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12年2月15日 第856期

重奖表彰,浮躁与发展共存、泡沫与光辉同在;获奖的意义不仅在于奖金,奖励进步更要重视成果。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编者按

  对科技成就予以重奖,是这些年来促进科技发展的成功措施,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有过分倚重物刺激的倾向。由于缺乏文化层面的配合,以致浮躁与发展共存、泡沫与光辉同在。获奖的意义不仅在于奖金,除了发奖,还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还需要解决好他们“需要什么”?

>> 新闻回顾:谢家麟和吴良镛获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

BRIEF 1

别让表彰大会变成纯粹的发奖大会

“评奖+发奖金”不该是奖励大会的代名词

BRIEF 2

除了发奖,我们真正该为科研工作者做些什么

科技获奖证书一大把,埋头苦干不如一张证券

BRIEF 3

对科技工作者最好的肯定是让成果服务于社会

获奖的意义不仅在于奖金,奖励进步更要重视成果

BRIEF 4

奖励科学家各国有高招,重在提升社会地位

美日印三国如何奖励科学家

BRIEF 1

别让表彰大会变成纯粹的发奖大会

“评奖+发奖金”不该是奖励大会的代名词

   正如体育事业,最初我们举国之力培养运动员,争取奖牌,大大壮了国人志气,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的体脂功利性渐渐显现,所以现在也在反思、改进。科学奖励也有点类似这样。
   不可否认,科技重奖在一起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因为他迅速扭转了文革歧视知识、压制知识分子的社会心态,当时的背景下人们也赞成这么做。现在科技奖励功利面逐渐显现,现在是 该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了。

网友:500万奖励不算多,科技界人士普遍看重荣誉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将获得500万人民币的奖金。不过,对于这500万元奖金,不少网友认为实在太少,难与科学家为国家作出的贡献画等号。“中国科学家真不容易,奋斗一生只获得500万,而且每年能得这500万的也不过两人。相反,一些所谓的明星,随便代言一则广告,就能轻松拿到这个数,有的还不止,真为科学家们鸣不平。”一位网友如此感慨道。
  与网友们的看法不同,江苏科技界的人士普遍认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精神奖励远比物质奖励更重要。“国家最高科技奖是咱们中国科技界最高的奖项,应该说,这个荣誉是对他们多年研究工作的最大肯定,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江苏科技界的一位人士如是表示。[详细]

为了奖励而奖励,徒有形式失去意义

  单位又召开了一年一度的表彰会(全集团的表彰会本月8号刚刚开过),共二百多人中有五十余人受到表彰,还不包括先进部室和集体(授予此称号的所在部门的人都有奖金),这样大致算来,得有七、八十人得到奖金,也就是说近百分之四十多的人都得到了好处。这样一个“大锅饭”式的表彰意义何在?这样一个看似公平、惠及大多数人的做法,实际就是开玩笑,还真不如把钱按照一定标准发给每人就当作福利好了。
这样做的坏处在哪里呢?一是受表彰的人或单位太多,失去典型示范作用;二是得不到表彰的人心里不服气,调动不起大家积极性;三是谁当先进一直是个别领导一句话,人们对所谓的评选早就当游戏看了;四是开会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劳民伤财;五是领导越来越不重视表彰之类的事,会议有时候都不出席,不是折腾群众是干嘛呢?

BRIEF 2

除了发奖,我们真正该为科研工作者做些什么

科技获奖证书一大把,埋头苦干不如一张证券

  搜狐新人478317: 我是一名基层的科研工作者,从事“科研”工作二十余年,科技获奖证书一大把,获奖档次虽然不高,但依然让我感到骄傲。我本身是技术人员,但我因技术发明而获得的收入只占工资总收入的10~20%。我不做技术,凭着已获得的技术职称仍然能过很好的生活,继续做科研的动力不大(兴趣是另一方面啦)。大学生毕业到单位后首先要学技术,然后在师傅带领下搞科研,然后自己搞一段时间,几年后,晋升到高级工程师,再然后就必须转到管理岗,去做科长、处长。因为做科研的待遇远不如科长、处长的待遇高,掌实权、捞灰色收入。于是,那些科长、处长依然是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虽不再干技术工作了,但依然在科研队伍里充任国家的科研工作者。所以,咱们国家的技术工作,是青年人和一帮升迁无望的人及少数学者在做。体制如此,国家的科技进步怎么能快呢?[详细]

选择科研就是选择艰苦,八小时内出不了科研成果

  孙德岭,男,50岁,博士、研究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市授衔“花椰菜育种专家”,现任天津市农科院副院长。
  孙德岭参加工作不久,老一代菜花育种专家魏老师不幸病故,6个人的科研团队,由于突发事件,只剩下3人。孙德岭临危受命,担任研究室主任。当时,老专家留下的600多份育种资料是以代号形式表现的,为弄清其中含义,孙德岭带领技术人员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试验。经过几年的艰苦拼搏,孙德岭破译了全部技术资料,选育出超日本“雪山”菜花品种“云山”菜花,研究水平达国际先进。

老中青三代为理想守清苦,每天都是“三点一线”

  上海航天局805所形成“老中青三代”的阶梯式人才模式:30岁左右,初出茅庐的研究员参与设计研制;30-40岁,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研究员担当主力;40岁以上富有经验、阅历的研究员负责把关。
  真正踏上航天局805所的岗位后,小沈也一度彷徨过。航天研究的生活很清苦,每天都是实验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收入也远不及进入外企的同学们。连续熬夜加班,父母问他,“要不,咱回家算了? ”小沈想也没想,就说,“放心,我熬得住!”
  “如果为了赚大钱,过小资的生活,我当初就不会选择航天事业了。”沈晓鹏说,他目前最希望神九、神十也能顺利上天。[详细]

