发生杀害幼童案后,当地一名尚在幼儿园的孩子“写信”给凶手郑民生:“在那短短的55秒内,你杀了多少洁白善良的心,你要真忍不住仇恨,你就去杀那些贪官,你怎能杀掉这么多可爱的孩子……”

  其龄其语,背后所蕴含的东西显然不仅仅是“童言无忌”那么简单。

  当孩子不再天真

  同样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被热议的,还有儿童的成人化问题。演员宋春丽在两会上以自己亲身经历痛陈“成人化”儿童节目之危害,认为大量少儿不宜的内容充斥电视节目,严重危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事实上,成人化的不仅仅是儿童电视节目,儿童服装、儿童玩具、儿童歌曲、儿童间的友谊……毫不夸张地说,今天几乎儿童的一切都在成人化。新华社“新华纵横”年初曾经报道,在浙江杭州的新华书店,一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儿童读物柜台,其中的内容不堪入目:“白雪公主与父亲乱伦,母亲因妒成恨痛下杀手,长发公主成为巫婆报复男人的工具……”而在沈阳的五爱市场儿童文具区,成人化的文具造型和图案更是比比皆是,一个笔袋上正在热吻的卡通男女图案旁边,写着火辣辣的说明——“对你的爱蠢蠢欲动”。

  汗颜吗?无语否?且慢,因为还有更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

  有网友在论坛上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哥哥参加一个宴会,没带老婆去,我女儿问为什么不带舅妈去?她那个8岁的同学悄悄给她分析:“宴会有很多美女,你舅妈去了会吃醋的。”成人的话语,就这样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成人的思维,让本该童真的心不再单纯。

  不单纯的孩子在舞台上是什么样?《半月谈》曾经报道称,在一些选秀舞台,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父母的最大任务就是教导孩子如何讨好评审和观众。于是,荧幕上孩子们说话越来越圆滑,舞台上孩子们的表现越来越老成,甚至哗众取宠。“很傻很天真”的孩子不再吃香,“很黄很暴力”却能让他们脱颖而出。

  当孩子沦为成人娱乐的附属品,天真就注定要过早地离他们远去。一部《观音山》让范冰冰直呼自己找回了少女时代,童星出身的她曾直言,十几岁成名令自己失去了对少女时期的体会。网友艾欣则在博客上讲述了自己观看某综艺节目后的感受:有一个小选手,大概只有7岁的样子,在海选晋级后就和妈妈说:妈妈,您太辛苦了,我只能用成绩来报道您,谢谢妈妈。说着说着,泪水就稀里哗啦往下流。“可我对眼前的这个小孩却没有丝毫的感动,甚至有点觉得这个小孩不那么可爱。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一个7岁的小孩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同样,去年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成名的“小周立波”张冯喜,以模仿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而引发爆笑连连。但周立波本人对其的评价则耐人寻味:是个天才,但是没有天真。

  失去了天真的童年,还是真正的童年吗?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一个人长大了若不能怀恋自己童年的痴拙,若不能默然长思或仍耿耿于怀孩提时光的往事,当是莫大的缺憾。

  成人的虚荣和幼稚

  有人说,童年是成人时代的一场前戏。那么,如此前戏过后,迎来的却未必是一场高潮。

  病在社会,根在成人。黄艺博的父亲说,不要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在一个孩子身上。有网友则反驳,那你也不要把对社会的谄媚寄托在孩子身上。

  如何教育孩子,黄艺博父母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而外界对这名五道杠少年及其父母的口诛笔伐,与其说是“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不如说是对儿童成长环境的无奈和焦虑。

  身为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者,尼尔·波兹曼认为,正是现代传媒影响才使童年过早“消逝”。他说,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化,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前文提到的“很黄很暴力”一词之由来。2007年12月27日,13岁的北京少年张殊凡出现在央视一则《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的新闻中,她称自己在查资料时,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于是自己赶快给关了。其后围绕“很黄很暴力”的种种网络恶搞层出不穷。但网友的暴力讨伐显然搞错了对象。有南方媒体当时发表评论称,“媒体利用未成年人的无辜身份来完成预设的道德谴责,先有断章取义之嫌,后有忽视未成年人权益之错”。

