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日本9级大地震又引发了各界对核电站安全新一轮的关注,也促使各国重新审视核电发展策略。对此中国环保部表态:“我们会吸取日本方面的一些教训,但是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是不会改变的。”但如何消除民众的“谈核色变”,并非一句决心所能化解。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核电利用是好事,但不能忽视风险
不只对效益负责,还要对风险负责
无视风险的决策很容易,但是更危险
权责不匹配,先开工后补票成常态
决心只有兼顾各方利益,才能换来人心
尊重民意透明管理,才能加快发展
 

核电利用是好事,但不能忽视风险

--不只对效益负责,还要对风险负责

重大决策需理性,不能随意下决心

  中国对于核电的规划正在不断刷新数字。在2007年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为4000万千瓦,根据正等待国务院批准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这一数字将被改写为8600万千瓦。但由于中国的高放射性核废物的处置研究还属于初级阶段,所有的乏燃料都暂存在核电站自建的硼水池中,急切等待一个永久性的处置库安身。而随着核电发展规模猛增,核废物处理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详细]

发展不能肆无忌惮,应该保持戒心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发展曾因牺牲社会建设、牺牲资源环境作为代价。但发展并不是必须要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利益做出牺牲。之所以部分民众“谈核色变”,就因为担心成为核电发展进程中的牺牲品。所以更要求决策者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不仅要看到建设的好处,更应充分衡量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仅仅表态“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是不会改变的”,只能会加剧部分人的抵触心理。[详细]

无视风险的决策很容易,但是更危险

--权责不匹配,先开工后补票成常态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三峡工程时曾问负责人:“在三峡工程建设中贡献最大的是谁?”负责人回答:“贡献最大的是对三峡工程提出‘不可行性’意见的几位中科院的院士,他们提出的‘不可行性’分析和论证意见,使我们避免了多项重大失误,最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但是当建设速度与生命安全的平衡,需要用事故来一次次提醒时,我们需要的,究竟是怎样一种发展?

多地大建核电项目,反对难阻开工步伐

  国务院研究室曾发表文章提出“核电发展的势头过快,继续下去将危及核电长期健康发展”等。但文章一发即遭到核电行业一边倒反对,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予以坚决回应,“保持核电快速发展的势头势在必行”。[详细]

兴建地铁成热潮,只见利益不考虑风险

  2009年12月23日,上海地铁1号线两车相撞,未发现乘客伤亡。此事或许算不上是“重特大伤亡事故”,但侥幸过后的反思不能止步。地铁列车相撞的事故背后,是我国正在出现的地铁投资热:到2020年之前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将超1万亿…[详细]

数十亿水电工程:环评挡不住工程进度

  2009年6月11日,环保部对两大电力巨头开出史上最严厉的环评罚单。但在环保部叫停指令下达之前,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已经紧锣密鼓的施工两年多,围堰已建好,金沙江也已经被截流。金沙江中游生态可能因此受到致命影响。大型水电站还会对地质会造成很大的改变,它们今后是否带来次生灾害,抗震的能力如何,仍是未知,而开发涉及到的移民安置问题也未得到解决。[详细]

    中国核电站建设情况:

中国核电分布图

浙江三门核电项目一期工程

山东海阳核电站距青岛108公里

福建第二个核电项目福清核电站

  决心只有兼顾各方利益,才能换来人心

--尊重民意透明管理,才能加快发展

  近年来,粗暴地掠取自然资源、毁掉文化古迹、暴力拆迁等各种“大干快上”的发展方式不时见诸报端,数千年来被世代中国人奉为神圣的生命、历史、民心,在一轮又一轮的建设决心下纷纷被打倒。如果决心充斥的只是盲目自信和建设后的快感,那又如何换来民众对决策者的信心?
争议问题难决断:信息透明是关键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并不是一起简单的意外事故所造成,背后隐藏着一连串的谎言、官僚主义和违背科学规律的行为。正如有位学者所言:“切尔诺贝利最大的灾难,并不是辐射,而是谎言。”而在日本国内,反对核电站的呼声也从未停止过。他们的对策就是任何信息都公开,居民随时可查询。

透明可以加快决策的速度、降低决策成本

  如果政府和有关部门能把相关问题透明化——比如政策透明、数据透明、信息透明,这些信息和数据很大一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上,如果能透明,相关的机构和个人就能够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为重大的决策提供支持,加快决策的速度、降低决策成本。[详细]

理性决策的本质是敬畏民意

  二十世纪70年代,瑞典政府曾制定了大力发展核能的政策。民众被各种倡导和反对核能的宣传左右轰炸着。但之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极大加深了瑞典人对核电站的排斥心理。1980年,瑞典议会以全民公决的形式决定核电站的未来。最终决定2010年关闭所有核电站,同时大规模投资对核能之外的替代能源的研究。虽然核电利弊争议未定,但如何考量各方利益,是考验政府决策能力的关键。 [详细]

兼顾各方利益才能建立良性循环

  广州大道规划修建长达45公里的BRT公交专线曾引发广泛争论:民众的普遍责难,决策者对于程序的忽视、建设过程的干扰犹如一道阴云盘旋不去,连政协委员都一再发出慎之又慎的呼喊。2011年伊始,市委书记表态“广州不着急再建BRT”,决策者终于表达出对于民意的尊重。这种尊重看起来只是一小步,但会进一步激发民众介入城市公共议题的热情,从而更有利于做出兼顾各方利益的决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