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MH17悲剧是否成为“冷战”导火索?

陷入泥沼的俄罗斯:或引爆欧盟新一轮俄制裁

对于客机被击落,欧盟国家归咎于俄罗斯政府支持的乌克兰反政府武装。分析人士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新近讲话预计,西方国家很可能对俄私人领域展开新一轮制裁。就在上周早前时候,欧盟已决定推出迄今为止最大范围的对俄制裁,同意中止对俄投资的贷款,并计划在本月底以前明确制裁哪些与普京关系密切的俄罗斯寡头。

意大利等一些欧洲国家之前顾虑制裁俄罗斯会影响依然脆弱的欧洲经济复苏,所以对制裁的态度较温和,马航空难的惨剧可能让这些国家不便坚持温和立场。美国现任及前任官员以及一些独立分析师称,马航事件会促使国际社会更关注乌克兰危机以及莫斯科在其中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国际社会可能支持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这也许会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实质性损害。

乌克兰政府发表了一份声明,宣称“恐怖分子在俄罗斯的支持下正在试图销毁这起国际犯罪的证据。”乌克兰方面称,坠机事故现场亲俄武装阻挠乌克兰政府专家收集坠机证据,并威胁扣押调查专家。

这引发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强烈谴责。英国首相卡梅伦周日对《星期日泰晤士报》表示:“如果普京不改变他对乌克兰的策略,那么欧洲和西方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对俄罗斯的态度。”作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之一的荷兰,其首相也致电普京,“措辞强烈”的呼吁其“负起责任”,让调查更加可信。并表示支持欧洲队莫斯科采取强硬措施。此次遇难乘客中有192名荷兰人。有28名公民在此次事故中遇难的澳大利亚威胁,如俄方不帮助推动调查,就会设法禁止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今年11月的G20峰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欧盟约有四分之一的天然气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基于这样的原因,欧洲对俄罗斯所谓的制裁一直以口头上的居多,不敢有大动作。而近几年,美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第一大生产国。[详细]

乌克兰危机的转折点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使得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他应该为此次亲俄势力可能击落马航客机一事负责,这本不在计划中的状况或将把普京逼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马航客机遇袭的灾难可能预示着乌克兰危机出现转折点。如果找到了确凿证据是激进分子打下的飞机并且武器来自俄罗斯,这将给普京施加极大压力,逼迫他为缓解俄乌冲突做些实事。此事件将改变西方和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角色。

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早前俄罗斯罕见的承诺将对乌克兰东部分子施加影响,要求叛军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分歧。观察家认为这意味普京朝与国际社会和解前进了一小步。但一位美国国务院前官员指出,面对目前局势,普京可能会有另一番领悟,认为反正美俄关系已经降到冷战后的冰点,跟西方作对也没什么损失,因此反而继续加大对乌克兰反抗武装的支持。

据路透社报引述一名美国官员称:“一些人原以为乌克兰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现在他们发现自己错了。”眼下事态会动摇一些欧洲国家原以为乌克兰危机大体可控的观点。[详细]

俄美关系再入绝境,冷战2.0即将到来?

就在MH17被击落的前一天,美国政府刚刚宣布了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目标针对俄方的三大关键经济领域:金融企业、能源企业以及军工企业。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石油企业——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以及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供应商诺瓦泰克公司。普京评论道,这种情况会将俄美关系“推入绝境”。

这些发展意味着,莫斯科、华盛顿和布鲁塞尔之间的分歧都因为乌克兰的局势恶化而加深了。对于原本夹在美俄中间观望的欧盟,在MH17事件发生之后,站队选择是不可回避的了。就在这之前,欧盟在冷战结束后,首次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一旦俄罗斯作出强硬回应,对于奥巴马而言,俄罗斯与乌克兰分离势力保持和加大距离的幻想将会很快破灭,留给美国的策略空间也会进一步缩小。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称,美国及其盟友大打经济制裁牌,俄罗斯正被拉入一场新的冷战之中。梅德韦杰夫早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已对美国和欧盟可能实施的更广泛的制裁做好了报复的准备。

对于冷战2.0的局面是否会出现,世界国际事务领域智库的领导机构Chatham House的俄罗斯和欧亚研究计划的合伙人Bobo表示:不会出现当年的冷战,因为俄罗斯远比苏联弱小。尽管如此,他认为双方在乌克兰危机上产生的争议将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荼毒”双边关系。

对于亚洲局势同样存在影响

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度进一步提高

对于西方世界联手针对俄罗斯关键经济部门进行打击一举,俄罗斯事实上早有准备。俄罗斯方面,已经寻求到新的美元替代货币,而其中,人民币恐怕是最核心的一个选项。今年5月普京访华期间,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达成了从后者进口天然气的协议,累计合同期30年,最终年供应量将达到380亿立方米。中国成为了俄罗斯天然气的超大客户。

而此前,俄罗斯对外出口的天然气,有80%输往欧洲和乌克兰,随着乌克兰局势的恶化以及随之而来西方世界针对俄罗斯开展的制裁行动,俄罗斯的能源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因美国制裁促成的中俄订单,对中国亦有着很大的战略意义,此前中国大约80%的进口能源要经过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战略要冲马六甲海峡。而若发生对峙,马六甲海峡可能会被美国或其他国家封锁。[详细]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乌克兰局势因为MH17事件进一步恶化,毫无疑问,俄罗斯在经济和战略上对中国的依赖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对于中国主权资本乃至商业投资者而言,蕴含着一定的潜在机会。但是,但是否招致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还有待观察。

美国或将调整在亚洲的战略

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国对亚洲事务,尤其是中国东海、南海问题上,多有干预。4月23日至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亚洲四国,据白宫称,此行意在展现美国在外交、经济和安全领域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接触的承诺。舆论普遍认为,奥巴马此行本意在于巩固亚太地区安全同盟格局、推销由美国主导的地区经济新秩序。同时,在中国南海、东海问题上,美国官员表示,美国军方准备了多种方案,将强有力地应对中国未来在南海和东海的任何“挑衅行动”。

冷战2.0如果成为现实,美国不得不做出全球战略调整。目前在中东、欧洲、东亚全面干预地缘事务的做法会有改变。

安倍政府面临美俄二选一难题

就目前形势看,亚洲的另一个国家——日本,也面临着站队的难题。安倍政府为推动北方领土谈判而采取的“对俄和睦外交”或将难以进行。在美国认为亲俄派武装组织可能击落了客机的情况下,如果采取偏向俄方的态度,日本将失去美方的信任。反之,如果过于配合美方,则会刺激俄方,从而影响到俄总统普京秋季访日的日程安排。安倍将面临美俄二选一的难题。

政治不该让无辜生命成为牺牲品

对于MH17坠毁的调查,由于美欧俄的强力介入,各方都在争取对自身有利结果,人们不禁疑问,一旦牵涉到大国博弈,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事件的结局难道只会是另一个MH370客机失联的翻版?

在真相仍不明朗之际,这场惨剧的结局,“狂喜的只有死神”。正如我国外交部所说,国际民用航空安全必须得到确保,当前重点是查明真相。在查明真相前,各方都不宜匆忙作出结论,进行主观推断,或相互指责。“我们支持对此次事件进行独立、公正和客观的调查。我们也呼吁各方对调查予以配合和合作。”无论如何,政治都不该让无辜的生命成为牺牲品。