  另一位风靡电视和网络的“失控姐”,更是被娱乐到极致。这个4岁半的南京女孩,在电视节目中因一再失声痛哭而蹿红,而当新华社记者与她交流后却发现,小女孩的“失控”多因被电视台的人故意惊吓所致,女孩本身其实更爱笑。新华社的报道说,在录制某个电视台的节目时,编导居然让两组人对抗,一组负责让她哭,一组负责让她笑,哪组赢了就不用蹦极。

  “就这样被你催熟”,而“催熟”孩子的因素来自方方面面。河南一家幼儿园曾经为了迎接上级检查,禁止近百名小朋友入园。这些被禁入的小学生,大多属于上课爱动、爱说话的。有媒体感慨,“形式主义教育正从娃娃抓起”。至于一些地方“让数百孩子暴晒在艳阳下或者在大雨中表演节目,领导们在台下打伞观看”的新闻更是多得不胜枚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外面的成人世界孩子几乎触手可及。当大人们都在现实中陷入迷惘迷茫迷乱的时候,童年的天空又如何能保持澄净?

  放眼望去,儿童时期的优点在成人身上几乎已荡然无存。诚实守纪只存在儿童守则中,老实人吃亏是今日社会令人尴尬的现实。我们一边为“孩子想当贪官”痛心疾首,另一边的“公务员热”却一年火过一年。而诸如“不要随地吐痰”“不闯红灯”“要有序排队”,这些童年时期的教育,至今依然在公共场所的广播里反复播放,提示和教育着成年人及全社会。这是童年期的延长,还是成人期的幼稚?

  输在起跑线的不只是孩子

  胡适曾经有言: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须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第二:看他们怎样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撇开后面两点不谈,在怎样待小孩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在某网站进行的调查中,多数网友认为,黄艺博现象以及更早前广州一年级学生“想当贪官”事件,“折射了社会现实”,是功利化社会的最真实写照和无情嘲讽。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接受财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教育都不能以抹杀孩子的天性为代价。让天真无邪的少年承担成人的重负,并教以‘官僚习气’,只能证明家长的无知和功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黄艺博个人的攻击显然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即使有错,也不是他的错。如评论人十年砍柴所言:“父母乃至整个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以及在这个社会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为了适应社会,童年过早地让位于各种补习班、钢琴、跆拳道黑带,孩子们在耳濡目染和家长的带动下,主动参与进大人的世界中,现代版“拔苗助长”之风正成为中国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选择。有网友因此感叹,“当今社会,已经不允许一个人有太长的童年了!”

  正是因为童年的提前远去,才使得“天才儿童”随处可见。一句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但若长此以往,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输在起跑线上的又岂止是孩子?

  “五道杠”大队长是怎样炼成的

  ——家长老师眼中的黄艺博

  下课铃声响起,黄艺博和一位同学肩搭肩、有说有笑地走出教学楼。这与他在博客照片中的“官派作风”,大相径庭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廖君发自武汉 在儿子“出名”之后,黄宏章第一次显得手足无措。

  他打电话给那位今年3月采访了黄家的当地记者——正是后者撰文披露了儿子黄艺博“两岁看《新闻联播》,七岁读《人民日报》”。黄宏章抱怨说,这名年轻记者太没有经验,惹出这么大麻烦。“毕竟《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在现在是有特殊意义的,当然会被人拿出来说事。”

  这是“官样小大人”新闻事件的最早源头。从那时到现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黄宏章接受了无数个电话采访。在可以预见的外界评价冲击黄艺博心理的情境下,他急于替儿子辩解,也急于诉说委屈、苦恼与无奈。

