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10年8月3日,纽约市城市地标保护委员会全票通过一项决定,同意拆除纽约世贸遗址附近一幢拥有百年历史的楼房,并在此新修建伊斯兰文化中心和清真寺。这代表纽约市政府最终为这座清真寺的修建放行,但这个计划引发的美国社会各方的争议和讨论远未结束,由此折射出“后9·11时代”美国宗教宽容和对穆斯林的忌惮,这种矛盾耐人寻味。
    知名网友五岳散人:有人说过,宽容是强者的姿态。这话总是没错的,弱者并无能力去宽容,但强者也可以选择不宽容、不宽恕,弱者也可以选择永远对抗下去。从历史上无数次的宗教战争、种族屠杀以及其他更小因由而起的争端中,“9.11”废墟上要是真的建立起清真寺,将是终结这种无意义但有很多人乐此不疲的悲剧之标志。强者主动伸出的手,甚至这个强者是受害者的时候依然主动伸出的手,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吧。[网友观点]
   
筹办方:建清真寺是为疗伤
  清真寺项目的筹办人之一黛西:对许多美国民众而言,世贸遗址旁建清真寺意味着撕开久未愈合的伤口,但在黛西和清真寺的支持者看来,这个项目可以治疗伤痛。我们对他们的痛苦感同身受,我们希望修复穆斯林群体和美国主流社会的隔阂,开始疗伤的过程。所有宗教共同的价值观将成为我们中心(清真寺项目)的基石,它将提供各宗教交流合作的环境。[详细]
遇难者家属:伊斯兰在他们征服的地方建造清真寺
  莎莉年轻的消防员儿子在加入纽约消防局仅一个月后,纽约世贸中心遇袭,还在试用期的克里斯蒂安和战友们一同冲入冒着滚滚浓烟的双子塔救人,再也没有出来。谈起自己的儿子,莎莉有无限美好的回忆,尽管那场灾难已过去9年,她仍认为在世贸遗址附近建清真寺的行为会伤害大多数遇难者的家人。[详细]
  [近七成纽约市民反对世贸遗址建清真寺][反世贸遗址边建清真寺情绪全美蔓延]
美主流媒体:这是在往遇难者家属心上刺刀
  时代杂志:“在未来10年实现穆斯林和西方关系的转折”。让世界重新回到相互尊重,认同的轨道,远离紧张的关系。纽约时报:如果一个国家自我封闭,拒绝多元文化、宗教和思想,这个国家将永远不会诞生出下一个Google或科技文化艺术的壮举。[详细]
总统奥巴马:不应当将责任归咎于穆斯林
  奥巴马:我与“911”恐怖袭击遇难者家属感同身受,但不应该因为这一事件,就对穆斯林横加指责,不应当将责任归咎于穆斯林。穆斯林有权在美国建设自己的清真寺和文化中心。“这就是美国,我们必须坚定地奉行信仰自由政策。”[详细]
美国洛克比空难遇难者家属:经久不息的仇恨不是通向和解的道路
  “当我们在教育孩子和孙辈之时,情感与行动是有区别的。从长远来看,用同样的刷子抹黑每位穆斯林不会减轻任何伤痛与愤怒,而只能加深和扩大人们之间的分歧和缺乏理解,无论对于个人和社会,抑或是整个世界,经久不息的仇恨不是通向和解的道路。”[详细]
冷眼旁观:美国用9年走过了中日韩用60年都未走完的路
  菅直人代表日本政府就殖民统治对韩国的道歉,韩国人并不买账,而在中国此举更是招致了潮水般的攻击,二战已经结束了60余年,战争给中日韩所带来的民族创伤仍难以康复,甚至在领土纠纷等问题的刺激下,伤口在一步步恶化。[详细]
    种族与宗教,是亘古以来战争的理由,在受害者的地方建立另一种宗教的标志,恐怕在很多社会中是无法想象的。但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正是文明的大势所趋:宽容与饶恕、和解与共存。而宽容之后的心态,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更高价值理念的宽恕。


    伊斯兰、穆斯林不是恐怖主义代名词,美国本土的清真寺并非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相反,他们正是击退极端主义的中坚堡垒。“人们讨论的都是一些极端的模式化案例,它又在右翼媒体的煽动下被广为传播。这使得针对穆斯林的愤怒升温,但这些愤怒多半是源于无知。”
    “把仇恨凌驾于社会之上?不,美国不该是这个样子。”
   
