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斗妈大全》PK“虎妈战歌” 外媒反思美式教育

2011年12月21日14:37
来源:法制晚报

  10岁女孩编斗妈招式引关注 外媒反思教育向中国学习放养还是严管—— 《斗妈大全》PK“虎妈战歌”

  “这是一本书,专为6—12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的”。近日一本《斗妈大全》在微博和网络上迅速蹿红,作者是两位北京的四年级小女孩,二十余招“斗妈”招式令人忍俊不禁,更让推崇“不打不成材”的严苛教育的家长们颇受触动。

  相反,不久前爆红全美的华裔“虎妈”故事,又让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们陷入一种巨大的矛盾中。

  一边是送子女回国读书的美籍华人,一边是无时无刻不盼着子女留洋成材的国内家长,到底谁的做法更有效、更合时宜?

  现象-应试

  每个孩子都被装进“模子”里

  绝大多数中国家长都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希望把孩子训练成“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通才。

  北京人王瑾准备跟随丈夫移民美国,不久前,在北京一所名牌幼儿园里的一次经历,让她坚定了带孩子出国的想法。在幼儿园,老师们给孩子报了各种学习班,说要让孩子“笨鸟先飞”。王女士亲眼见到一个三岁的小孩,被母亲逼着弹钢琴,一开小差就被训斥,坐姿歪一点还挨打。

  王女士突然觉得中国的孩子很“可怜”,“不应从小就被剥夺快乐,葬送了童年”,这种“严苛育儿法”有悖孩子的健康成长。

  此外,中国古代特有的科举考试制度,鼓励读书人“学而优则仕”。受这种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今天的中国教育仍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恨不得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容器”。

  在这种高压教学下,每个学生都像被放进同一个“模子”里。

  从美国回国的程宇新发现,原来在美国上学时经常参加课外活动的儿子程轩回国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写作业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程轩每晚写作业都要写到11点多。

  现象-考学

  家长为孩子择校“挤破了头”

  孩子学业不轻松,家长也“备受煎熬”。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中、高考体制,及由此引发的学生和家长为求一所好学校日趋“白热化”的竞争,让不得已卷入“择校大战”的家长们疲惫不堪。

  在京工作的李晓枫最近正在为搬进城区忙前忙后。李女士的孩子今年夏天就要上小学了,她将自己原本在北五环以外的一套两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卖了,一家三口挤进蓟门桥边上一所不到七十平方米的“学区房”。

  想起这“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李女士无奈地摇了摇头。其实,不仅在北京,全国许多家长都有过类似噩梦般的择校经历,家长们狠砸钱、拼关系、削尖了脑袋,就是为让孩子挤进为数不多的那几所重点学校。

  反例-对比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美国老师“太差劲”

  与“斗妈大全”相反,出于对国内扎实的基础教育的信赖,近年来,带孩子回国上学在移民海外的华人中成为一股悄然兴起的潮流。

  据前不久引起热议的一则报道,移民美国二十多年的华人陆太太因不满美国的教学方式,把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媛媛带回了国。

  陆太太说,美国中小学没有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老师讲课时经常不备课,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摸不着头脑。陆太太觉得,美国老师的讲课水平与中国老师相比,实在相差太远了,一堂课下来,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特别是数学,据说许多美国人离开电脑对数字就没了概念,连日常生活的计算都成了难题,这都是学校教程浅显、老师没教好的结果。

  “美国老师真的不会教数学。”在陆太太的坚持下,校方给媛媛做了一个能力测试,结果是:媛媛的数学和英语程度均超过了美国小学教学大纲水平四年级的标准。

  相比美国宽松的“放养”式教育,陆太太更倾向于国内良好的基础教育。于是,陆太太带媛媛回到上海老家,边做志愿者,边带孩子上小学。

  《斗妈大全》(节选)

  第一招:你的老妈骂你的时候,你可以:看着其他的地方,想别的事情。不管,不听

  第二招:你的老妈骂你,不让你看其他地方的时候,你可以:找妈咪身上的闲事

  第三招:你老妈使劲骂你的时候,你可以:装哭(使点劲儿哦!)

  第四招:你老妈使劲骂你的时候,你还可以:趴在你妈身上哭

  第五招:你老妈使劲骂你的时候,你可以跑回自屋

  第六招:你老妈骂你之后,你可以:不和你妈说话

  第七招:你老妈骂你之后,如果你妈问你问题,你可以:闭着眼睛回答问题(往好里说!)

  第八招:妈妈骂你之后,你可以:赌气(往坏里说)

  第九招:妈妈骂你的时候,你可以说:下次一定会好的

  第十招:妈妈骂完你,气还没有消,你可以:写纸条,从门缝放进去

  PK-外媒

  《时代》反思:美式教育向中国学习

  在“虎妈”严厉的中式育儿法爆红全美后,引发了外媒的反思和热议,许多美国媒体发文“声援”中式教育。《华尔街电讯》刊文写道,美国式教育有时过于松散,因注重学生创造性培养而忽视了打基础。中国的教育特点恰好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美式教育的不足。

  《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上海的高分震惊教育者》的文章,称上海学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方面得分遥遥领先,远高于美国。报道还说,金融危机给欧美人留下的印象除了通胀、失业、一片混乱外,或许也让他们记住了,在这样猛烈的浪潮中,严厉母亲教育出来的华裔们却安然无恙。他们惊异于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时,还有很多人开始了关于教育制度的反思。

  美国《时代》周刊更是发表题为“美国可以向中国学习的五件事”的文章,说“向中国学习的五件事”分别是:要有雄心、重视教育、照顾老人、大量储蓄、放长眼光。文章说:如果你认为中国持续发展教育的愿望不会对未来20年有太大的影响,这儿有个7岁的上海小孩乐于用英语和你讨论这个话题。

  “虎妈战歌”

  1不准夜不归宿2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3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4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5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6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

  7不准有科目低于A

  8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9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10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虎妈”:美籍华裔蔡美儿

  差异-分析

  抹杀探索欲家长说一句孩子顶一句

  著名的国际教育巨头霍顿·米夫林哈考特集团教育专家克里斯分析说,中国基础教育属灌输知识类,美国是培养能力型。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中美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

  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灌输式的培养,家长和老师们通常会指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对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知识很有帮助。但另一方面,如果让孩子完全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话去“执行”,便会抹杀他们的探索欲和创造力。这也是造成当今社会家庭中“家长说一句,孩子顶一句的原因。”

  中美优势相融合最理想

  法晚记者上午连线著名心理学专家朱海南。他表示,中美两国不同的教育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现在的社会。最理想的模式,是将中美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相融合。

  也许,正如将女儿带回国上学后,又发现诸多不适的陆太太所说:“未来的很多孩子都会是没有国界的人,他们需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各种文化,各种模式,没有哪一种绝对的好。”

  本版文/记者 李莎 程磊 制图/李铭

(责任编辑:UN60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