  当“培养范例”被质疑

  事实上,如果把当事人的说辞诉诸台面,也许会陷入另一场“口水战”。因为正是在今年3月,黄宏章亲自打电话到报社提供“新闻素材”,才有了关于极具政治素养的“天才儿童”的报道。

  13岁的黄艺博现任中国少先队武汉市总队副总队长,是湖北华一寄宿学校一年级学生。在他身上还笼罩着“全国五星雏鹰奖章”、“全国十佳少年”提名奖、全国“百名中国优秀好少年”和湖北省“十佳少先队员”、湖北“首届美德少年”等诸多光环。此前,作为儿童培养的范例,黄艺博一家已不是第一次上报纸了。

  引用当时黄宏章夫妇的口吻,文章介绍说,从一两岁开始,黄艺博就通过母亲和外婆熟知了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等众多历史人物故事,并且他喜欢阅读《上下五千年》、《资治通鉴》(白话版)等历史书籍。小小年纪,黄艺博对“民生”的关注已远远超过了自己父亲,他的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与这篇文章相辅相成的是黄艺博的博客。今年2月开通至今,只发布了一篇博文和两个图片专辑。在《开博前言》中,黄艺博这样写道,博客“是想表达自己为了‘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博客里的一张照片上,黄艺博手持文件、正襟危坐、面容严肃,一派阅读文件的政治作风。另一张“与同事合影”的照片中,他双手朝后背,显现出一副与年龄不符的成熟气宇。而无论是“工作”中还是与家人合影,臂上的“五道杠”都是黄艺博最醒目的标志。

  “官腔”与“官相”甫一亮相,批评声跟随而至。

  事后,黄宏章承认,儿子博客的内容大多是自己“把关”的结果。以《开博前言》为例,“儿子简单写了初稿,我很不满意,重新帮他修改润色。”

  黄宏章现为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务员。据媒体报道,他是军人出身,曾经是文学青年,转业后投身单位宣传工作,同时兼任某行业报驻湖北记者站站长。

  一直以来,凭着在媒体积累的广泛人脉,黄艺博还在滑坡路小学上学时,黄宏章就经常拿着他的作文到各报纸要求发表,并毫不吝惜推介自己的儿子有多么优秀。甚至有媒体报道了黄艺博,黄宏章也会发短信给相熟的记者,让他们关注。

  所以,当黄宏章今年5月还在满心期待着外界继续对儿子的溢美之词时,铺天盖地的质疑甚至谩骂突然迎面而来,“我一下子就蒙了,怎么可以这样曲解呢?”

  “不是天才,只是更懂事”

  对“官样小大人”的讥讽,让黄宏章和妻子马秀丽难以平静。

  5月3日,初次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黄宏章说自己请了一天假,呆在家里,“我和他妈妈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们一天没有吃下饭。”他激动地说。为了不让更多的“好事者”对儿子妄加评论,他联系网站编辑关闭了博客。当时,博客浏览量超过100万,评论数千条。3日下午,黄宏章夫妇注册了名为“湖北黄艺博”的微博,并在十余分钟内连发两条留言,恳请大家给黄艺博提供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

  马秀丽说,其实5月2日下午上学前,黄艺博已经看到了网上对他的负面评价。害怕孩子多想,造成心理压力,马秀丽抢着告诉儿子,这是正常现象,“别人的评论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问心无愧”。

  在母亲眼中,黄艺博的特点是比同龄人更懂事:曾因为担心马秀丽在学校找不到洗手间,他牵着母亲的手,把她带到洗手间门口,然后在外面守候着;周末回家时,他总是自己背着大包的换洗衣服,只让母亲提一个小包。马秀丽说,黄艺博懂事的行为让其他同学的家长十分羡慕,自己也为此骄傲。

