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孩子为小升初忙考证 教委称未审批小学学科竞赛

2011年12月12日14:03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杨玉红 钱钰
 场内场外
 场内场外
 场内场外

  “小升初”考证进入疯狂12月

  在上周六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春蕾杯”兰田考场,场外等候的家长目光充满期盼,场内正“厮杀”的孩子们却显得无比沉重,更有一个孩子在家长的搀扶下,拄着拐杖前来参加考试。晚报 王开诚 本版现场图片

  晚报记者 杨玉红 钱钰 报道

  昨天和前天,沪上部分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在各个考场间奔波,对于他们来说,12月中下旬的周末都会重复这样的生活,原因就是为了“小升初”。昨天,一位自称“变态娘”的母亲向记者讲述了她和孩子的经历,并呼吁,家长为孩子报补习班、竞赛、考级,一定要多和孩子沟通,千万不要为了考证而考证!

  现场直击

  四年级学生12月参加4场竞赛

  上周六,第十一届全国“春蕾杯”阅读、数学、英语初赛开考,不少孩子和父母在寒风中赶考。据悉,该赛事面向小学2—5年级学生,兰田中学考点设28个考场,考生数超过500人。

  下午2时不到,离数学测试开考还有20分钟,考点附近的小马路,已被私家车堵得水泄不通。 300米外的中山北路、兰田路路口,交通一度瘫痪,车辆无法前行,一些心急的家长只好将车抛下,拉着孩子一路朝考点跑去,赶考架势堪比“中高考”。

  在赶考的学生中,就读于虹口某民办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小孙显得很特别,没有父母的陪伴,提前一个小时到达考点。只见他穿着长长的羽绒服,将小脑袋缩在帽子里,冻得不停地跺脚。可能是在风中站得太久,小孙躲进一家快餐店,买了一对炸鸡翅来补充能量。

  “爸妈正好周末有事,叔叔把我送到这里就走了。”小孙说,这已经是他本月参加的第二场竞赛了,上周末他刚考完“全国小学‘数学大王’邀请赛初赛”。

  “我一共报名参加五场竞赛,分别是 ‘数学大王’、‘小机灵杯’、‘中环杯’、‘春蕾杯’和‘希望杯’,除了‘希望杯’明年考外,我这个月周末都被竞赛排满了! ”看着记者惊讶的眼神,小家伙不以为然,“这不算什么,我们班级绝大多数人都报了这么多,有些同学报得更多,最多的报六个,他们比我多报一个‘新知杯’。 ”

  竞赛和考级撞车让家长发愁

  英语考级证书也是很多孩子必备的 “小升初”筹码之一。昨天上午9: 40,记者在汉中路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门口看到,很多家长牵着孩子陆续走进考场。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英语四星级口语测试。

  只见小男生翁魏 (化名)背着书包从里面走出来,他是闸北区实验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已经参加完测试。看见在门口等候的妈妈,他苦着脸并带着几分自责地说道: “妈妈,考得有点难,我自己也不知道对错。”

  “没关系,考过就不管了,下面就认真准备25日和26日的竞赛和考级吧。”翁妈妈告诉记者,这是儿子12月份参加的第一个考级,可能还没有进入状态。提到即将到来的12月24日和25日,翁妈妈开始烦恼起来。原来, 12月24日和25日两天集中了多个竞赛和考级:奥数的 “中环杯”跟英语五星奖决赛放在同一天, “聪明小机灵”数学竞赛和五年级新增的三星笔试都在25日上午,英语四星口试也在25日。

  翁妈妈说,这两天,她正在考虑如何抉择: “儿子参加 ‘小机灵’竞赛的获奖概率较高,但含金量相对较高的英语三星笔试也不能放弃。”翁妈妈坦言,无论是 “中环杯”, “小机灵”还是英语三星笔试四星口试,都是 “小升初”含金量较高的几张证书,放弃哪个都可惜,毕竟孩子为这些竞赛、考级已经做了近一年的辅导储备。

  校长声音

  “证书狂”的证书不具含金量

  小学生周末考证忙,部分家长硬生生地变成 “证书狂”。

  民办进华中学校长陈国强分析说,确实目前有些学校正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学生的获奖情况,但也有不少初中已开始采用趣味游戏等多样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一味看竞赛证书。

  在他看来,学校最看重的还是学生是否全面发展,所拥有的特长是否与学校的特色相符合,证书多不见得就是好的。

  陈校长分析说,家长盲目报考、培训单位炒作、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导致目前考证热 “高烧不退”。 “不少社会机构办的竞赛,打着各种貌似官方的旗号,实则变成一些培训机构炒作和盈利的工具,北京 ‘希望杯’惹出的风波就是一个例证。”

  陈校长建议,家长一定要跟随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不要忘记在小学阶段打牢基础是根本。“另一方面,这也对学校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学校创造更多条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说实话,现在部分竞赛证书越来越不值钱了,太滥,太商业化了!”陈校长表示,每一张杯赛证书的背后,都有一条迅速催生的利益链。 “家长完全没必要让孩子成为牺牲品,花费大量精力去考一些毫无价值的证书。”

