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嘉宾:张斌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视频实录

HOT

G20金融峰会能否为全球经济觅得良方

  G20会议上,通过各个主要政策制定者的表态,合作的成效,能不能够为实体经济恢复建立新的信心,全球货币体系的制度构架,有没有可能做进一步的改善…[详细]

主要观点

嘉宾介绍

  张斌,中国社会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社会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

第一时评

  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继续推动全球化进程方面能不能够作出更有利的承诺;经济刺激计划,包括金融监管的措施,能不能够给投资者、给各国实体经济带来进一步信心的提升。这是衡量G20金融峰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详细>>

  两个大集团的经济面临的约束不一样,希望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美国不遗余力的推出这些政策,尽管有风险,但是这些风险可能会转嫁给外部,这就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担心。欧洲的情况不一样,欧洲很难,不像美国是一个整体,首先向谁融资是一个问题。详细>>

  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大家关注都在欧洲和美国,对发展中国家关注是非常不够的,其实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受挫情况更严重,有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仅仅是失业问题,可能是生存问题,其实强调对发展中国家的救助是非常迫切和需要的。详细>>

  中国在争取一个公平的地位,争取一个平等合作的地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感情,只有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易,这样我们能够达到更多的交易、更多的成果。对中国问题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非常的谨慎、小心,我们这个时候还应该埋头看自己内部的很多结构性的问题,推进国内的改革。详细>>

用户: 匿名: 隐藏IP

相关新闻  
20国峰会举行 商讨应对金融危机对策
萨科齐联手默克尔再提退出威胁 法德逼英美让步
英国首相布朗称G20峰会将很快通过经济复苏计划
中国实际行动履行峰会承诺 多渠道发展贸易融资
往期回顾  
南沙争端是中国发展强大海军的契机
能源外交失灵 俄罗斯如何应对危机
朝韩关系缺少沟通 回暖尚需时日
政府如何汲取民智以应对危机
经济危机与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上期回顾   更多>>

  孟祥青:我们说海洋权益争端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是主要有四大内容:一个是海洋划界争端,一个是岛礁归属争端,一个是海洋资源的开发争端,最后就是海洋战略通道控制保障争端。这四大争端可以说是当前海洋争端的最主要的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争端加剧了,这个加剧有一定的背景。通过人类几百年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尤其是二十世纪,人类的科学技术、工业化的进程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新的高度。意味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广、越来越多了。这种需求的增加和陆地资源相对越来越减少发生了巨大的矛盾,所以人类把目光投向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向海洋,一个是向外太空。

  最近这些年,不仅是南海,比如说两极,北极南极,这些年,美国、俄罗斯、挪威、北欧这些国家都在争夺北极的主权。包括几年前俄罗斯的核潜艇到北极的水下去插国旗,宣布这一地区的主权。为什么到北极的水下插国旗呢?我们知道北极这些年由于冰带的融化,融化以后,北极成为一个战略通道。过去被广大的浮冰覆盖的时候,它不是一个通道,现在融化以后,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海上通道,可以缩短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距离。未来谁占据了通道,就占据了重大的战略资源。更不用说北极的矿产资源、渔业资源。所以未来谁占领了北极,就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如果在冲之鸟的行为,它不是一个岛,就是一个礁盘,上世纪日本政府在礁盘上做了很多的人工设施,最近几年日本政府派人登礁盘,在上面设了一个主权标志,还经常派科学家去考察,把这个地区划归了日本地方政府管理,命名为一个正式的岛,甚至把它行政区划都划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花这么多钱在礁盘上修设施的时候,我们中国人觉得日本人真是有钱,把这么多钱扔在海里,就这么一个礁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看到它的意义很大。现在如果按照国际法、海洋法,把它变成岛难度很大。但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如果说它长期的管理、长期的经营,并且通过人工的设施把它扩大,如果未来的海洋法继续发展,有可能把它作为一个岛的话,他就可以申请到12海里的领海,可以以这个岛为极限申请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大大超出了日本本土的范围。日本从长远的角度想把这个礁变成一个岛。这些年围绕着独岛之争、钓鱼岛的争执、南海争执,都是在这些大背景下产生的。