偏远封闭的工作环境几年难回家,打电话是唯一的沟通方式

   八院资源舱工艺员汪万桥,来基地之前已经在北京做了一年半时间的试验,北京试验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基地。每天晚上结束完一天的工作后,他总是会一个人在楼下静静地给女朋友打电话。“为了‘天宫’,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打电话是他唯一和女朋友沟通的方式。”[详细]

科技人员在社会上的地位须回归

  中国工程院此前对全国5000名工程科技人员的一项调查给了赵静最好的答案: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或“偏低”,对个人收入的满意度仅为53.75%。而今年7月,中国科协5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则显示,由于工作压力和收入等方面的原因,有近半数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如有机会更愿从事企事业管理、公务员等其他职业。 专家就此解读认为:“这表明我国尚没有建立尊重科技工作者职业的社会文化,科技职业的吸引力较弱。”[详细]

BRIEF 3

对科技工作者最好的肯定是让成果服务于社会

获奖的意义不仅在于奖金,奖励进步更要重视成果

   网友:fcp2272:把国家最高奖给吴良镛院士不是很认同,不反对规划师获最高奖,但必须解决广大市民的生活困扰,或带来经济效益的,希望下次的能获最高奖的规划师,是解决城市堵车,或城市内涝这方面的规划师。[详细]
   fordreamfly:单从历年获奖者的简历看,我国科技进步是放缓的,可见科技进步越来越难,应该鼓励。但希望是体现真正科学精神的奖励,不能成为院士们的平均分配,不能没有明确的标准。不一定对。
   搜狐手机网友:攻克不算大成就,如何能将其转化为科技成果,那意义非同凡响!

重奖励不重视成果是对科研者最大的伤害

  一些科技奖励注重研究水平本身,而忽视成果转化前景, 结果许多受奖成果仅仅作为科研人员评职称的凭证;让真正的科研者的成果没办法应用,得不到社会价值的体现,这就打击了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另外也变相的造成“科技评奖”为评奖的急功近利,相互攀比,甚至科技学术造假的现象。

重成果奖励也需重基础扶持

  应该看到,能够有资格获得政府奖励的专利项目毕竟是少数,有些发明成果可能一时看不出应用前景,或者还需要漫长的应用完善才能取得成功。除了对重大成果的奖励,在创造出成果之前,我们更不能忽视对专利转化的扶持。

BRIEF 4

奖励科学家各国有高招,重在提升社会地位

美日印三国如何奖励科学家

印度
获奖科学家成为大学生的偶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大学生都把曾获过科技大奖的总统卡拉姆和金达曼尼·饶的画像挂在宿舍的墙上。德里大学一名博士生对记者说:“我从小便知道卡拉姆总统获得科技大奖的故事,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决心。政府的科技政策,培养了一个尊重知识、重视科学的社会,这是印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不仅奖励科技人才,而且还重奖普及科技知识的人才
  早在1957年,印度国家科学院就以印度化学家巴特纳加尔的名字设立了“巴特纳加尔科学技术奖”。该奖每3年颁发一次,每次至少5个奖项,每项奖金为2万卢比,奖励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医学等领域内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但获奖者必须是4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1987年2月,印度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国家科普奖”,由国家科技交流委员会在每年2月28日(国家科技日)颁发。该奖主要奖励下列3个方面:一是奖励在科普方面或在提高人们的科技兴趣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个人和机构;二是奖励媒体发表的与本国科技方面有关的报道;三是奖励在推广科普和提高儿童科学兴趣方面成绩突出,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机构和个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关系到科技发展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奖励对激励科技人员走向社会,让科技走近公众,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印度对科学事业最大的奖励就是实行几乎免费的教育
  教育部官员表示,“印度对科学事业最大的奖励就是实行几乎免费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印度没有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大学生。”目前,印度公立大学只是象征性收费,每名学生每年只交几百卢比学杂费,家庭困难的还能免费。比如尼赫鲁大学,政府每年要给每名学生补贴1万卢比,此外还设有众多奖学金。印度大力投资教育事业也获得了良好的效益,产生了众多让世界瞩目的科技人才,入选英国皇家学会的印裔科学家有17人,已有4名印度人获得诺贝尔奖。
美国
获奖者更看重荣誉
  对美国的科学家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就是美国政府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美国国家技术奖章。前者号称“美国的诺贝尔奖”;后者又名“美国总统技术奖章”,是美国的最高技术奖。 上述两项大奖都没有一分钱奖金,获奖者除得到一块铜制奖牌外,唯一的“实惠”就是能在白宫与总统握手合影,但获奖者都会获得极高荣誉。有了这样的荣誉,将有助于他们申请科研经费。
日本
重视奖励实用性技术研发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05年版科学技术白皮书透露,日本在科技方面的经费高达16.8兆日元,仅次于美国。日本政府设有专门的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为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提供各种支持,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增进国民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记者曾采访过一些日本的中小企业,它们通过组成联合体来共同开发新技术。如只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路灯,就是由10家企业共同研发并申请部分国家资助而研制成功的,此项目获得了“1998年新能源大奖”、“2004年科学技术政策担当大臣奖”等多项奖励。这些奖励只颁发奖状,没有奖金,给他们带来的是荣誉。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