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嘉琛
2011年9月17日,合肥16岁少女周岩因拒绝同学陶汝坤求爱,头面部、颈部、胸部被对方用打火机点油烧伤。近日,周岩的母亲李女士在微博贴出女儿被毁容前后的对比照片,呼吁社会各界帮助和关注周岩。在求助信中,李女士多次强调陶汝坤的父母是“高干”,这让很多网友给肇事者贴上了“官二代”的标签。
陶汝坤的冲动之举给周岩造成了很大伤害,这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事实。周岩的家人希望肇事者能够受到法律制裁,是合情合理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受害者的家属,还是关注本案的网友,都不应过分突出陶汝坤的“官二代”标签。
强调肇事者的“官二代”身份,有可能导致情绪化的解读。从以往一些暴力伤害事件的经验来看,网友和媒体越是突出肇事者和受害者的家庭背景悬殊,越能渲染出一种弱势家庭遭人欺凌的悲情氛围,也越能迎合一些人“仇官”的偏见。但这种情绪化的解读,会让舆论的天平偏向受害者一方,不利于公众客观地评判案情。
强调肇事者的“官二代”身份,还有可能让复杂问题简单化。如果将这起事件简单地概括为“少女拒绝官二代求爱遭毁容”,经过一番口水仗和道德谴责,最终可能只给“官二代不仁”的偏见再添新证,却难以启发社会各界对案件本身的反思。一个未成年人因感情纠纷而诉诸暴力,这不仅与家庭教育有关,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当有所反思。
强调肇事者的“官二代”身份,甚至有可能影响司法机关的审判。在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案”中,肇事者药家鑫也曾被贴上“官二代”的标签。然而,当药家鑫在争议中被判死刑,受害者张妙的代理人张显才承认“官二代”的说法是自己捏造的。
除此之外,这起毁容事件的信源目前还比较单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受害者周岩的母亲,很难保证她不会选择性地提供信息。比如,她一再强调肇事者的父母是“高干”,但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陶汝坤的父母其实只是合肥市设计局和规划局的科级干部,“官二代”一说有待商榷。不过,无论陶汝坤是否是“官二代”,都不会影响到本案的核心事实:其一,陶汝坤的行为侵犯了周岩的身体健康权,涉嫌故意伤害;其二,肇事者是未成年人。
因此,我们不妨撕下贴在肇事者身上的“官二代”标签,让这件事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公正的解决。涉案双方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不隐瞒、不夸大,尽最大可能还原事实真相;司法机关审理此案时要以事实为基础,合理量刑,既不因为肇事者的家庭背景而轻判,也不能因为汹涌的网络舆论而重判;社会各界则要超越个案来反思未成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未成年人对生命、暴力、感情纠纷等有更加理性的认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