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北京遭遇短暂强暴雨 > 北京遭遇短暂强暴雨

积水致北京22处道路临时中断 全市抽水200万吨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荟
2011年06月25日02:57

  积水造成22处道路临时中断

  多数位于雨量多、排水标准低的环路,记者回访暴雨积水重灾区

    本报讯 (记者王荟)前日,北京全市有29处桥区或重点道路出现积滞水,造成交通临时中断的有22处。

  全市抽水200万吨

  北京排水集团在8个小时内,城区各泵站以及所属各污水处理厂累计抽雨水将近200万吨。

  从交通中断地点来看,西南部交通昨日经受了极大考验,积水导致交通中断22处,主要集中在环路。前日18时之后,部分路段开始恢复交通。管头桥下南北双向至昨日凌晨4时终于恢复正常通车,是受阻路段中恢复最晚的一处。

  街道到处是淤泥

  石景山模式口村为全市最大降水区,降水量达213.4毫米,昨日中午,记者来到该村探访雨后情况。

  该村村后有一座山,山下村内的水泥路上,到处是堆积的泥土,乱草,还有石头,沿途多家房屋进水,有人在清洗车底盘的淤泥等,其中,还有一辆轿车骑在模式口大街1米高的路边台阶上。

  模式口大街东口的一排商户,每家房间也都进了泥水,其中,墙壁上留有一米高水浸泡的痕迹。而其附近电厂小区内,仍有大面积积水。

  三辆轿车泥水中漂起来

  “像黄河水在咆哮。”住在水泥路旁的郭先生称,前日下午4时许,天上开始下雨,突然,从山下流下泥水,水深有1米,泥水还伴有石块,树枝和杂草等,泥水流向模式口大街后,迅速掉头向模式口大街东流。当时,他的一辆车停在路上被水冲走。而在模式口大街丁字路口处,还有三辆车被水冲得漂起来。

  街道人员称将对生活困难者救济

  模式口村所在街道金顶街街道人员称,雨水大,以及排水管道设计未按照特大雨水设计等,造成辖区大量积水,事发后他们单位职工均参与值班,昨日,还派人清理道路淤泥,他们已逐一到进水居民家中登记,并将对因此生活困难者进行救济。

  回访

  【莲花桥】 积水已去淤泥尚在

  在西三环莲花桥四个方向的辅路,昨晚齐腰深的积水已看不到,路面经太阳一晒愈发显得灰白,还残留着一些垃圾。在莲花桥西南角的辅路上,几大堆发黑的沙土淤泥散落在排水井的周边,东北角一处路面还出现凹凸不平的坑洼,汽车开过时都小心翼翼地绕过去。

  穿着北京西站环卫所服装的一位工人骑着三轮车,正沿途清扫这些淤泥,“积水昨天凌晨就排干了”。

  本报记者 廖爱玲

  【丰益桥】 残根断枝仍在清理

  西三环丰益桥是昨晚积水非常严重的地区之一。昨天下午3时多,记者来到丰益桥,积水已经不复存在,靠近内侧的道路还能看到残留的污水痕迹,不过交通早已恢复。

  但经过昨天的那场狂风暴雨,约有十多棵残根断枝横七竖八地倒在路边和花园里,丰台园林工人们被安排在这里进行集中清理。

  一位工人说,这些断树枝也影响车行交通和排水,丰益桥前晚的积水最深处可到达脖子处,快两米了,一辆金杯车都没顶了。凌晨左右派来几辆抽水车,一直忙活到4点多才结束。

  本报记者 廖爱玲

  【安华桥】 降水集中考验排水

  在前天下午的暴雨中,安华桥下积水造成车辆行驶受阻。记者昨天下午在安华桥看到,这里已经没有积水,只有桥边的水渍和桥两侧人行道上被浸泡一新的地砖,还在展示着暴雨留下的痕迹。

  地铁八号线安华桥站的施工工地就在旁边。工人薛师傅告诉记者,大雨没有影响到工地施工,但却让安华桥下的地下人行通道灌了不到半米的水。为了防止水浸入地下影响地铁施工,他们调来多台水泵抽水,忙活到晚上九点。

  朝阳区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安华桥排水系统没有出现问题,之所以会出现积水情况,主要是降雨太集中。

  本报记者 饶沛

  他山之石

  扩管道建水池 雨水变废为宝

  抵御降雨对城市的影响究竟有多难?什么样的方法能将降雨的影响减至最小?事实上,其他国家的城市如纽约和大阪,已经探索了很多年,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美国】 免费发放家用储水罐

  纽约是国际性大都市,该市除了履行必要的法律规定外,还有一些特色的应对城市内涝的管理方案。

  纽约市的排水基本标准是5年一遇的规模,个别重要地区是10年一遇。

  纽约会动用媒体和市民的力量来参与到城市排涝中来。今年4月,纽约市环保局向布鲁克林区、皇后区等地的市民,免费发放了1000多个居民家用的雨水收集储存罐。它不仅可以减少雨水进入下水道,还可以成为居民浇花的利用水源。

  纽约环保局还专门有一个为期10年的投资战略,用18亿美元改造该市的下水道等排水设施,建设新的排水口,增大城市内部的排水效果。

  【日本】 城市广建蓄水池

  日本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把城市防涝作为重要的课题,一是在城市地下广泛建立蓄水池,二是道路等市政设施的建筑材料,要有一定的透水性。

  步行于东京、大阪等大城市街头,能发现很多见缝插针式的小型公园、绿地和广场,有的只在两楼之间,有的在车行道中央。平时它们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在降雨时就发挥了集水和排水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收集雨水,这些绿地、广场和楼间空地的建筑方式,通常采用“沉降式”,比周围的地面低半米到1米左右。

  此外,在停车场、人行道等处,广泛采用透水性材料,使这些建筑平面具有防涝功能,遇到降雨可以迅速将雨水渗透到内层。

  【日本】 排水管道直径达12米

  除了加强蓄水和渗水之外,排水是应对城市内涝的当务之急。因此日本各个城市在发展中,都非常重视下水管道的建设。

  在大阪,直径最宽的下水道约12米,深埋在地下,几乎能应付任何类型的降雨。

  大阪的下水道主要是合流式下水道,即雨水和生活污水共用一个下水道。这种下水道虽然能减少投入,更快地进行排水处理,但一旦降雨量大,下水道的承受能力将成为问题,正因如此,未来大阪也计划推行分流式下水道。

  本报记者 张乐

(责任编辑:UN0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