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辟谣力度须如打击毒品 政府应加强透明化

2011年12月16日12:09
来源:新华网

  像打击毒品一样打击网络谣言?

  【作者】廖保平 (本报特约评论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12月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通报,近期网上流传的“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等信息,已经有关部门查明均属谣言,多名捏造事实、编造和传播谣言者已被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治安拘留处罚。有关负责人指出,互联网绝不是“真空地带”,任何互联网的运营者和使用者,既有使用和参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权利,也有遵守互联网有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环境的义务。对于在网上编造谣言、传播谣言的行为,必须予以谴责并依法惩处。对此,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中国将像打击毒品一样打击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其实不是个新闻事,它几乎伴随着网络的兴起而萌芽,它也不是一个纯虚拟世界的事真实生活的镜像。只不过,现在的各类谣言一波接着一波,比如“浙江海宁癌症村”、“地铁迷药”、“女大学生求职被割肾”等等,有些让人深信不疑,有些则耸人听闻,令人将信将疑。

  显然,网络谣言在迷惑着人们的视听,影响人们的判断,甚至造成社会恐慌。从这个角度,对那些社会危害性大、恶意传播的网络谣言,有关部门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从严处置,但同时也应当意识到,谣言不是光靠打击就能彻底消除的,它有自己产生的社会土壤。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谣言,谣言的生成总有其具体的原因。比如,因日本核危机导致“抢购食盐风潮”的谣言,就不排除有人为谋利而炒作,恶意制造事端。但一些谣言,比如前面说到的“浙江海宁癌症村”,则体现了民众对生态环境的忧虑;“地铁迷药”、“女大学生求职割肾”,则体现了民众对当前社会治安不满。还有很多谣言与我国处于矛盾多发期的社会背景密切有关。

  从这个角度看,谣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某种社会诉求的“另类表达”,或者说是某种社会诉求得不到满的“另类反抗”。谣言也是一种信息,它在与真实的信息进行竞争,你不给出真实的信息,它就四处流动。

  面对纷纭的谣言,政府相关部门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何会产生谣传,暴露了什么问题,只有按照这个思路采取对策,才能让谣言有迹可循;如果只是像打击毒品一样地严打,那么谣言的传播力会越强,并且会不断地有新谣言出现。如果是因为政府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而致民间谣言四起,政府部门就更应该从自身去反省,而不是打压了之。

  人们都说“谣言止于智者”,谣言很难骗得了智者,但并非人人都是智者,能够看得那么透、那么清,更何况普通人又有从众心理,容易听信谣言。这就需要有权威机构站出来澄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通报近期的网络谣言,就是一个值得赞许的明智之举。

  当然,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各种权威机构,本身的所言所行要经得起考验,做到公开透明、诚实守信,否则就会陷入谣言越“辟”越难消除的尴尬境地。

  (本文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