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与富人移民受到质疑不同,技术移民更让我们感到叹息。过去中国人移民,都是穷人居多,为了改善生活而远走他乡;现今中国移居外国者,既有富人,也有精英。富人把财富带走了,精英把知识带走了,若一个成熟的社会应当思考如何增强自身的吸引力,让现有居民不愿离开,令海外精英趋之若鹜。 [中国第三拨移民高潮 中坚阶层集体流失]

从海归到海漂:中国正经历中坚阶层的集体流失
以前,誓死保卫国家,海归光荣;现在,一部分人先走了
背井离乡是件心酸的事
离开的是社会的精英也是社会进步的希望
全球化趋势使人才流动成平常 人才单向流动有原因的
中国的财富、人才应该向西部转移,这才是一个正常的趋势
成熟社会:让现有居民不愿离开,令海外精英趋之若鹜
环境好了,自然能留住金凤凰
 
从海归到海漂:中国正经历中坚阶层的集体流失

从海归到海漂:中国正经历中坚阶层的集体流失

以前,誓死保卫国家,海归光荣;现在,一部分人先走了

  近十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20∶1。建国初期的中国一穷二白却能吸引大批的国际精英(华侨)回国建设国家,如今反过来了,大批精英离开国家。21世纪的中国移动:一边是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随城市化进程把工作和生活移于城市,一边是数以百万计的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把后半生和财富移于外国。这些移民群体的下一代,将如何在中国联通?

以前,誓死保卫国家,海归光荣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出国读书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本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理想建筑于自己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更有信心。”这个想法是郭振宇当年归国的动力。在国外工作生活环境虽优越,但梦想有朝一日能回来报效祖国。[详细]

现在,一部分精英、富人先走了

  以前用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且有了非常傲人的成绩。可是现在这些人先走了。人都想改变的更好一些,如果发觉你有钱势有理想,还是难撼分毫,于是离开寻找新大陆是唯一出路。高素质人才往往都是耗费了本地社会十余年,甚至数十年的资源才培育出的精英,恰是当下稀缺的人力资本,轻易流失海外中国怎么办?

流失的精英数量居世界之首

流失的精英数量居世界之首

  上世纪90年代中叶,技术移民开始被人熟知,其中以加拿大技术移民最受欢迎。而加拿大之所以广泛向海外招纳移民,是因为当时其日益发展的国力急需诸如IT、化工、机械、电子电器、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工程师和人才。加拿大政府开放对中国大陆地区的移民政策后,仅几年时间,技术移民就开始在国内大行其道,许多外语出色而又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蜂拥而至。[详细]

中国三次移民潮


  各种数据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已成愈发汹涌之势。
第一拨: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偷渡来美国的福建人被戏称为万八哥,意思是当年他们交给蛇头的偷渡费用是一万八千美元。福建非法移民大多采取集体乘船偷渡的方式,这一时期被一些偷渡客称谓爬船时代。
  历尽千辛万苦踏上美国土地的偷渡客虽然人在美国,却根本无缘享受美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大多数中国非法移民语言不通,又没有其他谋生技能,男的只能到中餐馆打工,女的到制衣厂干活,每天都要工作十几小时,每周6天。由于没有合法身份,他们的报酬往往低于美国联邦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
第二拨: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
  80年代有了“留学潮”之后,“洋插队”一词就渐渐流行开来。现在则称为“海归”。当这些“洋插队”们回到了故土,立刻引起各大企业的竞相邀请,风光无限得每月挣一万八千的。现在随着整个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洋插队”成批结队地回国,他们也在不断贬值。现在每月挣两三千的“洋插队”不在少数,而找不到职业的海归也大有人在。
第三拨: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
  每天都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工作体面、收入颇丰的中国中产精英同时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分数有可能达标的人才基本素质为硕士以上学历、精通英语,3-5年以上工作经验,”马舒说,“就是中国的中坚分子。”在加、美、澳三大主流目的地之外,香港、新加坡和异军突起的中北美小国也同时在吸纳大量中国大陆移民。

 
背井离乡是件心酸的事

背井离乡是件心酸的事

离开的是社会的精英也是社会进步的希望

  技术移民,要分析人才迁移对流出国的影响。可是,一个人面对着这样的选择:出国,成为有人敬仰的技术持有者;留下,成为或许连科研经费都没有的困窘平民。想必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一样的,并不能说别人不爱国,而是常常形势比人强。

技术移民,核心考量仍是经济利益

  第三次移民高潮已经发生,大量的中间层次的人纷纷移民,目的地北美、澳州、欧洲。主要原因是北京等大都市房价过高,买一房子的钱足够移民到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北京等大都市买房无非是想享受良好的医疗教育和过高的工资,当这些在北美等地也能轻易得到的时候,移民也就生机盎然起来。[详细]

在技术移民的国家得适应谋生与社会地位的落差

  各国在制定技术移民政策时,都将本国急缺的人才类型作为优先考虑对象。移民同胞,有的曾是大学老师,有的曾任公司主管,有的是技术骨干,到加拿大后,他们成了卡车司机、超市货柜员、收银员;一名好友,在一家公司做技术,表现颇受认可,却十年未受提拔;另一好友,四十岁时重返大学,现在正读大一。[详细]

