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传奇曼德拉
■李烈钧
东半球西南部的非洲,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我们出访非洲,第一站是南非。心心念念,能否拜访世界级的传奇人物纳尔逊•曼德拉?
大使馆在争取,答复却令人失望:曼德拉总统卸任以后,趋求平民生活,坚持淡出来访记者视野;罗本岛的安排,尽可能从容、细致,做个弥补。
于是,带着遗憾,我们踏上了开普敦之旅,努力探寻这位世纪伟人的足迹:一个南非部落酋长的长子,何以走上颠沛流离的求索之路?一个民族主义者,如何成为“反抗种族隔离制度的斗士”?身陷囹圄27年,怎么在出狱之后,77岁当选为民主国家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一)
地中海式气候的开普敦,被称为“世界最美的城市”,绿树繁茂,花木扶疏,海港雄伟,是南非第二大都市。著名的好望角在最南端,成为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点。
300多年里,港口小城开普敦和曼德拉的故乡约翰内斯堡一样,历经葡萄牙、荷兰、法国与英国的统治。1913年 ,南非联邦成立,兼并了周边小城镇,开普敦始成规模。现在,开普敦是南非的立法首都。(南非有三个首都,另两个是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司法首都布鲁方登。)
从桌湾码头登船,大型快艇劈波斩浪,半个小时就到了罗本岛。1615年起,这个南非沿海列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用于流放和囚禁罪犯,也曾作为麻风病人和精神病患者的隔离所。1960年至1991年,成为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用来关押政治犯。
快艇和环岛公路大巴播放的影像里,我们追溯了流逝的历史;壮实的黑人讲解员图拉里告诉我们:“我年轻时是矿工。矿场爆炸,矿主归咎于工人,我在这里囚禁了16年;曼德拉囚禁了18年,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他和他的朋友们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不论肤色和地位。”
图拉里说,很多中国人来看罗本岛。他有不少好朋友是华人,都很尊敬曼德拉。
在南非的华人有30万。从1904年起,就有华工到南非淘金;上世纪中晚期,台湾和香港陆续来了不少移民;更多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1998年1月1日,我国和南非建交,大批中国人来这里投资创业,互惠互利,成就卓然。曼德拉时任总统,奉行尊重主权、平等互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二)
罗本岛监狱围墙4米多高,电网、碉楼尚在,依稀残留当年的严酷和恐怖。
重刑犯关押在监舍B区,十几间一排。曼德拉当年的囚室,一目了然:4平方米的逼仄空间,粗糙的水泥地面,墙侧地上,舖一席五六十公分宽的褐色毡垫,“床”边,一张一尺见方小凳,凳上一只饭盒,再旁边,就是马桶。门对面的墙上,高高的一方小窗,装着铁栅栏。
45岁的曼德拉被判处终身监禁,入狱时被赤条条“净身”,囚号46664,他将在这里终了一生。两年前,1962年,曼德拉以“煽动罢工罪”和“非法离境罪”被捕下狱,到罗本岛时,罪名升格——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
在白人统治者眼里,这个黑小子太不安分,纯属异类:放着好好的部落酋长位子不去继承,偏要读什么书,拿什么学位,当什么律师,搞什么民主自由、民族解放!找了个年轻貌美的妻子温妮,也同样是性格刚强的黑人社会活动家。更可怕的是,组织集会、领导罢工,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之外,他还精心研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是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总司令!
监狱的看守都是白人,给曼德拉这些重刑犯规定,家属6个月探监1次,每次30分钟;写信6个月一次,不准超过500字;1年吃两次水果;没有报纸,没有广播,带着脚镣,走出牢房的劳动,是采石场挥镐,采那永远采不完的石灰岩石头。
到罗本岛服刑,曼德拉厄运频频,灾难和打击接踵而至:父亲丧失一切,母亲贫病去世,儿子车祸丧生,妻子也被抓捕。每一个消息,监狱都迅即告知曼德拉本人。南非当局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消磨岁月,困顿精神,泯灭希望,摧垮意志。
然而,曼德拉说:“我不会绝望,也不会自暴自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作为一个自由人,行走在阳光下。”
他还说:“生命中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能再度升起。”
这位战士,舔干了心灵创伤的血迹,在罗本岛开始了他特殊的斗争。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