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美国、印度、中国三方无法达成共识,愤而放弃之后,WTO总干事拉米宣布历时7年之久的多哈回合谈判终以失败告终。
这一消息引起全球性的关注,这一次失败究竟原因何在,谁该为多哈回合受阻负责?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呢?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
|
2001年11月发起的多哈回合谈判最初计划在2004年年底达成协议,并确定了8个谈判领域,分别是: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以及贸易和发展问题,是到目前为止目标最宏伟、参与方最多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
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上,由于各成员国无法达成共识,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不能按最初计划在2005年1月1日前结束。其中,农业问题成为分歧的核心。
2004年8月,世贸组织总理事会议上达成《多哈回合框架协议》,同意将结束时间推迟到2006年底。协议明确规定美国及欧盟逐步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及降低进口关税,为全面达成协议跨出了重要一步。
2005年12月13日,本次重点是推进世贸多哈回合谈判,使之能够在2006年底最后期限前结束。但是由于各方利益的冲突和矛盾,2006年7月27号,多哈回合谈判全面中止。
2007年1月,谈判再次恢复,但依旧无果而终。这不禁让人们担心本次多哈回合谈判能否走出困境。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今年年底前无法达成协议,多哈回合谈判将面临被长期搁置的风险。
2008年7月21日,来自35个主要世贸组织成员的贸易和农业部长在日内瓦聚会,试图在一周时间内就多哈回合谈判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取得突破。但几天来,谈判难以取得进展,原定一周的会期被迫延长。旨在寻求多哈回合谈判关键性突破的世界贸易组织小型部长会议在经过9天的讨价还价后,7月29日还是以失败告终。
有参与谈判的代表认为,美国之所以一步不让,目的是为了在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问题上把谈判拖死,不让其进入下一个敏感问题、美国的软肋--棉花问题。在棉花问题上,美国一方面始终不肯完全取消国内棉花补贴,另一方面却要求发展中成员削减棉花进口关税。[详细]
部分发达国家把多哈谈判失败归咎为中国和印度。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正式回应这种指责:“导致失败的原因是特殊保障机制问题,中方发挥积极作用,没有责任。”[详细]
多哈回合的失败,也意味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失败。如果世贸体系崩溃,受冲击最大的并不是欧美等先进国家,也不是第三世界国家,而将是崛起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