  大量事实证明南沙群岛是中国最早发现、经营的

  孟祥青:可以说就在两千多年以前,在汉朝的时候,中国人最早发现了这个地区。早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杨孚的人写了《异物志》这本书,他说叫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到了三国,三国东吴有一个将领叫康泰,他写了一本书叫《扶南传》,他不仅提到了南沙群岛,而且对南沙群岛的形态做了各种描述。到了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曾经我们中国人把南沙、南海称为石塘、长沙,有千里石塘、千里长沙,后来有万里石塘、万里长沙,都是对当时的南沙群岛的称谓。后来对南海地理位置的记载更为详细。汪大渊所著的《岛夷志略》,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依据。清代有一本书叫《更路薄》,记载了中国海南岛移民习用的南沙岛的各个州、滩,做了具体的描述。南沙有73个地名。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中国也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我们有很多历史依据,比如说1869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的情况。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海南每年有海船驶往岛上。清代以来,我国都有人到南沙群岛捕鱼,文昌、琼海两县去的人最多。每年从这两地去的渔船大概有十几条,甚至二十多条之多。这个依据都很多。

  与此同时,刚才我们提到《更路薄》,这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南沙活动的航海指南。积累了许多人航行实践经验的集体创作。而且它孕育于明代后,不断完善,记载着渔民从海南岛、文昌县的青兰或者琼海县启航,航行到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航向都写得非常清楚。我们再看民国政府以来,民国以来,我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中外史料都有详细的记载。我举一个例子,日本人有一本书叫做《暴风之岛》,记载了1918年组织的探险队到达了北子岛时发现了文昌县海口人。1933年日本三好何松伟到南沙岛调查的时候,看到有中国人两名,就住在岛上经营。南子岛有中国人三名,也住在那里。比如说《日本西南群岛概况》记载,中叶岛有渔民栽种甘薯,昔日有中华民国移民居住于该岛,并种植。与此同时,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依据,我们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权。最迟到元代,《元史》、《地理志》、《元代疆域图序》都记载了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也巡查了南沙群岛。

  到了清代以后,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一些地图上面,对南沙群岛行使了行政管辖。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1755年的《皇清各直省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图》,都把南沙群岛列入了中国半途。1942和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的参谋 部、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成了水路地图审查委员会,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名称,总共132个,分属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管辖。1933年法国侵占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中业岛,当时立即遭到我国渔民在这一地区的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提出了强烈的抗议。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路地图审查委员会还编印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表明了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沙诸岛,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后来的《波茨坦公告》的精神,中国的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了高级官员专门接收日本侵占的南沙岛礁,还举行了接收仪式,接收仪式举行完了以后,专门在岛上立了主权的纪念碑。

  到了新中国以后,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公布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标准地名。刚才还有一个依据我觉得也很重要,1947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当时是195个,而且已经公布施行了。所以我们从以上大量的事实,可以看到南沙群岛是中国最早发现、而且开发经营。中国政府早就对南沙群岛实施了行政管辖,而且这种管辖是持续的没有中断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孟祥青:首先,在二战以后,根据波茨坦公告和雅尔塔协议的精神,要求战败的日本无条件的归还所占地中国的一切领土及其主权。我记得日本当时除了我们的民国政府专门到南沙群岛举行了收回主权的仪式立了界碑以后,1952年日本政府专门发表了一个申明,明确的放弃日本在台湾、澎湖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一切主权和权利要求。这个声名当时是明确发布的。还有很多法理依据。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世界主要国家,国际舆论出版物都一致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比如说英国海军部测绘局1912年编印的中国航海志多处载明南沙群岛有中国人的足迹。1972年英国驻新加坡高级官员说,斯普拉特利岛为广东省的一部分,在战后归还中国,我们找不到它曾被其他任何国家占有的迹象。因此只能认为它为共产党所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再比如说,法国的地图也都是把南沙群岛标为中国。再比如说,日本1966年出版的新中国年鉴,这是他的一个权威的年鉴,说中国的沿海县,北从辽东半岛到南沙群岛一万一千多公里,1972年出版的世界年鉴,这也是日本出版的,除中国大陆部分的领土外,有海南岛、台湾、澎湖列岛,及中沙、南沙各群岛。美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在它的出版物、一些权威的地图中,也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举两个例子,一个就是,1961年美国出版的哥伦比亚利平科特世界地名辞典写到,南沙群岛是南中国海的中国属地,广东省一部分。1971年美国出版的世界各国区划百科全书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几个群岛,其中最大的是海南岛,在南海岸附近,其他群岛包括南中国海的一些礁石和群岛。这些礁石和群岛包括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