  “我不认为儿子是天才,但他确实是从两岁开始看《新闻联播》。”马秀丽介绍说,黄宏章一直有看《新闻联播》和读报的习惯,在儿子两岁时,一听到《新闻联播》的旋律,他就会兴奋地手舞足蹈;其后因为想看动画片,黄艺博也与父亲争抢过电视机遥控器。但随着年龄增长,为了讨好父亲,黄艺博会在晚上七点主动转到播放《新闻联播》的频道,从而也就养成了看新闻的习惯。

  为了让儿子多认字、提高写作能力,家里通过《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帮黄艺博拓宽阅读视野。黄宏章再三强调,现如今黄艺博每天看的不仅有《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还有一些都市类报纸。

  他们说,从来没有给黄艺博做过人生规划,更没想过让他当官、做“领袖”。“儿子有自己的个性和爱好。我和他妈妈认为,孩子的综合素质比成绩更重要。我们只是想从小为他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氛围,培养他先做人、再做事。”

  采访中,黄宏章不时打断马秀丽的话,连称要低调。在他的描述下,黄艺博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理想远大,十分独立,个性温和,喜欢军事和历史。相比同龄孩子,黄艺博少了一些“90后”自私、唯我独尊的缺点,多了善良、谦和的品质。

  “我们的培养方式是正确的。”黄宏章夫妻坚信,不一定调皮捣蛋就是童真,黄艺博听话懂事乖巧也是一种童真。

  黄艺博的另一面

  出于“保护孩子”的考虑,黄宏章和湖北华一寄宿学校校长黄恒忠,婉拒了让黄艺博与媒体对话的请求。

  但本报记者在学校见到了黄艺博。他穿着深绿色校服上衣,黑色裤子,跟其他同龄人没有任何差别。虽然身处舆论漩涡中,黄艺博好像并未受到外界干扰。

  来到初一年级四班时,正遇英语课。坐在第二排的黄艺博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声音宏亮,十分自信。没多久,下课铃声响起,黄艺博和一位同学肩搭肩、有说有笑地走出教学楼。这与他在博客照片中的“官派作风”,大相径庭。

  黄艺博曾经就读的滑坡路小学与黄宏章夫妇曾联手编撰了一本题为《阳光男孩子黄艺博成长实录》的书,这本书共20多万字,首版印刷3000册。它收录了黄艺博和武汉市各级领导的合影;他所获得的荣誉、接受媒体采访的文字和照片;小学2-6年级的作文日记选;以及同学老师对黄艺博的印象。书的首页是题为“武汉少年领军人——黄艺博”的照片,卷首诗《我是大自然最伟大的奇迹》,作者就是黄艺博本人。“我是世界,是宇宙,是大自然的最伟大奇迹!”他这样写道。但一个令人玩味的细节是,书中所收录的黄艺博日记,则未能延续卷首诗中的豪迈大气。少年黄艺博经常用稚嫩的语言说,“这件事激励我要好好学习,要上进,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出息……”

  据黄宏章介绍,书中的许多照片大部分都由他本人拍摄,其中也包括部分被放在博客中的照片。多年从事政工工作的黄宏章习惯性地给这些“官样”照片配以黄艺博“研究工作”、“阅读文件”等字眼,平添了成人世界里特有的浓厚政治色彩。去年端午节,黄宏章特意拍摄了黄艺博去江汉福利院慰问老人的照片,并以通讯员名义刊发在第二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

  师长的担忧

  不管外界如何评价黄艺博,父亲黄宏章最在意的,是校长黄恒忠对儿子的看法。

  黄恒忠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他眼里,黄艺博只是全校1000多名学生中的普遍一员。他最初对黄艺博印象源于入学之初,因为要参加国外的交流活动,尚未入学的黄艺博请假。今年年初,黄艺博获得“武汉市慈善人物”称号,他加深了对这个学生的印象。

  据黄恒忠介绍,黄艺博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500多名学生中排在200名左右,属于中上等水平,但他的组织策划能力较强,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担任了年级学生会主席。

  他说,华一寄宿学校的学生都很优秀,不少孩子进校之前也都取得过很多成绩。所以学校在开学之初,对包括黄艺博在内的所有学生要求“学会归零”:无论过去的成绩何等骄人,进入中学后,就要学会低调做人、做事。

