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一排排西方政治的探照灯又开始聚焦北京。所谓人权、西藏问题等惯性及硬性压力尚未消退,又以达尔富尔问题挑起责任外交的议题。新春伊始,西方某些势力对中国的偏见和臆想,出现了一次爆发,“奥运政治化”,一时间甚嚣尘上。

  针对国外一些人别有用心地鼓动抵制北京奥运会,美国总统布什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专访时说,“我将参加奥运会。奥运会在我看来是一个体育事件。”他还表示不会利用奥运会公开谈论政治问题……[详细]

 ☆ 斯皮尔伯格的“辞职”风波
  2008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天对于北京奥组委和中国驻外使馆来说,他们要谨慎应对一条与北京奥运有关的不平常的消息:片酬7500万美元的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突然决定,“辞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的职务。原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中国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良知”使他无法继续指导奥运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大型表演……[详细]
 ☆ “奥运搬迁”的事实性错误报道

  2007年6月,一个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非政府组织“住房权利和驱逐住客问题中心”将“2008年破坏住房权利奖”颁给了中国,声称“为了举办奥运会,(从申奥成功)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时,中国在北京强行迁移125万人”。得出上述结论的根据是“基于中国政府的声明和文件所做出的现场调查”,至于是哪些声明和文件,以及在哪里做出的调查,该报告并没有指出……[详细]

 ☆ 耸人听闻的“奥运泡沫”
  “那是2008年8月25日,北京奥运结束后一天。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以2657点收市,和2007年之初的水平一样。奥运热潮在消退,投资者抽身的速度和他们扎进来的速度一样快,而且市场在瓦解。”这是2007年8月美国《商业周刊》描绘的一些预言者眼中的“末日景象”。文章随后指出,在经济学家看来,“后奥运”的破产十分不可能……[详细]
 ☆ 不存在的“奥运猪”与存在的安全食品

  2007年8月6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中国将秘密为奥运养猪》一文说,“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官方猪肉供应商将在秘密地点以有机方式饲养生猪,为运动员提供安全猪肉”。文章说供应商千禧鹤集团为养“奥运猪”采取了“特别措施”。随后,许多媒体对“奥运猪”进行了轮番炒作报道,说该公司专门建立了10个秘密饲养基地……[详细]

 ☆ 难以比赛的天气状况?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接受美国CNN采访时表示,北京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过高,一些格外需要耐力的项目,如长跑和自行车,可能会被推迟或改到另一天。随后国际奥运会进一步指出,对于这些项目,可能会推迟几个小时,而非几天。这一采访被美国《时代》周刊、英国《卫报》、德国《明镜》相继引用,将对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的质疑进一步推向高潮……[详细]
 ☆ 北京“交通加减法”

  2008年初,有关北京奥运交通管制的报道频频见诸国外报端,其中颇令人玩味的是,许多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限行”二字。《纽约时报》等美国几家主流报刊直接打出“北京奥运期间将禁止过半机动车出行”的标题。而相较于对“限行”一词的热衷,几乎所有媒体对北京缓解交通拥堵其他方面的努力却只字未提,不免给人一种印象,北京奥运交通“限”字当头……[详细]

 ☆ 《圣经》“禁令”无中生有
  2007年底,美国天主教新闻社报道说,北京奥组委公布了一份禁止带入奥运村的物品清单,“《圣经》竟然在被禁物品之列”。报道还称,奥运会主办方禁止运动员携带任何宗教物品进入奥运设施。对于这一“禁令”,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美国的福克斯电视台甚至声称:“中国不仅禁止《圣经》,而且禁止任何具有宗教象征性的物品”……[详细]
 ☆ 流动人口管理与政治无关

  2008年1月9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其网站上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加强劳工管理政策”的文章。该文说,在今年夏天北京奥运会召开前,中国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中国的民工们今后在注册居住许可时将必须表明自己的政治从属关系”。该文援引人权组织“人权观察”观察员尼古拉斯的话说,“中国这么做的动机非常明显,那就是在奥运会前将北京不希望看到的人清理出首都”……[详细]

 ☆ 流言炒作外国记者“黑名单”
  在最近对北京奥运掀起的种种与体育本身无关的指责声浪中,外国媒体往往也成为炒作的题材,并借之以对中国的新闻环境进行攻击。一些国外的报道往往无视中国为方便境外采访而颁布的政策和做出的切实努力,总是人为的把境外媒体塑造成受不公待遇的群体,把日益改善的中国新闻环境带来的亮色进行灰色处理,散播中国政府钳制境外传媒、监控来华境外记者的言论……[详细]
 ☆ 奥运礼仪小姐:美丽无罪

  2007年6月开始进行的奥运会礼仪小姐选拔,吸引了海内外媒体、民众的广泛关注。2007年11月2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明年的北京奥运需要数百名年轻妇女担任颁奖司仪,但奥运策划者们表示,只有那些个子高、美丽、身材好的女子才合适。”“中国招聘广告频频提出身高、年龄要求,是对《劳动法》中有关禁止歧视的条款‘执行不力’”……[详细]

☆ 他们为什么拿北京奥运说事儿?

  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瑞士洛桑参加国际排联会议的北京奥组委委员、高级顾问、原中国奥委会秘书长、亚洲排联主席魏纪中先生谈起海外媒体对北京奥运的种种误读、曲解和歪曲,显得格外冷静。

  魏纪中:目前西方有些媒体比较集中地对北京奥运会加以指责,我认为,是因为奥运会临近了,少数人,急于利用奥运会对北京施加压力,以图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这些人的背后,肯定有一些反华势力……[详细]


热点专题 更多>>
买房还是炒股?
法国的另一种声音
大熊猫北京行
冷静面对西方嘈杂舆论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