  所谓的南海问题是指70年代后周边部分国家强占南沙岛礁

  看一下我们周边的国家。我们现在讲的南海问题,在历史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或者说七十年代以前不存在问题。所谓的南海问题就是七十年代以后,周边一些国家开始使用军事的手段,用武力强占我们的南沙岛礁,并且不断的提出对南海的主权权益,使才它成为问题。周边的这些国家,首先是越南,在1956年6月15号,当时外交部副部长会见我国驻越南领事馆临时代办,他说根据越南方面的资料,从历史上看,西沙、南沙群岛应该属于越南。当时在座越南外交部亚洲司的代司长说从历史上看,西南沙群岛早在宋朝时就已属中国。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证据,1958年的9月4号,我国政府发表了一个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申明,适用于中国一切领土,包括南沙诸岛。当时越南人民日报于9月6号详细报道了这个申明,越南总理在9月14号向周总理表示承认和赞同这一申明。越南是从1975年开始改变这个态度的。1974年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学校地理教科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一个课程中是这样写的,从南沙、西沙各岛到海南岛、台湾岛构成了一道保卫中国大陆的长城。他在1974年还是承认南沙群岛中国的领土。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在五六十年代都承认南海诸岛是中国的领土。除了这些国际法理依据,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国际会议、国际文件也都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主权。首先就是1951年旧金山的对日和约会议,明确规定日本应该放弃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1955年10月27号,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第一届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的飞行会议,出席这一次会议的有16个国家和地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力这些国家以外,当时的南越和中国的台湾当局也都派代表参加会议。大会由菲律宾首席代表担任主席,法国首席代表为大会第一副主席,这个会议明确认为南海诸岛中的东沙、西沙、南沙诸岛位于太平洋的要冲,这些地区的气象报告对国际民航的飞行安全关系重大。所以与会代表通过了一个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大概要求是每天要四次观测,保证飞行安全。当时通过这项决议的时候,包括菲律宾、南越的代表都在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代表对这个提出异议或者保留意见。没有人提出质疑。所以从这些可以显示,这些国际会议都认可这一点。包括各方承诺要遵守这样一些协议,当时都做了承诺。

  所以具体来讲,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南海问题不是问题,南沙群岛的主权争议也没有争议。这些情况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七十年代以后。

  孟祥青:正像你说的,有人把2009年称为中国主权年。在南海和中国的钓鱼岛,有关国家不仅一再的对这些应该属于中国领土的地区宣示主权。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动作。比如说菲律宾的国会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3月10号阿罗约总统正式签署了这个法案。这个法案不仅把我们中沙群岛的黄连岛,也把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正式划归了菲律宾领土。比如说马来西亚的总理多次到我们南沙群岛弹丸礁宣示主权。包括越南政府对我们在西沙、南沙派海监船进行正当的巡视提出抗议等等。有关国家开始强占我们的南沙岛礁有几个重要的背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就开始强占南沙岛礁了,具体说越南是占的最多的国家,大概占了29个。菲律宾占的是最早的国家,大概占了10个。马来西亚是最肥的国家,占了5个,文莱占了一个,印尼占了两个。这个过程从历史上看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这些国家在南沙岛礁采取这样几个举动有几个背景。