  “特别是做慈善,我反对任何带有功利色彩的慈善行为。”黄恒忠坦言,自己曾和黄宏章交流过几次,希望家长减少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让孩子在童真的少年时代,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兴趣活动。

  虽然如今黄艺博的成绩不算突出,但是令黄宏章欣慰的仍然是,黄艺博已经入了团,并顺利进入了年级学生会。

  当然,黄艺博不可能在父母和师长的保护下“与世隔绝”。他在电话里告诉父亲,网络上的“五道杠”风波让他觉得很委屈,觉得大家都不理解他。

  在一些网友看来,不管黄艺博现在还有没有真正失去童真,他都正在循着父亲黄宏章铺就的道路往前走,写文章、做慈善,无非是其拾级而上的筹码,顺着此路,他可能会一直当着班干部,直到最后顺利进入“体制内”。

  不过眼下,表示不便再对“五道杠”风波发表意见的共青团武汉市委已经开始筹备少代会的选举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在副总队长位子上坐了近两年的黄艺博是时候退下来了,届时或许能彻底摘下“五道杠”的肩章。而全国少工委也于日前下发通知,要求不得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队干部标志,这意味着,武汉团市委自创的有22年历史的“五道杠”很可能成为历史。

  “五道杠”走入历史,但黄艺博的未来还在前方。几位教过黄艺博的老师都流露出担忧:“他从小就是个很谦恭、很端正的孩子。希望网上这些非议不要对他造成伤害,希望大家对他父母的教育方式多包容。”

  美国孩子也早熟

  在T型台上,举手投足、照片定格一瞬间,悉心装扮的面容上显露出与实际年龄迥异的表情和神态,竟与杂志封面女郎似有一比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青帝发自华盛顿 日前发生在三藩市的一件“奇闻”,成了美国家长们街头热议的焦点——一位年轻母亲为了让8岁女儿参加儿童选美,不惜亲手给女儿稚嫩的小脸上打入肉毒杆菌,意图消除“皱纹”。且不说肉毒杆菌是众所周知的毒素,这么小年纪哪来皱纹?但这位母亲却振振有词地说:“别的妈妈都这么干啊!”

  在美国,儿童选美一直是争议话题。此事曝光后,更有舆论质疑选美是否在虐待儿童。

  长期以来,一些美国人热衷组织的儿童选美,被冠以“学习仪态和待人处事之道”。参加活动的大多是5至10岁的女孩,她们在父母的帮助下,浓妆艳抹,穿上暴露的服装和高跟鞋,在T型台上学走猫步。反对者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此举无异于拔苗助长,让孩子从小爱慕虚荣。

  社会潮流助推早熟

  在儿童T型台上,最明显的担忧表征来自“模仿”。举手投足、照片定格一瞬间,孩子们悉心装扮的面容上显露出与实际年龄迥异的表情和神态,竟与杂志封面女郎似有一比。美国儿童专家用心理学术语解释称,儿童有一种融进集体的自然心理需求和攀比心理,年龄小的孩子经常模仿大孩子或者成人的行为模式,这些特点都促成了儿童早熟的趋势。

  近十年来的多项研究显示,如今的美国孩子比实际年龄早熟约5岁。换句话说,10岁的儿童和以往15岁少年的行为举止、身体发育程度类似;而15岁的少年又类似20岁的成人。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首先,美国快餐里充斥各种垃圾食品,含有大量性激素。美国中小学校的餐厅里,这些食品大行其道,导致孩子身体发育成熟早。笔者曾在新奥尔良的一所小学夏令营里当志愿者,当时孩子们的午饭无非热狗、披萨、炸薯片、汽水等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蔬果仅是几片脐橙。现今,美国中小学因为饭堂饮食饱受外界指责,不少学校开始尽量提供多样化的营养餐,但肥胖仍是令教育界头疼的问题之一。