离开的是社会的精英也是社会进步的希望

  从现实影响上看就是中国高端人才的流失与财富向海外的转移。客观地说,这种警告并非危言耸听,这些人在中国社会的“消失”,带走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榜样力量,而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继续创造奇迹的源动力。

第三拨移民潮让国家和穷人均受损

  争相移民会给人一种“遭到抛弃的感觉”。这并不是说抛弃了穷人,而是说移民行为会让人觉得是精英在“抛弃”甚至“逃离”共同所在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魅力何在?这里面的危机暗示,对人心和社会都是莫大的伤害。[详细]

 
全球化趋势使人才流动更为平常,而人才单向流动定有原因

全球化趋势使人才流动更为平常,而人才单向流动定有原因

中国的财富、人才应该向西部转移,这才是一个正常的趋势

  按理说,移民是一种“双向选择”,是人的一种权利,但是,一旦移民海外超出个人偏好等因素,而是由于投资渠道不畅,各种税费太高,社会仇富心理严重等铸成,并且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移民就不再是纯粹的移民,而是人口的非正常流动了。

对国家的认同感不强

  中国的财富、人才应该向西部转移,这才是一个正常的趋势,但是现在一些有财富的企业家们和精英却向发达国家转移,这说明这些精英对国家的认同感不强。

良禽择木而栖

  全球化时代,移民本是平常事。而古训有云,“人往高处走”。 但现社会缺少公平、公正、正义、诚信,道德风尚,如果环境相同,谁愿意背井离乡?

跳出是非之争,承担转型之痛

  用过去20年里迅速积累的财富,支付转型期的中国所付的或忽略的代价:规范的法律、孩子的教育、高福利、低征税点、低遗产征税、健康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免签多国护照的便利等。

获得一个在国内得不到的保障

  贫富差距大,国内的社会环境、投资环境,离法治化和规范化还有不小的距离。他出去之后我想做什么,无非是获得一个身份,获得一个自己在中国得不到的法律保障。

活着更需要一个幸福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寻求安全感、为孩子谋求优质教育,是所有受访者移民的前两条理由。其中一名受访者是身家数亿的温州商人,2009年,他开始将中东的生意转移至美国,通过投资一座中美贸易城,投资移民。他坦言越来越不喜欢每周有四天时间得在外应酬、打点各路官员、朋友,向往“公私分明的生活方式”。[详细]

更多着眼于自己子女的未来

  和普通大众想象中不同,大量技术移民在国外的生活虽然平稳却远不如国内光鲜。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褪去在国内“成功人士”的光环,回归到普通平淡的生活。但他们更多着眼于自己子女的未来,他们普遍希望下一代能够在异国延续自己在国内的成功。“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当思考如何增强自身的吸引力

成熟的社会:让现有居民不愿离开,令海外精英趋之若鹜

环境好了,自然能留住金凤凰

  成熟的社会该给人们怎样的预期:如果一个国家有清明廉洁的政府,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并高效运作的行政系统,完善的社会福利,人人安居乐业,充满想象的个人发展空间和社会发展空间,那么还有谁会不乐意留在这样的国家为之献身呢?对于这些人,应该是宽容而不要去责怪,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等我们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不再有那么多的贪官和腐败,不再有那么多的矿难,不再有那么多的离奇死法,不再有那么多的毒食品,不再有泡沫闻名的房市,那时不仅我们的精英会回归,全球的优秀人才也会聚过来,国家才会真正的强盛。

增强自身的吸引力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一个成熟的社会应当思考的,是如何增强自身的吸引力,让现有居民不愿离开,令海外精英趋之若鹜。中国在人才策略方面应对本土产业结构提升的挑战显得更加紧迫。[详细]

要留人,先留心

  “先留心”当然是对的,但如何留心是一个问题。是依靠一时的安抚,就像“爱哭的孩子多给糖吃”一样,还是依靠法治,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其倾力创富、安心享富?答案不言而喻。

最重要的是继续改革,让不公平更公平,让不安全变得更安全

最重要的是继续改革,让不公平更公平,让不安全变得更安全

  对安全感的渴望是人的本能,社会致力于给富人提供安全感实际是一种多赢,因为富人缺乏安全感的社会,穷人同样也不会有安全感,反之亦然。当下的紧迫问题是,社会该怎样让富人们感到安全?事实证明,贿赂权力,使其化公为私来保证资本的安全是一杯甜蜜的毒药,对权力、资本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而且即便暂时获得了安全感,也必然是虚幻而不稳定的。[详细]


  更多>>
2010.06.04 2010.06.03 2010.06.02 2010.06.01 2010.05.31
雷剧越骂越成功 21世纪流行重口味 首相更替并非改朝换代 八天八夜,八心八箭 紫砂壶:被“炒”高的文化 一半是麦田 一半是深坑
2010.05.28 2010.05.27 2010.05.26 2010.05.25 2010.05.24
《工资条例》背后的“伪命题” 公捕公判大会壮观,法治离我们渐远 又见大师 卢安克,想说学你谈何容易? 物价维稳靠不了限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