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2年全国两会 > 2012年各地两会 > 2012年各地两会消息

2016年西安全面小康 初步形成国际化大都市框架

2012年01月18日04:58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向大会作报告 本报记者张杰摄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向大会作报告 本报记者张杰摄

  昨日上午9时,西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在陕西宾馆大礼堂开幕。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向大会作报告,他指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今后五年西安发展最鲜明的特征、最主要的任务。全市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谋划、来展开、来检验,形成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强大合力。

  西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董军主持大会,515名党员代表全市38万党员出席大会。

  过去五年

  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

  五年来,西安生产总值从1500亿元增加到3800亿元,翻了一番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位次前移,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居第一位。西安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61平方公里增加到415平方公里。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地铁二号线通车、一批特色小城镇和新农村建成、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大明宫遗址公园建成开放等一批民生工程,使西安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西安山水之城、华夏故都的轮廓初显。

  孙清云坦言,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比如:优势支柱产业规模不大,县域经济薄弱,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加快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繁重;经济社会转型中矛盾增多,社会管理创新亟待加强,城乡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力度还不够大,科技、文化、旅游等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领导干部在精神状态、工作标准、工作作风、执行力和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突出。

  今后五年

  国际化大都市框架初步形成

  孙清云说,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今后五年西安发展最鲜明的特征、最主要的任务。今后五年,西安将以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以造福西安人民为根本目的,实施优势产业支撑、先进文化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生态环境提升、民生持续改善、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六大战略,努力开创西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计划到2016年,西安的优势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城市交通拥堵有效缓解,地区生产总值从现在的3800亿元增加到8000亿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一些优势领域基本达到国际化城市的水平,国际化大都市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计划到2030年,西安在综合实力、市场体系、城市管理、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显著提高,建成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初步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基本齐备的国际化大都市。

  计划到2050年,西安全面实现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

  本报记者付亚娟王卫平

  未来5年西安民生路径图

  幼儿园小学有望半年内配校车

  优先满足偏远农村学校及寄宿制学校

  【报告原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加快学前教育建设,学前三年适龄儿童入园率95%以上,初中学龄学生入学率99.6%以上,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水平。为幼儿园、小学配备符合标准、数量充足的校车。

  【报告解读】西安市教育局:目前,《西安市校车管理办法》、《西安市校车配备方案》正在制订和完善。西安市将在今年上半年实施校车工程,全市幼儿园、小学将根据实际情况,陆续配备符合标准的校车。

  近日,市教育局已经与几个校车生产厂家进行对接,对企业所能生产的校车进行了考察,因为校车的国家标准还在制订中,一旦国标出台,双方就会很快签订订单。经考察,西安市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已摸清楚各个区县有多少学生需要接送,校车运行路况如何,路线如何安排等,并将按照接送学生人数以及路况不同来确定校车车型。由于厂家生产能力有限,供给西安的校车将分批次供货,因此,校车配备学校也将陆续进行,但会足量配备。校车首先满足偏远农村学校及寄宿制学校,因为这类学校学生们上学路况复杂,家庭离学校距离较远,对校车的需求更为迫切。

  西安校车将采用“政府主导、部门履职、公司管理、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由政府集中进行购买。

  据了解,西安市校车工程走到了全国前列,其中阎良区的校车改革工作被国家相关部门肯定,国家在制订校车标准时,就邀请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3级政府前往讨论。

  就业>>

  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

  【报告原文】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性全覆盖,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95%以上。

  【报告解读】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未来5年,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0万人以上。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等各类重点群体的就业安置工作;加强就业培训服务,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人口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此外,还要规范收入分配机制,完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城镇化>>

  打造草堂等60个重点镇

  【报告原文】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完善提升主城区服务功能,加快阎良、临潼、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以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为重点的城市组团,积极培育60个重点镇,全市城镇化率75%以上。

  【报告解读】西安市发改委:西安主城区将重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和强化商务商贸、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教育卫生等功能,使主城区成为现代服务业、各类人才、资源要素集聚的核心区域。阎良、临潼、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将主要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和产业转移。

  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等将建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优美的城市组团,主要打造区域特色,成为全市产业、要素、人口集聚的新兴城区。还将重点打造滦镇、新丰、草堂等60个中心镇,引导周边人口和特色产业向中心镇集聚,形成品牌突出、个性鲜明、功能独特、经济较为发达的重点镇。

  保障房覆盖面将达23%

  【报告原文】加快保障房建设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步伐,建设保障性住房33万套,覆盖面将达23%,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纳入保障房范围。完成85个城中村改造工作,启动3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回迁安置9.13万户、32.3万人。