  记者曾采访 “小升初”面谈时,也常看到不少家长会拿出孩子的证书展示。

  “我们现在真的很少看证书。”某民办初中金老师说,前几年,他们还会认真将学生的证书情况记录在案,但在登记过程中,他们渐渐发现,基本人人都有某些竞赛的三等奖。 “三等奖怎么这么多?”这位老师的疑虑,后来终于有了答案,据说出钱就可以“买”到某些竞赛的三等奖。

  “有些竞赛还没开始,答案就已传到网上。证书的背后究竟有多少含金量,我们老师已渐渐清楚了。”这位老师无奈地说。

  市教委说法

  小学阶段学科竞赛都未经教育部审批

  日前,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根据教育部 《关于印发的通知》,自1999年起,教育部不再审批和公布全国性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等学科及读书、征文等竞赛活动项目,原则上不得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国性或跨省 (区、市)的上述各类竞赛活动。因此,目前面向全国小学生的数学竞赛活动都没经过教育部的审批。

  小学阶段不得举办学科类竞赛。为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本市一律不再举办全市和全区 (县)性小学阶段的学科竞赛活动。市教委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从2005年开始,市教委从未核准过小学阶段的市级学科竞赛活动,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小学阶段的各项学科竞赛 (包括数学、外语等)均未经审核,属社会组织的竞赛活动。家长要慎重对待社会组织的竞赛活动。

  【家长】

  我被“小升初”逼成“变态娘”

  记者日前在《超级家长会》栏目组采访了一位自称 “变态娘”的家长熊女士。熊女士曾是一名老师,现在做个体生意。她告诉记者,女儿今年12岁,今年9月份刚升入一所“名牌初中”。看着又一批的家长送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竞赛、考级,她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的“变态”行为。

  熊女士回忆说,为了“小升初”,她曾和很多家长一样,女儿升入三年级开始,便开始送女儿参加奥数补习班,自己不知不觉成了 “变态娘”: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学期缴数千元培训费给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孩子上学、我工作,孩子参加辅导、我在教室外作陪,节假日不属于孩子也不属于家长;我每天盯着考试成绩,听着各路有关竞赛、招生的小道消息,鼻子还要灵敏嗅出暗流涌动的培训市场孰优孰劣,嘴里谈论的也都是奥数、英语……

  女儿升入四年级后,熊女士发现女儿奥数学习不理想。看着身边有些孩子报了多个辅导机构的奥数辅导班,她误以为自己的孩子“补”少了,于是又去另外一个辅导机构,给女儿报了奥数辅导班。此后,周六上午参加一个奥数辅导班,中午带着女儿在外面匆忙吃一些快餐、盒饭,下午又将女儿送到另一个奥数辅导班。一段时间后,熊女士发现女儿仍没有进步,便指责孩子:上课是不是没认真听讲?活泼开朗的女儿开始变得少言寡语,不愿意和父母多说话,喜欢去学校,害怕周末。一次,她无意中发现,女儿在作文里写道:自己是不是特别笨?妈妈说话不算话,有时还会骂我……看到这些,熊女士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真的做错了?和女儿进行促膝长谈,女儿说自己并不喜欢奥数,喜欢学英语、唱歌。听完这些,熊女士果断为女儿中止奥数培训班,重新给女儿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学生合唱团,也找回了原来那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了。

  今年年初,为应付即将来临的“小升初”测试,熊女儿又将女儿拽回培训班,报了奥数班、小升初冲刺班、英语班。 “我心里很明白,学习、辅导班压得孩子很苦,可我怎么能不‘变态’呢。 ”她介绍,孩子想读的“名校”,报名参加考试就有条件限制:四五年级获得过区以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员;四五年级得过市级以上奖励,大多数家长都理解,这主要是看孩子的奥数竞赛证书、英语考级证书……

  大家都在较劲,看谁家孩子证书多

  记者在现场采访,本以为会遇到不少“声泪控诉”竞赛的孩子,但出乎意料的是,如今不少“牛娃”在耳濡目染下,已经学会坦然接受现实,甚至还能辨别哪些证书在“小升初”中含金量高。为了博一所好中学,他们学会忍耐与接受,努力朝父母希望的方向发展。

  在赶考队伍中,记者看到一对父子。当记者问孩子,为何要参加竞赛考证,现就读于徐汇区某小学四年级的男生小王低着头、小声嘟囔:“为了考一所好中学。 ”

  一旁的爸爸听后笑了,“其实,儿子对奥数有兴趣,三年级考小机灵杯时,他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就拿了三等奖,我相信他有这方面特长。 ”王先生告诉记者,不少小学奥数题涉及到高中知识点,有些题目连家长都做不出,可自己的孩子说不难,“我们也希望通过训练和比赛,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这样他以后学数学肯定不吃力,接受能力也更强。 ”王先生说,参加竞赛他们主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至于奖项倒是其次。这次他给孩子报了三个竞赛,希望对孩子“小升初”有帮助。

  才刚上四年级就没了休息日,周末在各种竞赛中奔波,尽管王先生很心疼儿子,但他也感到无奈。“现在不少知名小学都流行考证,好像大家都在较劲,看谁家孩子证书多。 ”王先生叹了口气说。

  【孩子】

  已习惯每个周末像陀螺“连轴转”

  “这么多竞赛都是谁帮你报的? ”记者问。

  “妈妈报的。 ”小孙回答。

  “那参加这么多竞赛有用吗? ”记者问。

  “考中学时应该有用吧,我想读一所偏理科的中学。 ”小孙说。

  “一个月要参加这么多竞赛,你的周末都被占满了,根本没玩的时间,你感觉累吗?痛恨竞赛吗? ”面对记者的追问,小家伙竟毫不思索地回答,“不累,不讨厌竞赛,我都习惯了!”