  第一个背景,南海这个地区的资源非常丰富。为什么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没有对这里提出大规模的主权要求,是因为那个时候人们不知道在南海和钓鱼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1967年,联合国有一个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当时提出了一个报告,宣称在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非常丰富,它的蕴藏量相当于中东所有国家,加上委内瑞拉、加上美国的东南部、甚至加上南美一些地区蕴藏量的总和。1969年,联合国有关海洋机构里面有很多科学家,包括美国人,在我们南海到东海地区考察,回去也搞了一个报告,也认为这个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渔业资源更丰富了。这些报告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些国家认为能够控制这些岛礁就控制了海洋资源,所以七十年代以后开始强占岛礁。

  第二个背景,南海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不仅是主要的贸易通道,也是石油能源通道,包括美日欧也都把它列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通道。比如说日本,从南海一直到日本,把它称为一千海里的海上生命线。日本是一个战略资源匮乏的国家,90%以上的战略资源严重依赖于进口。同样,东南亚有关国家也把它越来越看作一个海上生命线。这是第二个背景。

  它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国防意义也非常重要。与此同时,之所以进入今年以来,再一次使这个主权争端更加激烈了,有一个具体的背景。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到今年5月13号,联合国外大陆架委员会要求有关沿海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申请,在5月13号之前提出具体的申请。你的大陆架是怎么划分,你的专属经济区有哪些权益要求,你要把它交给联合国委员会,以便审查。所以很多国家利用这个机会,因为期限快到了,加紧在这些地区宣示主权。加紧他们的实际控制权,同时,也加紧以国内立法的形式表明对这一地区的主权实施控制。因此就出现了我们上述讲的菲律宾国会通过了法案,马来西亚总理不断到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在前几年在南沙群岛开辟了国际旅游航线,对于我们拥有主权的西沙群岛开辟航线,他反而提出所谓的抗议。

  孟祥青:我们说南沙岛礁主权归我,这个主权归我,我们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充分的法理依据。南沙岛礁是我们的领土主权,他具有完全的领土主权的含义。具有完全的领土主权的含义,有关国家去侵占南沙岛礁,包括侵犯这一海区的资源,应该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但是有关国家提出了两个依据,一个依据就是所谓这些岛礁离我很近,所谓的就近原则。还有一个原则,我们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专属经济区和有关精神在这一带占据岛礁,开发资源。这毫无道理,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权益和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这两个权益比较,领土主权原则始终是前提原则。也就是说,大陆架原则和专属经济区原则始终是排在领土主权之后。它应该首先以领土主权为条件,在领土主权以外,才能申请大陆架和200海里经济区。显然南沙岛礁,我们上面讲了很多了,从历史、法理、管辖都是我们的领土主权,你就不能首先以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要求来要求领土主权。国际法更没有就近原则,没有说哪个岛离你国家近就是你的。国际法有两大原则,一个是所谓先占原则,谁先发现谁先占领。另外一个是和平管理。我们这两个原则都是符合的。要从地理位置上就说不清了。菲律宾说黄岩岛离我们更近。菲律宾或者某个国家从地理上看离我们中国还很近呢。这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觉得首先我认为,主权第一,主权归我这是不能动摇的。首先这是第一位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这是没有妥协余地的。我们讲,搁置争议,不是搁置主权争议,这是前提条件,只有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我们才能搁置有关具体的开发、有关方面的争议。怎么办呢?与其让他这些资源现在放在这里,我们共同开发。我们来共同开发这里面的资源,以便充分利用这一地区的资源。这反映了我们良好的意愿。

  孟祥青:我们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这在中国人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我们把工作的重点从原来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现代化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八十年代我们实行改革开放,之所以我们要实行改革开放,因为发展就是第一要务,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为了实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实现国家的富强,我们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这样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我们看一下我们周边的国家多,主权争议多,而且大国的介入多。怎么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呢?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中期,在和日本政府谈到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时候,谈到钓鱼岛有关争执问题的时候,邓小平提出,我们这一代可能解决不了。可能后代比我们能够更好的解决。我们先搁置,创造一个很好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从中日友好大局,保持地区稳定,也为我们创造和平环境的角度出发。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在陆地领土边界问题上,我们相继跟大多数国家签订了有关陆地划分的协议。都是本着公平和平和谈判的原则解决的。但是同样在海洋上,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不称为问题的问题已经成为问题。不仅为了表明我们的诚意,更重要的是为了我们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1990年小平同志提出了在解决南海问题上,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样一个政策,有三重意义。第一重含义,表明了我们这样一个和平外交政策的良好的愿望。表明了中国人在解决国际冲突问题上的善意。第二,也是为了营造我们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来和有关整治的东南亚这些国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第三,也是从大局出发。维护这一地区的稳定,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使亚太地区处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

