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黄岛爆炸事故阴霾尚未消除,一则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将落子青岛的消息又引来外界对青岛的高度关注。
“项目截止到目前还没通过国家的审批。”11月26日,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炼化)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其中,“项目”是指其规划的“百万吨级乙烯项目”。
早在今年4月8日,青岛炼化发布“百万吨级乙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信息及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的公告。公告称,作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控股子公司,青岛炼化拟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工业园区内建设百万吨级乙烯项目,目前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初步编制完成。而项目位于青岛炼化现有厂区东侧和北侧。
消息一出,引来各界关住。
“乙烯项目”再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更将一向低调的青岛炼化推向幕前。如今,随着黄岛“11·22”爆炸事故的发生,人们再次审视这一备受争议的项目。
在外界,青岛一直以“旅游城市”闻名。然而,黄岛“11·22”爆炸事故撕开了青岛的另一面:庞大的化工产业。而青岛炼化“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欲落地青岛,更让这座旅游城市倍感纠结。
乙烯项目欲落子黄岛
从黄岛汽车站乘车向北,20余分钟后,达到胶州湾。青岛炼化等众多化工企业林立于此。
11月27日,青岛炼化北门一路之隔,有一片空地被圈起,伸向胶州湾。该公司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此为乙烯项目公示的建设位置。
早在4月8日,青岛炼化发布“百万吨级乙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信息及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的公告。公告称,青岛炼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控股子公司,拟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工业园区内建设百万吨级乙烯项目,目前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初步编制完成。青岛炼化一董姓工程师对此介绍,本项目在当月19日结束公示,其是利用炼油副产品液化石油气(LPG)、乙烷、液化天然气(LNG)副产品轻烃等为原料。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炼化于2008年6月建成投产,总投资126亿元,是我国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单系列千万吨级炼油项目。该工程师进一步解释,百万吨乙烯项目则是在此基础上投资建设。公示内容表明,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94.72公顷,总投资187.9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0.28亿元,建设周期为3年。
11月底,记者在该石化工业园了解到,区域内除聚集着青岛炼化、丽东化工等化工企业外,青岛培育的海尔、海信、澳柯玛等知名品牌及上汽五菱、汉缆等企业均驻扎于此。青岛炼化内部人士江阳(化名)向记者介绍,青岛为争取这一项目,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在积极努力,历程颇为艰难。
一组公开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国内乙烯能力将达2556万吨/年,当量需求为3880万吨,自给率约为65%。2015年山东省乙烯当量消费量将超过400万吨,而目前山东省仅有乙烯生产能力85万吨/年。江阳介绍,这意味着乙烯项目产品的巨大市场空缺,按照石化行业定额测算,该项目可直接安排就业岗位上千个。而所生产的塑料产品,可解决区域内家电、汽车企业和塑料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
安全之忧
青岛因此还会再有蓝天吗?胶州湾还能吃到海鲜吗……在乙烯项目公示之初,与青岛炼化的低调相比,青岛居民对该项目则有不少担忧,并发生市民集体抗议。“11·22”爆炸事故让当地居民再度审视该项目,批评声、反对声更为激烈。