  美国的社会大环境不仅使孩子身体发育早,心理也容易早熟。在美国,女生大多不到10岁便会化妆。如果在零度以下的寒冬走上街头,还不时能看到某位美国母亲牵着七八岁的女儿,孩子穿着超短裙或者脚蹬高跟凉鞋。

  通常,儿童对成年人的模仿“由外而内”。美国孩子小小年纪就会谈情说爱,甚至互相发裸体照片。而在美国高中校园,各种毒品——特别是大麻——也能被相当容易买到手。所以,青少年堕入毒网、不可自拔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

  美国媒体对孩子的早熟也没起到好作用。流行音乐和电影里讲性谈爱,展现名流私生活的小报毫不掩饰地摆在超市最显眼的位置;互联网像个不设防的大杂烩,儿童可以轻而易举获知不少成人知识;电视上,有真人秀诸如“16岁小妈妈”和“我不知道我怀孕了”等节目,这些以往羞于示人的故事,却被堂而皇之搬上了屏幕,吸引成千上万名观众。

  “这一切或许就是消费主义的罪过。8到12岁的孩子已经成为市场追逐的消费群。”一位美国评论人士不无痛心地说。

  独立思考对抗不良风气

  而早熟的代价也给美国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孩子和家长们不得不共同面对的话题有:怀孕、性传播疾病等。

  比如,未成年人怀孕率在美国高居不下。从前总统小布什开始,美国政府集中经费在中小学推广“节欲教育”,以此来抗击未成年和未婚性行为。配合此教育,美国各学校免费发放避孕套。近几年来,美国未成年女子生子的比率有所下降,不过仍有7%之多。

  为了对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美国父母们普遍希望孩子能勤思考,凡事问个究竟,不要人云亦云随大流,才能自觉抵制不良思潮,拥有独立人格。

  一个面向青少年的成功宣传活动叫作“对毒品说不”,它并非说教,而是从展现毒品危害开始,敦促青少年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美国的老师们也经常启发孩子们“自立”,而不是“随心所欲”。在美国课堂,师生关系相对平等,孩子们课堂上勇于提问、勇于反驳,被认为是值得鼓励的表现。

  在美国教育界人士看来,父母和学校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对抗孩子变成“小大人”的良策之一。其理念在于,通过和孩子的沟通告诉孩子自己“不是大人的玩具”、“而是独立的个人”、“要有孩子自己的个性”。这也体现在多数美国人收养孩子的目的上:并非找后人养老送终,而是真心喜欢并且享受抚养孩子的过程。

  但仍有不少专家对信息时代的儿童成人化趋势忧心忡忡。“新技术让父母们面对前所未有的难题。”纽约蒙特费弗医学中心青春期医学专家丽兹·阿尔德曼说,“你很难判断孩子们在博客及交友网站上交流八卦消息是出于消遣还是兴致所在。”

  中日“小学生行为规范”对比

  “日前,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网络。事实上,美国并不存在全国版“守则”。有教育界人士表示,网上流传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可能是某一学校的行为规范。

  从这个角度,日本文部科学省推出的《日本小学生道德教育指导》也有参照性。这一指导其实更像一套“心灵笔记”,分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三个版本。由于篇幅所限,本表格节选部分内容,或可发现其中的微妙差异。

  中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

  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少先队员服从队的决议,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

  日本《小学生道德教育指导(一二年级)》

  每天都有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做值日、帮助做家务等等,要加油坚持下来。

  礼貌用语就像一条丝带,将你和周围的人紧密连接起来,无论对家人还是外人,说话都要讲礼貌。

  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担心别人会因为你犯了错误而记恨你,要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明白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比如偷拿别人的东西、讲别人的坏话、打架等。

  身体健康心理才会健康,早睡早起,积极锻炼身体,精力充沛地度过每一天。

  多交朋友,和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从朋友身上寻找力量。(本报记者 刘林 邓媛/整理)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UN1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