  在记者眼中,小孙是个略显成熟的“牛娃”,他从三年级就走上“考证之路”,当时报名参加三个竞赛。“三年级考的是四年级难度的竞赛,有些题目根本做不出来,很难。 ”既然这么难,为何还要“跳级”考?小孙说,自己是学校奥数班成员,“老师说,奥数班学生这类竞赛都应该提前先考起来,练练手。 ”

  除了一个月要经历如此高强度的“考证车轮战”,更令记者吃惊的是,小孙平时的周末几乎被各种兴趣班占满,用“全年无休”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当天考完“春蕾杯”,小孙还得马不停蹄地赶往素描班,而周日的安排更是让记者彻底吓倒:8:30—11:30某培训机构学奥数;12:30—14:00外教课程;14:30—16:00小提琴;16:00—17:00跆拳道,18:00—21:00某培训机构读超常班……小孙说自己参加9个兴趣班,已经习惯每个周末像陀螺一样 “连轴转”,在各个培训班赶场,“考证车轮战”的强度在他眼里不算什么。 “我们身边的同学都是参加这么多班,没什么大不了的。 ”

  “你太强了! ”听完小孙的描述,一旁的另一个小男孩自愧不如,“你有玩的时间吗? ”小男孩很关心地问,小孙有点迟疑地回答:“有的,有时候做完作业也可以玩会电脑,玩十分钟就好了。 ”“哈哈,十分钟?连开个机的时间都不够吧! ”

  【教师】

  全民学奥数,不科学也不理智

  “如今,女儿已经顺利升入初中,学了近两年的奥数被扔在一边。现在,我以自嘲的口吻称自己为‘变态娘’,并站出来,这对我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 ”熊女士直言,我只想用过来人的身份提醒更多的家长,“即便面临升学压力,家长也应先了解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长、兴趣选择辅导班,千万不要盲目跟风,千万别看见其他学生参加什么辅导班,就给自己的孩子报什么辅导班,更应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长处。

  如今,奥数、英语学习,都出现低龄化、全面化、功利化等趋势。中学数学特级教师,静安区教研室主任黄根初表示,就奥数学习而言,这只适合1%—5%的学有余力、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作为课外拓展的内容进行学习。全民学奥数,这是不科学、不理智的行为;孩子的思维发展也有一个过程的,越来越小的孩子提前学奥数,也是非常盲目的行为。

  “奥数被‘绑架’了。这违背了奥数学习的初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华东师范大学奥数研究中心主任熊斌教授呼吁,数学学习和研究是一个长时间的学习过程,相当于一个马拉松,所以,竞赛不好的学生不代表数学不好,可以选择放弃奥数。

  各方热议基础教育“超前化”

  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近年来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一个十分时髦的提法。起跑线在什么地方?是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谁也说不清,但“起跑线竞争”一再提前却已成为现实,由此引发的“择校热”高温不退、学生压力与日俱增等问题积重难返。

  11日,国务院参事室在钓鱼台国宾馆主办 “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当前中小学教育存在的学生负担重、“择校热”等问题,引发大家的热议与思考。

  与会专家纷纷提出,教育过度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超前教育、超量教育、重复教育和重智力轻德育的片面教育。专家们呼吁,当前,基础教育要去功利化,向教育的本源回归,只有尊重教育规律、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应试教育和“择校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两大痼疾。与会专家指出,望子成龙、出人头地的传统价值观念,精英主义价值和名校情结深入人心,并因独生子女政策而被放大和合理化,是“择校热”盛行的重要社会和文化原因之一。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背后,反映出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这实际上涉及到教育孩子的观念,如果这种观念不能改变,它的危害是巨大的。”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不无忧虑地说。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也认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不符合儿童成长规律,也不符合教育规律。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分析“择校热”背后潜藏的深层次原因时表示,正是当前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导致区域内学校教育质量差距过大,从而造成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倒逼机制。与此同时,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逐渐模糊,少数重点学校出于自身利益提前“掐尖”,致使升学竞争不断提前,恶化了基础教育秩序,加剧了家长的集体恐慌。

  为此,他认为,应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调整和改革小升初政策,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取消初中阶段的重点学校,切实缩小学校差距。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主要应该是育人,而不是选拔。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王湛认为,当前,全社会都要共同营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要把舔犊情深、望子成才与遵循教育规律、青少年成长规律统一起来。否则,播种的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期望,收获的是‘伤在起跑线上’的苦果。 ”王湛说。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UN607)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