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ttps://photo.sohu.com/51/03/Img205090351.gif) |
|
|
|
|
|
不要让一碗水都成为奢侈 在西部干旱地区,孩子们上学前只能噙一口水洗脸……
母亲们只有一瓢浑水煮饭……
人们常年不洗澡…… 她们不是不讲卫生,而是实在缺水。 那里的人们每天要走几里甚至几十里路去取水。旱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碗水是油,两碗水是奶,三碗水才是水! 在辽阔的西部,还有近千万的母亲在与严重缺水苦苦搏斗,她们在想水、盼水、哭水、梦水,向五湖四海呼唤水。 积德行善、扶危济困是做人的美德,伸出您的双手,奉献您的爱心,儿童少吃一包零食,妇女少用一盒化妆品,男性少抽一包香烟,家庭少吃一顿肉,企业少喝一次酒,给西部母亲一份绿色的希望,共建“大地之爱·母亲水窖”,不要再让一碗水都成为奢侈! >>【募水行动宣言:全文】 |
|
|
|
如果仔细搜一搜你身边,你会发现,有很多水被你无意的浪费掉,如果把这些水节约起来,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水资源。这些水对于你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对于干渴的西部来说,却比金钱还宝贵。让我们把这些水节约起来,把这部分节约起来的费用用到援建西部母亲水窖上来吧!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那么简单,那么轻松,而对西部来说,却是一种奢望。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搜水、节水,轻松助水!——搜狐搜水,节水助水(点击发言)
|
|
|
|
|
|
|
这个老人早晨8时就在井边等水了,已经11时了,老人还在等,村子里的人说她还要再等两个小时才能打上水。记者把一瓶矿泉水送给了老人,老人拿着矿泉水惊讶地看着,两个手抱着不停地说,这水清得很,清得很,她从来没见过这么清的水!
|
|
|
|
看着满脸又是泥又是汗的村民,记者让他洗把脸,村民摇摇头说:"清水是喝的,不能洗脸用,等洗过别的东西后才能洗脸用.当问他人生最大愿望是什么时,他说:"三个月下次大雨,家里的'集雨窖'集满水,如有足够的水,就能洗个澡。
|
|
|
|
村干部介绍说,六个社共600多人的生活用水全指着这一眼泉。其中最远的一户人家离这里有10里地,往返至少需要两小时。如果天旱,得再等两三个小时让泉水蓄到一定程度才能打水。
|
|
|
|
小姑娘翠翠在提水回家时,滑到山沟里,幸好荆棘挡住救了她一命,但她的腿已被磕得鲜血直流。她顽强地爬到山路上,伤心得哭了。她伤心的不是伤口的疼痛,而是看到自己提的水洒了一地。她首先想的不是包扎伤口,而是要回去再提一桶水。
|
|
|
|
妈妈说一共给我洗过26次衣服。"13岁的军军是甘肃省永靖县杨塔乡松树湾村人,8月5日,他告诉记者长这么大才穿过一次新衣服。逢上过年和夏天,妈妈才给自己洗上两次衣服。
|
|
|
|
人、畜吃水都很困难,自然植被更无从谈起。几百公里的行程中,记者只在有人居住的村庄附近才能看到稀疏的树木。因极度缺水,这里生态环境年年在恶化,导致水资源更加匮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盼水望眼欲穿。
|
|
|
|
早上洗脸,妈妈含一口水,给每个孩子脸上喷一口,孩子抹抹就算完了。还有一次,他们到农户家里作调查时,女主人请他们喝水,小孩一看到水就马上过来拿,结果把水碰泼在桌子上。妈妈要打孩子,孩子顾不得挨打,伸出舌头在桌子上把水全舔了。
|
|
|
|
想想吧,城市的市民用一次厕所,就得冲掉十来升可以饮用的干净水。没准刷个牙就要耗掉不止三斤水。中国缺水,可是人们普遍缺少节水意识。看来只有在极度缺水的黄土高原上生活几天,才能触动人们的神经。
|
|
|
|
在村民王有录家的房檐下接出三片瓦,下面分别摆着三只水桶,房檐上的雨水顺着瓦片流到水桶里。王有录把水倒进铺着一层草垫的"过滤池"中。冬天的雪水也是这样收集的,先用铁锹把地上的雪送上屋顶,待雪融化后再流入水桶,村民一辈子没见过水龙头.
|
|
|
|
井干窖枯河断流,渴得麻雀喝柴油"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由于缺水,卫生条件差,导致了许多疾病,直接影响到妇女的健康;由于缺水,粮食产量低,人们的生计都成问题,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导致了贫困和愚昧.
|
|
|
|
母亲水窖项目实施近两年了,到2001年底,已完成集雨水窖54050眼,小型供水工程731处,遍布以西部为主的15个省区市的159个县,受益人口达38.47万人,工程优良率达98%。老百姓说:"水窖是妇联送给我们的一个儿子。
|
|
|
|
据悉,目前西部已有15个省区的近60万群众受益于该项目。为了扩大项目的受益面,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开展"大地之爱·母亲水窖" 续写行动,进一步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支持、关注西部,关注贫困,关注缺水地区的母亲和儿童。
|
|
|
|
|
![](/images/banner.gif)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