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岩被烧伤前后对比(图片来自家属微博) |
2月24日,一条“网曝安徽‘官二代’横行霸道,恋爱不成将少女毁容”的微博在网络上疯传。该微博称陶汝坤因追求少女周岩不成,将其烧成重伤。24日记者联系到受害者周岩的家属及其代理律师李智贤。李智贤称,目前陶汝坤仍被羁押,22日下午,当地警方已对周岩进行了伤情鉴定。(2月26日《北京晨报》)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就因为求爱被拒,竟然泼汽油烧对方,其心理之促狭令人感慨万千。毫无疑问,陶汝坤的恶行令人发指,理应依照法律进行惩处。除了事件恶劣,再加上陶汝坤背着“官二代”这枚标签,所以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大规模关注并倒逼现实程序依次跟进。舆论应该关注陶汝坤案,但必须厘清因何关注。
向施害者身上贴标签的方法并非第一次。还记得药家鑫吗?药家鑫开车撞人之后,怕农村人难缠,捅人八刀致死。当时,药家鑫下手之狠令国人愤慨,再加上传出其“军二代”的身份,公众舆论没有保持应有的客观立场,而是出于担心司法扭曲的缘由,无条件地选择站在受害者张妙一方,并由此引发一次又一次的舆论狂欢。
药家鑫最终认罪伏法,“军二代”也是编造之辞。但被人操控的舆论事后并没有得到社会层面的反思:药家人成了舆论的受害者,而且社会舆论也因此留下了伤痕,甚至一度噤声。现在,陶汝坤戴着“官二代“的标签出现了,社会舆论再一次露出了和药家鑫案一样的苗头:用站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案件的立场。
社会舆论之所以如此警惕戴有“官二代“、“富二代”、“军二代”标签的违法犯罪者,可以理解,因为现实生活中,司法最后可能因为这些特殊身份的存在而扭曲。而且,此类事件也屡有曝出,这直接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也就是说,“官二代”等只是表面上的靶子,公众舆论其实是替弱势群体发声,是在要求司法公正公平。
但“官二代”等并不是一枚理性的标签,更像是一个发泄情绪的帽子。因为,违法犯罪者有“官二代”、“富二代”,也有弱势群体,甚至后者的绝对数量远超前者。当一个人违法犯罪之后,社会舆论不应该用他所处的社会群体为他贴标签。群体是个中性词,不能用有色眼镜来看待它,就像不能搞地域歧视一样。
回到陶汝坤案,他的父母只不过是科级干部,在中国大地多如牛毛,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官二代”。而且,他针对周岩犯下的恶行和他的身份并没有关系,而与其不正常的心态有关系。此外,陶汝坤与周岩都还未成年,这件事是否应该进行社会层面的公开讨论也还有争议。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公众舆论应警惕自己。
更何况,贴标签还暗示着公众舆论在对某些群体进行围追堵截,生怕他们干涉司法。但这并非社会舆论的本分,通过药家鑫案我们可以看出,贴标签所付出的社会成本,远远大于其最后取得的成果,因为除了堵不完“官二代”,还有“富二代”,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弱势群体。因为没有天然正义的人和群体,所以标签无意义。
而且,公众舆论贴标签是舍近求远了,既然担心有人干涉司法,那就一眨不眨地紧盯司法,法律的准绳不因违法者的身份而扭曲,这就可以了。当公众舆论发现法律准绳扭曲、司法遭遇干涉到时候,再出来把这些人一一找出并晒在阳光下,这才是其应有之义。贴标签是把双刃剑,一不小心伤人伤己,公众舆论应当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