  1990年提出这样一个政策以后,97年在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我们和东盟有关国家相继发表了共同的声名,比如说在2002年,或者是二十一世纪初,我们和东盟有关国家签署了南海地区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的核心就是,有关国家把这些地区的争议搁置起来。不再在这个地区挑起手段。有这样一个深层含义。有关国家都是接受的。我们说这个政策也发挥了一定积极的影响作用。比如说共同开发,我们相继和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签订了在有关地区开发石油的协议。说明我们当年提出的这个政策不能说没有效果,应该说是有明显的效果,也确实保证了这一地区从90年代到今天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大的争执。

  孟祥青: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的规定,把现在世界的海域大概分成了几大块,一个是领海,一个是毗连区,一个是专属经济区,一个是大陆架,一个是公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82年的签署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它是几十年以来有关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长期斗争的一个结晶,也是人类开始充分的利用海洋资源一个重要的标志,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知道从二战以后,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这个海洋法公约是从1972年开会,开了十多次会最后达成的妥协,也是一个妥协的产物。这个公约目前是划分海洋方面是最权威的。但是也有漏洞。根据这个规定,首先是领海的划分,领海的划分叫12海里。12海里具有完全的主权。12海里的领海权和陆地的本土主权含义是完全一致的。你在陆地上有什么样的主权,12海里就有什么样的主权,他是完全的主权。12海里怎么划分?一个是所谓正常的划分方法,正常的划分就是大比例的地图,海潮低潮线为基点来划分200海里。还有第二种方法,很多国家我们看到它的沿海,它的海岸线不是直线,曲曲折折,靠近海还有很多岛屿。所以也提出了第二种,直接连接法。直线连接的方法来划分领海,主要是要根据你的弯曲的海岸线和周围岛屿的点,选择一些点,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以它为基线再扩充12海里。根据这样的划分方法,我们国家是采取第二种方法来划的,是37万公里的领海权。在领海之外是毗连区,就是跟领海相毗连的。领海基线向外再延伸24海里。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一个突破,就是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一个是专属经济区,一个是大陆架。专属经济区是以领海的基线向外划分200海里。大陆架就是大陆的陆地向海自然延伸的部分。大陆架的部分可能会超过200海里。所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超过的部分也可以申请。因为有一些大陆架要远于200海里,因为它是自然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外大陆架。最多你这个不能超过350海里。大陆架延伸得再长,也不能超过350海里。这都是一些原则。但是我们看到,我们所处的地缘环境。我们国家和周边的沿海国家离得很近,大家都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我们跟日本,很多地方不到400海里,你申请200海里,我申请200海里,就会有重叠。联合国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协商谈判,协商解决,有中间线的、有大陆架自然延伸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和平谈判,有些国家没有跟你谈判,自己宣布。比如说日本自己宣布了一个中间线原则就给你划分了东海。我们主张在东海采取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一直到冲绳海潮,这就是我们大陆架。日本主张中间线,中间就出现了一个重叠地区。为什么我们的大陆架自然延伸有法理依据呢?你日本主张的没有法理依据呢?因为根据现代国际法和海洋法公约,一个岛国和一个陆海国家在划分重叠海域的时候,应该首先以陆海国家的主张原则为第一原则。我们说日本是一个岛国,它周围全都是海,它被海域包围。如果以日本这样岛国的原则为第一原则。我们可以想像,日本占据的海域就太多了,这是不公平的。但是陆海国家不同。中国的地缘环境我们叫背陆面海,我们的出海只在东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是中间线,一个是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应该是以陆海国家为第一主张,这才是相对公平合理的。在南海出现的情况跟东海有所不同。刚才我强调的这个,我们的南海历史上看,从地图上看,我们有一个九段线,断续线。在清朝的地图九断线就是存在的。在我看来,中国的版图是一个火炬,不是一个公鸡,我们的网友可以去看看我们的地图,我们把整个南海的九断线从清朝的地图,断断续续的一个线,就像火炬的把,上面像一个公鸡的中国大陆的版图就像燃烧的烈火。所以中国全部的领土主权应该是这样一个像火炬一样的。就是我们的断续线。

