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女拒绝求爱遭毁容”事件引发公众反思青少年犯罪的深层次原因——
“树苗”长歪 “园丁”有责
本报记者 曹刚
两个本该在学校受教育的孩子,一个将长期与病痛斗争,另一个将在监狱里成长。近日,“少女拒绝求爱遭毁容”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赔偿金额、是否早恋等细节,双方各执一词,犯罪嫌疑人所谓“官二代”身份,也招致众多非议。
本报专访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徽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孔维钊,透视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家庭背景与犯罪无必然联系
不可否认,本起故意伤害案件引起强烈反响,与某些特定因素有关。孔维钊认为,如果不是最初的网帖里刻意渲染犯罪嫌疑人“官二代”的背景引发对立情绪,案件不会吸引网友和媒体这么多关注。
“从媒体披露的陶某某父母职务判断,谈不上有权有势的高官。事实上,没必要把目光聚焦在他的家庭背景上,这与犯罪行为并没有必然联系。”孔维钊介绍,自己十多年来接触过多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家庭背景各异,有的来自普通工人家庭,也有的来自农村。
“案件发生后,给双方家庭带来了极大痛苦,双方都是受害者。儿子犯下大错,害女孩一生,自己也丢了前途,将长期失去自由,陶家父母的心情可想而知。”孔维钊感慨地说,很多犯罪行为只是一念之差。有些孩子从小被父母溺爱,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抗压能力比较弱。“与其怪罪家庭背景,不如多反思教育。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抢劫是犯罪,接受完审讯后还问:‘警察叔叔,我能不能回家?"
所谓的“官二代”背景引发不少网友质疑:嫌疑人父母在案发后有没有以权谋私,多方周旋,甚至阻碍司法公正。孔维钊分析,目前这种说法并不存在。“从公安机关公布的信息看,陶某某行凶次日被依法刑事拘留,至今一直羁押在合肥市第一看守所。今年2月24日下午,被害人周某到公安局法医门诊验伤。整个办案过程,从程序上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家长、老师共担“园丁”之责
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球性社会问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孔维钊不认同,“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远谈不上‘大公害’。”他认为,未成年人分辨是非能力差,引导不善易误入歧途。错误根源,在成人社会。"树苗’之所以在成长中歪斜,是因为缺少及时修剪,错在‘园丁’。”
孔维钊解释,家庭、学校等多方共担“园丁”的责任,一些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是因为早期出现不良行为时,“园丁”粗心大意,监管不力,没及时纠偏。“这起恶性案件值得许多家长和老师思考。”
父母有没有和女儿聊过“恋爱这回事”,还是一味回避或严令禁止?有没有开导她如何对待同学追求,又怎样巧妙拒绝,不让对方难堪?有没有教她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有没有告诉她,学校里除了学知识、考高分,还要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懂得分辨哪些人可以做朋友?
男孩的父母每周花多少时间和儿子沟通?有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而不是习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代替孩子作决定?有没有因为忙于工作,忽视教育?有没有在不自觉间,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错误的影响?
孔维钊接触未成年人犯罪有10多年,遇到过不少案例,都有相似模式:“忙碌的家长,犯罪的孩子”。“一些家长不善于面对挫折,在工作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正确的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他说,“看到孩子夜不归宿、不愿沟通时,家长应调整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味责怪。”
政府应重视发展矫治机构
“园丁’还包括学校、政府和社会。”孔维钊进一步追问:发现学生遇到感情问题,学校有没有心平气和做个案辅导?有没有给学生起码的理解和尊重?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孩子,政府和社会有没有提供足够多矫治机构?能不能以平等的目光看待接受矫治的孩子?
孔维钊介绍,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亟需专业的矫治机构帮助。比如香港的男童院、女童院等,青少年在专业社工的辅导下,接受社群活动训练、个案及小组辅导、参与社区服务,逐渐改过自新。“我国工读学校的作用类似,但目前的生存发展举步维艰。”孔维钊坦言,除上海等少数省市发展较好外,全国工读学校逐年减少,安徽省目前只剩一所。
“这反映出我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手段的欠缺。社会抱有广泛成见,把工读学校误认为关押少年犯的地方,是‘坏孩子集中营’。家长害怕孩子被贴上不良少年的标签,爱面子,不愿送子女上工读学校。多数工读学校面临招生难、校外延伸教育欠缺等困难。”孔维钊呼吁,政府应重视发展相关矫治机构,配备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及早介入孩子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远离人生歧路。“全社会也要改变观念,工读学校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专门学校,并不会使用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强制手段。”
保护未成年人不公开审理
身为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孔维钊特别强调“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无论是对被害人,还是对犯罪嫌疑人,都应本着尊重的原则,严格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他介绍,2001年4月12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施行。第13条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决前,审判人员不得向外界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许多媒体在案件被网络曝光后,详细报道犯罪嫌疑人陶某某的身份信息,操作并不规范。”孔维钊直言,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未成熟,社会阅历有限,从充分体现保护青少年和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应慎重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合肥公安机关此前5个月一直没有披露案情,合情合理,否则反而要犯错误。”
同样本着保护原则,孔维钊判断,这起案件不会公开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1条指出,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如果有必要公开审理的,必须经过本院院长批准,并且应限制旁听人数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