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是情侣们互表爱意的浪漫日子。对于中美两国人民来说,今年的情人节格外受到瞩目,因为今年“情人节”故事的主角,竟是中美这两个国家。应美国副总统拜登邀请,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2月14日到访华盛顿。
早在1月底,当习近平将访问美国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媒体纷纷开始对此次来访的相关信息进行报道分析。大致看来,这些报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对习近平其人进行知识普及。一时间,打开美国各主要新闻网站,只要是有关习近平来访的报道,必有关于其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的追溯。以至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学生娃,也是第一次如此详细的了解当代国家领导人的生平。
第二类则更侧重于政治。报道结合习近平访美的时间,从美国和中国的政坛局势出发,分析此次访问活动所能带来的政治契机或改变。2012年2月10日,就在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即将访美的前夜,《纽约时报》发表社论《十问中国的未来继承人》,作者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研究室的主任沈大伟。文章认为此次习近平访美是这是他了解美国,也是美国认识他的好机会,因此提出十大问题以探寻习的本土和国际政治导向。这类报道中最为国人所知的则是《华盛顿邮报》对习近平的书面采访,内容涉及中美间政治、军事等重要议题。
第三类报道则更具“人文色彩”。了解到习近平将重返艾奥瓦州会见老友的消息后,美国媒体就轮番奔赴偏远的马斯卡廷小镇,翻开27年前的老相片,探究习近平怀旧重友的情怀。而美国广播公司甚至撰文分析习近平和奥巴马的相似之处,看二人是否能在会面中结下良好的个人关系。
这三类主题多元、风格各异的报道体现出美国公众和政界对于此次习近平来访的重视。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已经是中美两国的共识。而2012年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都是政治上极其重要的一年,美国学者认为,习近平访美可能意在重新熟悉美国,如果两国存在的“误解”不能及时化解,可能危及未来10年两国关系的发展。奥巴马政府应当利用习近平来访的机会,澄清美国的军事、经济和外交优先政策,对稳定两国关系很重要。华府智库传统基金会研究员成斌和史剑道2月6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如果美国政府能够表达简明而连贯的立场,会真正有助于推进两国在可能的方面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