  但是主权领土原则应该是第一原则,有些国家可以申请200海里大陆架,但是你首先考虑中国在历史上、法理上早就对南沙岛礁拥有主权。你不能把你大陆架的申请和专属经济区的申请凌驾于领土主权上。所以我们首先主张在领土主权第一位的情况下,才考虑大陆架的延伸问题,你的专属经济区的申请。所以我认为应该首先是主权原则。

  孟祥青: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对海疆的管理,我们的体制设置,确实涉及到很多部门,比如说国家海洋局,国防部,有关渔政部门。还有一些地方的管辖权,主要是广东和海南省,还有涉及到多个部门,涉及到公安部、能源部、海疆局,条块分割,体制不是很顺。在当前的体制下,在海疆的管理上应该有一个体制的创新。能不能建立海疆局,应该由中国的权威部门仔细的论证。如果有利于理顺关系,有利于海疆关系,我认为可以考虑,如果不利于,我们也要整合现有的资源和有关部门加强对南海地区的管理。总而言之,要加强我们在那个地区的管辖权。这是最重要的。

  孟祥青:表态说明中国正在研究,或者是要建航母。这很正常。首先我们要看到,不仅大国,包括我们的周边国家,中小国家都有航母。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凭什么没有航母?再一个,航母是一个作战平台,它不仅是一种作战平台,更是一种威慑手段。特别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一种威慑手段,不是说我们造航母就是去称霸,或者就是去发动战争,当然不是,我们的外交政策、和平政策是有目共睹,世界尽人皆知的。而且我们一再宣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的国防政策是集体防御的。建造航母和威胁不能划等号。我们过去老讲,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构不构成威胁,主要不是看这个国家有多大的实力,这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一个国家的实力大小,不一定对这个国家构成威胁,要看意图、看政策。这个国家有没有侵略别国,构成这个意图,这才是最重要的。建造不建造航母,不能成为中国对有关国家构成威胁的依据。第三,建造航母是大国的标志、象征。第四,建造航母也是使海军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五,建造航母是反应一个国家的科技能力、工业水平的集成系统。它会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要建造航母的能力,一个是大型舰船的设计和建造能力。航母分为三种类型,一个是轻型航母,排水量在一到四万吨级的。一般人认为四到六万吨是中型航母,一般认为六万吨以上是重型航母或者是大型航母。这需要特殊的钢材,甚至需要一些特殊的大型的设备,他要集合工业化、现代电子工业化的一系列大型的装备,它是工业集成,是工业现代化的标志。第二个,需要航母的舰载飞行器的起降技术,这个技术也不是一般的技术就能够达到的。航母的起降,一种是所谓的滑跃式的滑板。一个是蒸汽式的弹射。这两个都是需要很高的技术,滑板式的,他需要发动机在短时间、短距离内能够给这个飞机的动力达到起飞的标准,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比如说蒸汽弹射也是这样。除此之外,还有阻拦锁,你回来要降到这个甲板上。阻拦锁的技术不过关,还不得一飞就滑出去了。这都需要高技术。当然还需要一系列的电子、雷达技术。航母作为一个平台,它是一个活靶子,要是没有先进的雷达,对空、对海的警戒雷达,你没有先进的电子雷达,没有先进的卫星导航技术,就无法指控其他的舰船对你实施保护,无法实施作战任务。它带动起一批电子行业、雷达行业、包括导航这些高精尖的技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建造航母也是提升我们国防工业,提升我们国家科技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