  【报告解读】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将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保障和建设力度,新增廉租住房租金补贴9200户,通过新建、配建等方式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1883万平方米,33万套。其中,建设廉租住房250万平方米,5万套;新建经济适用住房620万平方米,9万套;通过政府、开发区和社会各类投资机构建设和筹集公共租赁住房373万平方米,11万套;新建限价商品房640万平方米,8万套。到2015年,西安市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达到23%。

  目前,西安市在建的公租房已经将低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大学生纳入了保障房范围。对于那些年满18周岁;具有就业地城镇暂住证(居住证);在就业城镇居住6个月以上,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外来人员均可到所在社区先登记申请,等公租房建成后按照程序进行分配。

  环境>>

  今年6月开始监测PM2.5

  【报告原文】建立空气质量PM2.5指标检测体系,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努力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报告解读】西安市环保局:去年,西安市已开始为监测PM2.5做前期准备,包括对人员进行培训等,并启动了PM2.5在城区6个监测子站的监测。于去年开始筹建的超级空气监测站,预计在今年6月建成,不光对PM2.5进行监测,同时也将臭氧浓度纳入监测范围。

  主城区将建公园逾20个

  【报告原文】加快建设山水城市,打造秦岭国家中央森林公园和国际生态保护示范区,完成渭河西安段综合整治工程,改造和恢复昆明池、雁鸣湖等河湖水系,全市生态水面达到7万亩以上。完成黑河水源地生态移民搬迁。

  城市绿化率、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6%、43%和4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率均超过9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报告解读】西安市水务局:西安将把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秦岭的利用、八水的恢复治理结合起来。做好太平峪、高冠峪、祥峪、丰峪、耿峪、太峪、汤峪的规范提升。

  把渭河打造成西安市的防洪安澜屏障和绿色环保景观长廊。渭河堤防外形成200米宽的绿色景观长廊,堤内形成15万亩自然生态景观滩地,沿渭1.5公里控制区内形成新的经济开发产业带。

  西安市发改委:西安市水资源目前相对短缺,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增加西安的水资源,改变西安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今后,西安还将借引汉济渭工程,建一个调节平原水的水库,为西安储存更多水资源。

  西安市市容园林局:未来5年,以明城墙、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为环线,建设主城区绿色环道;以关中环线、铁路沿线为通道,建设城乡一体绿色廊道;逐步实施和延伸唐城绿带工程。实施主城区公园景观建设工程,建设阿房宫公园、清凉山公园等20个以上公园,到2015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3平方米,建成区内500米半径就有一个可供市民休闲的广场或街头绿地。

  交通>>

  每年开建一条地铁

  【报告原文】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路网完善工程、引汉济渭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地铁1、3号线建成通车,4、5、6号线开工建设,通车里程达到95公里以上。

  【报告解读】西安市地铁办:地铁1号线计划到2013年9月建成通车;2号线南延伸段计划在2014年6月建成通车;3号线今年全面开工建设,按计划到2015年建成通车。地铁4号线、5号线、6号线的规划已完成,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定。这3条线路的规划年限是2012年至2018年,总长95.6公里。计划在2013年开建4号线,2014年开建5号线,2015年开建6号线。“十二五”期间,西安将每年开工新建一条地铁新线路,到2018年,西安地铁的通车里程将达到191.7公里,主城区地下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加快建设100个博物馆

  【报告原文】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快构建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把西安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心文化城市。加大对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快建设100个博物馆,将西安打造成国际知名的博物馆之城。

  【报告解读】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世界性、唯一性,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这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资源和依托。首先要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人应明白肩上的使命和责任,激发文化自觉性;其次,在文化发展中,牢牢把握方向;第三,文化人才和队伍的建设要纳入战略角度,培养全国拔尖人才和队伍迫在眉睫;第四,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资,多投资不收费的文化项目,让广大市民能自由享受到文化大餐;第五,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不要打着文化的幌子做纯商业的事情;第六,文化主管部门要起到领导作用,把文化阵地扩大,辐射到全市的各个角落。今年,将在全市开展群众文化技能大展示,从社区选拔到市级比赛,看西安谁更有文化。

  打造世园公园等旅游项目

  【报告原文】打造世园公园、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周至道文化展示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等一批重点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报告解读】西安市旅游局:未来五年,西安将实施“大旅游”战略,挖掘发展文化旅游,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合理开发秦岭等生态资源,构建城市周边生态休闲带。按照旅游业重点发展的文物观光、文化体验、生态旅游、都市旅游、祖庭朝拜、温泉度假、修学旅行、专门兴趣旅游、航空航天工业旅游等产品,总体形成以临潼、皇城区、秦岭、曲江等为重点的多核心布局。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付亚娟郭晓蓉王卫平陈思存卢红曼张小刚周艳涛采写

(责任编辑:UN60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