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邓小平:中国蓝图设计师

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源:财经网"
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源:财经网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转折点,也成为确立邓小平领导地位的舞台。

  会上,邓小平从强调党的干部“胆子要大一些”起,进而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中国的改革因此迎来了繁荣。过去35年,中国壮丽的经济图景,一直以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思路为总纲领。

  让我们回溯到1978年前。那时,邓小平已经为了改革奔忙一年。

  他的主张已得到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的支持。

  邓小平曾回忆:“粉碎‘四人帮’以后三年的前两年,做了很多工作,没有那两年的准备,三中全会明确地确立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是不可能的。所以,前两年是为三中全会做了的准备。”

  此时,他需要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提出改革开放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适逢其会。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西宾馆举行。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发表了著名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他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第二,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第三,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第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这篇文章被认为是中央工作会议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它的核心在于这句:“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关于这番讲话的来历,邓小平之女邓榕说了两个“密切相关”:邓小平之所以开创这一全新历程,与国家、人民和党在“文革”中所取得的教训密切相关,与他个人在“文革”中的经历和思考密切相关。正是有了这样痛切的经历,正是有了这样深刻的思考,中国和中国人民才能够走上全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正是在“文革”中,邓小平和广大干部群众真切地看到了真理与谬误的鲜明对照,真切地看到了以前所没有看清楚的许多问题,开始认识到必须解除禁锢、彻底解放思想,开始思考如何去开创一条全新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到了决定性的历史性作用。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在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敦促下,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相当大的突破。

  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这样评价《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

  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外对这个决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评价其“有历史意义”。

  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总结起几次全会的经验时,谈及许多个人感受:“我现在七十三岁了。粉碎了‘四人帮’我实在高兴。现在身体还好,零件都还健全,还可以做几年工作。全会决议恢复我的工作,这个问题华主席在中央工作会议就已经讲过了。作为一个老的共产党员,还能在不多的余年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为所能及的工作,在我个人来说是高兴的。我很感谢全会的信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已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他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他这样概括自己的生平:“该说的都说过了。”邓公已逝,可是其在历次三中全会,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决定,仍推动着中国改革的前行。

  

  (综合人民网、人民日报、《瞭望》等媒体公开报道)

  

(责任编辑: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