美利坚民族血管里流着清教徒“双面色彩”的血液
  17世纪初期,清教徒著名领袖布雷德福率领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抵达普利茅斯港,寻求在母国无法找到的宗教宽容和自由。基督教精神和基督价值观从根源上深深影响着美国。从宗教上说,美国也经历了一个从不宽容到更为宽容的过程。这个宽容可能来自其最早的移民本身就是被宗教迫害者的缘故,但清教徒的传统也让其对其他宗教有所不宽容的事情发生。可是,由于其政教分离的宪法精神,这种不宽容并未成为主流。
从清教国家到多元熔炉:建造宽容公民社会非一日之功
  上世纪60年代的社会运动,使得美国从一个清教徒的国家,迅速转型为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不但价值观多元,甚至很多极端的生活方式也纳入到了多元文化的范畴。这确实带来过一些社会问题,但在多元文化的概念下,民间的主流价值观很好地吸收了这些极端方式带来的震荡,起到了更新其主流文化的正面作用。美国之所以生机勃勃的发展,与这种宽容具有很大关系。
美国各族裔文化以宗教为核心:多元与宽容可激发国家活力
  从世界各地移民到美国的族裔群体无不拥有从祖籍国或民族带来的宗教,它们往往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识,是族裔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美国的多元文化实际上就是以宗教为核心标识的不同族裔群体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在早期美国历史进程中,宗教宽容与自由思想的确立对于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基督教宽容思想的演进等为后来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事: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凶手获得遇难者家属宽恕
从知之甚少到误解:多元背景下的美国人为何患伊斯兰恐惧症
   伊斯兰是美国人知之甚少的宗教,其原教旨主义的涵义仅仅是回归伊斯兰的渊源,并把伊斯兰教用于社 会改善。而在不少西方人眼中西方世俗化民主传统和伊斯兰及其政治哲学中的狂热传统互不相容。而9-11事件更加深西方人对伊斯兰的恐惧。当把穆斯林和伊斯兰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把它们的层次性和复杂性抽掉,并粉饰成一个具体化了的缩减了成分的模样时,这个词会让听者联想起一些应该被严厉谴责的形象。
9-11阴霾九年之后:伤痛之地建清真寺的“解”与“不解”
  9-11受难者家属们声泪俱下地表示:“这完全无关种族主义,仅仅是感情问题。”,“不是要求别建清真寺,而是说不要建在这儿!”。然而,尽管心灵创伤的确会让人的情感“不理性”,但人们必须教会后代区分情感和行为。抹黑所有穆斯林无法减轻伤痛,而只会加剧隔阂与误解。工程负责人说清真寺有权存在于曼哈顿,它也将成为改善穆斯林和其他群体关系的核心纽带。[详细]
    佛罗里达一名名叫琼斯的牧师此前宣称,将会在本周六911恐怖袭击九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公开焚烧伊斯兰教的可兰经。2001年9月11日发生美国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极端基督徒已多次焚烧古兰经,在全世界引发愤怒和抗议。
    焚烧《可兰经》发起人琼斯牧师号称他的FACEBOOOK网站已涌入近8000人。但在Facebook其他反对焚烧可兰经的网页支持者超过琼斯20倍。美国民众、政府、宗教界也纷纷谴责焚烧《可兰经》的行为,抛弃仇恨,还以善意,宗教信仰主导的民众观念让人佩服。
反对者

攻击美国的任何宗教,即是对所有美国人的宗教自由施以暴力……恫言要在本周六焚烧可兰经,更是极度过分的冒犯,理应受到所有重视公共文明,以及那些缅怀九一一罹难者的人之谴责。
——美国各大教会教领
九一一发生的恐袭绝对是可怕罪行,我们不能忘记它带来的人命损失及痛苦,但侮辱一个如此重视宗教的社区──穆斯林的圣书,并非表达我们对这种罪行的适当方式。
——梵蒂冈发言人隆巴尔迪
我不认为那是恰当的行为,他们应该尊重所有人的宗教,不应该烧任何经书。如果换了穆斯林烧圣经,基督徒肯定会不高兴,我认为这只是在增加麻烦。
——美国大部分民众心声

愤怒者

阿富汗宗教领袖们希望美国政府能够阻止教会焚烧《古兰经》的行为。否则,我们将向基督徒和异教徒宣布圣战!
——阿富汗知名伊玛目恩雅图拉
如果他们烧毁我们神圣的《古兰经》,那就意味着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阿富汗不是做出反应的唯一国家,全世界所有穆斯林国家都将站起来,与非穆斯林国家战斗。
——Ulema伊斯兰学者政务会成员巴勒赫
我们认为这一行为极具煽动性并且极为无礼,是我们所无法容忍的,也容易导致分裂。
——美国白宫发言人吉布斯

辩护者

那些不介意威胁总统、不介意炸毁大厦、不介意闯入使馆。我们想发出讯息,我们不只可以谈判。如果你们太激进,我们可以做出谈判以外的事。谈判时刻已过,是时候站起来战斗。
——美国牧师琼斯
我支持焚烧《可兰经》的活动,要让那些激进的穆斯林知道,我们不是沉没的羔羊,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而且这是宪法赋予每个人的权力。
——美国民众
很奇怪,我要在这里维护他这样做(烧《可兰经》)的权利。我也觉得这种行为令人讨厌……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所有公民的权利。我们不能够只在我们喜欢的情况下,才使用第一修正案。
——纽约市长彭博
 
911恐怖遇袭全景照片首度曝光

911恐怖遇袭全景照片首度曝光

这些图片是美国纽约警察局通过直升机拍下的全景图,真实地再现了惨案。[详细]

美国9-11遗址重新恢复生气

开发商除了希望向死者表达敬意外,还希望重建的世贸大厦象征着美国的乐观和意志,通过世贸重建世界和平。[详细]

`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