青岛市野生动物救助协会副会长张世平对记者表示,针对每一项化工项目,无不担心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跑、冒、滴、漏”等情况。在他印象中,对任何化工项目,直观的印象就是无法回避对当地水、空气的污染。该项目与青岛中心市区直线距离十多公里,冬天常常刮西北风,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空气将直接覆盖青岛。市民刘强(化名)说,今年4月,青岛市民代表曾直接向青岛炼化方面发出反对声音。按照青岛炼化的答复,其每年30万吨液化气要靠17000辆(次)“危化车”向外运输,为消化自身的产出和过剩产能,乙烯项目酝酿诞生。更有多名当地居民透露,炼油的产业链开始着力往以“塑料”物料为主体的化工产业链顺延,但青岛炼化这一产业顺延、配套所带来的危险,并不完全是乙烯生产自身的危险,更重要的是产业格局的危险。上述居民颇为担忧地说,即使青岛炼化自身的环保在可控范围,以其乙烯原料为龙头的中小塑化产品加工企业,会在青岛周边乃至整个半岛蓬勃发展,它们能否可控,显然是更大的问题。
张世平坦言,黄岛及其周边遍布湿地,是青岛的主要湿地区域,每年有大量野生动物、迁徙鸟类在此休憩、繁衍,而随着更多化工产业链的延伸、布局,将辐射恶化整个半岛产业群,也将破坏其整个原本完善的生态体系。
记者注意到,乙烯对人的“健康危害”一栏中明确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对于上述质疑,青岛炼化则表达着不同的声音。
“民众还是在用上世纪的化工印象来看待现在的化工项目。”江阳告诉记者,如今炼油等项目早已脱离了低层次阶段,既不同于大连等地的化工产业,更不同于地方小化工。以青岛炼油而言,拥有1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废水实现100%回收利用,一年废气排放量仅相当于200辆轿车一年的排放量。
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在青岛当地媒体发文称,我国大部分乙烯装置都以石脑油为原料,成本高、收率低、来源有限,已成为我国乙烯工业发展的瓶颈。而规划中青岛炼化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可以通过深化利用青岛炼化副产品液化石油气及干气中乙烷资源,优化整合青岛液化天然气 (LNG)项目乙烷、丙烷资源及中国石化周边企业液化气资源,为本项目提供充足的轻质原料。
费维扬认为,黄岛区域内如海尔、海信等一大批家电、汽车、电缆和塑料加工企业,对优质聚烯烃塑料原料的需求,青岛炼化百万吨级乙烯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区域产业链、带动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起到带动作用。
江阳对此同样认为,此项目具有原料最轻、乙烯收率高、能耗低、排放少等明显优势。其炼油项目与乙烯项目是为互补关系,排放物相互利用,如炼油排放2个污染物,乙烯排放10个污染物,利用其互补关系产生的排放物则是8个,并不是12个。他算了这样一笔账: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项目相比,可望提高双烯收率约15%,降低能耗约10%。他坦言,该项目建成后将左右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对国内化工产业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效益。
化工扩张
“爆炸事故发生后,青岛化工产业受其影响如何,目前还不明朗。”12月5日,当地一政府官员告诉记者。
上述官员介绍,青岛目前的化工布局是时任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的“力作”,其在任期间大力招商、推动青岛化工企业落户。公开资料表明,2004年,青岛市在黄岛区划出黄岛区国际物流贸易服务片区和黄岛区重石化工业片区,2006年,由中石化、山东省、青岛市共同出资设立的青岛炼化公司千万吨级“青岛大炼油”工程开工建设,2008年投产。
在此基础上,青岛正式拉开了石化产业的大幕。2008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拟定《青岛市石化基地产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到“化工企业多位于老市区,布局不合理,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在新的区域布局上,“规划”介绍,欲将黄岛部分区域规划为石化基地,民营炼化厂纷纷落户黄岛石化区。记者获悉,当前当地政府已在黄岛规划一定区域,针对韩国、日本等外资化工企业进行招商引资。
毫无疑问,石油行业是“赚钱快”的行业之一。见效时间快,利润高,一个项目落地之后,很快可以给地方带来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税收。其在地处青岛的黄岛受宠也是一种必然。来自当地媒体公开报道,2013年,山东青岛前三季度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723亿元,其中石化产业链涉及的集聚区产值接近900亿元。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石油行业属于最赚钱的行业之一,这使得各个城市都在竞相争抢包括PX在内的项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介绍,黄岛位于环渤海地区,地处胶州湾,拥有深水港,同时能在冬天保持水运畅通。在他看来,这也是石化资本蜂拥而至的一个因素。
而来自公开资料显示,黄岛区与青岛老市区隔海相望,相距仅2.26海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